蝴蝶梦 发表于 2016-5-10 07:50

金庸小说里最让人回味的十句台词

文/六神磊磊



1、“若是我师兄在世,你焉能接得住他十招?”——周伯通 《神雕侠侣》
这句话,是老顽童周伯通对金轮法王说的。法王练成了神功,来到中原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后来被东邪南帝包围,仍然嘴硬:“单打独斗,老衲谁也不惧。”
周伯通开口教育了他:若我师兄在世,你接不住他十招。
这很像是庄子里的海若劝河伯,大鹏劝鷃鸟。一方面它让我们无限遐想,不知道王重阳当年是何等的英武雄烈,另一方面更让人唏嘘——“若是我师兄在世”,可师兄究竟是不在世了,绝世身手再不能复见于人间。
这让我们想起大诗人阮籍,他参观广武楚汉战场时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周伯通看着法王,大概也有同样的感慨吧。

2、“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萧峰 《天龙八部》
在天下英雄面前,萧峰把慕容复像抓小鸡般一把抓起,狠狠摔在地上,说出了这句话。
“北乔峰”对“南慕容”,经历了一个粉转路的过程。一开始萧峰对慕容公子很神往,很敬慕,哪知道后来一打交道,发现他越来越不堪,最后终于是见到怂人忍不住火,发作了出来。
在江湖上,“齐名”这种事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不管你是否乐意。比如唐诗里,王维和崔颢就曾经齐名,但前者的成就明显比后者大;李商隐和温庭筠齐名,大家也普遍觉得温不如李。
前几天朋友做了个榜,把我和一些人都列上去,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我读的书能把他们火化N遍,怎么也放在同一个榜上?六某大好男儿……唉。

3、“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彭莹玉 《倚天屠龙记》
在一个月夜,林间战场上,丁敏君用剑刺瞎了彭莹玉的左眼,喝问:你个sb,你脑子进水吗?你为什么偏就不肯说出朋友的下落?
彭莹玉哈哈一笑,用仅剩的一只眼看着她,说: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
彭莹玉是和尚,按说他这话不符合佛理。当年大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顽石都会点头。可彭大师显然没有这份耐心。他觉得丁敏君根本就蠢逾顽石、不配听讲、无法教化。和她去讲什么“大丈夫的道理”,那是浪费唇舌。
一个坐以待毙的人,可以如此蔑视一个手持白刃之人。看来,有时候拿着剑的人未必不卑微,流着血的人未必不伟岸,关键只看“大丈夫的道理”在谁手中。
诸葛亮有一句骂人的话,现在火遍了全网,叫做“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其实他还有另一句鄙视人的话,叫:“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大概也就是彭莹玉这句话的意思。
4、“你得不到心爱的人,就将她杀死。我得不到心爱的人,却不忍心让他给人杀了。”——李文秀《白马啸西风》
也许最深的爱情不过两个模式,李文秀模式和李莫愁模式。

5、“比算帐写字也行啊!哼,讲到算数,天下有谁算得过我了?”——黄药师 《射雕英雄传》
金庸小说里的高士,经常有一些孩子气,喜欢搞一些无厘头的赌赛。
比如周伯通去打群架,被人给诓了,敌人和他打赌谁能久坐不动,他真的就一坐N个时辰,任凭同伴被打得稀里哗啦。
周伯通有一份憨气,黄药师则有一份痴气。他要和一个市井平民比武,人家解释说不会武,只会算帐写字,他居然大放狠话,“比算帐写字也行啊”!
什么叫痴气呢?就是世人觉得无比重要的,他偏觉得不重要;世人觉得无所谓的,他看重得要命。

6、“画像的时候年轻,后来就不年轻了”——小龙女 《神雕侠侣》
古墓里,杨过没话找话,指着祖师婆婆的画像搭讪小龙女:祖师婆婆怎么这么年轻啊?
小龙女淡淡地回答:“画像的时候年轻,后来就不年轻了。”
杨过骤然被触动了心灵,听这句话,反复琢磨着“后来就不年轻了”,大生凄凉之感,怔怔掉下泪来。
杨过是个多情之人,多情人是听不得这种话的。王国维说得好,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7、“我偏要勉强”——赵敏 《倚天屠龙记》
张无忌办婚礼,赵敏跑来闹事。
老部下劝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
赵敏道:“我偏要勉强。”
男士们读到这一段,很容易倾心向往;女士们读到,也可能莫名增加了追求爱的勇气。但我却认为范遥其实说得没错,有些事确实是勉强不来的。
不妨反过来看:周芷若都已经和张无忌拜堂了,名分都定了,赵敏一到,他就像等待已久般立刻跑了。这不正说明有些事真的勉强不来么。

8、“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阿弥陀佛。”——方证大师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里,有青年问方证禅师:咱们和魔教任教主,可以不决战么?还有退让的余地么?
大师说:没可能了,除非咱们人人向他磕头,高呼“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阿弥陀佛!”
方证老和尚是很有幽默感的。他把“阿弥陀佛”连在“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后面说出来,有一种独特的喜感。
可回头想想,一边高喊政治口号,一边再加上体现本界别特色的“阿弥陀佛”,这种事历史上也不新鲜。看来现实比小说还喜感,对不。

9、“老子不干了!”——韦小宝 《鹿鼎记》
韦小宝夹在天地会和清廷中间,受夹板气,越来越憋屈。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老子不干了。
书上说,他“心中一出现 ‘老子不干了’这五个字,突然之间,感到说不出的轻松自在。”
男人一生,有两个时刻总是比较爽的,一个是“老子干死你”,一个是“老子不干了”。

10、“原来完璧什么的,都归了他赵家的”——韦小宝 《鹿鼎记》
小说里,有人向韦小宝解释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韦小宝恍然大悟:“百家姓上,姓赵的排第一,难怪他们这么发达。”“原来完璧什么的,都归了他赵家的。”
不解释了,只能说金庸先生太厉害了,我们一起祝老人家健康吧……

http://www.tudou.com/v/0bEXdohbdek/&resourceId=0_04_02_99&tid=0/v.swf

蝴蝶梦 发表于 2016-5-10 07:51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U2NjcxOTA4/v.swf

蝴蝶梦 发表于 2016-5-11 08:27

金庸也不能回答的三个爱情问题

有一个哥伦比亚的老爷爷,名叫马尔克斯。他写过一本书,你们书架上都有的,叫做《霍乱时期的爱情》,被称为是爱情的百科全书。
金庸小说每一部单独拿出来,都及不上《霍乱》里的爱情那样全面丰富。但老爷子全部十五本书加在一起,也足够可以称为爱情的百科全书了。
人类爱情几乎所有的种类和形态,萌动、暗恋、背叛、误解、虐恋、不伦……金庸基本上都说尽了。
但即便是这样,有一些最基本的爱情问题,金庸仍然回答不了,或者给出的答案有些矛盾。
第一个问题,是在许多地方反复被讨论过很多遍的:
喜欢上一个人,需不需要理由?

在旧的侠义小说里,大概是需要理由的。
你看《水浒传》里,李师师喜欢上了浪子燕青,就是有理由的,原因就是燕青“这表人物,能言快说,口舌利便”,此外还懂音乐,善于演奏民族乐器,“哥哥原来恁地吹得好箫!”
金庸里的侠客,喜欢人需要理由吗?似乎也是需要的。韦小宝喜欢阿珂,理由就很清楚:
“哪里来的这样的美女?”“丽春院中一百个小姑娘站在一起,也没她一根眉毛好看。”
可有时候,金庸笔下的侠客喜欢一个人又根本不需要理由。
比如黄药师。
他喜欢阿衡,因此受到了老顽童周伯通的嘲笑:你平时不是很酷的吗,居然也这样忘不了一个姑娘?
黄药师只好给出一个解释:“我这位夫人与众不同。”
究竟是怎么个“与众不同”呢?黄药师没有说,我看他也说不出来。是因为阿衡长相好、身材好吗?其实未必;是因为她智商超高、记忆力强,看一遍书就能死记硬背下来吗?好像也未必。
黄药师自己可能也搞不清楚喜欢冯衡的真正原因。
心动,有时候是没有理由的。
第二个问题是:喜欢一个人,要讲究时机和缘分吗?
每一个身陷情感漩涡的人,都可能会问:我遇见TA是不是早了,我遇见TA是不是晚了,我们是不是在一起的时机不对,我们是不是命里注定没缘?
金庸笔下,就连情场上最霸蛮的赵敏也这么忧虑过:
“倘若我不是蒙古人,又不是什么郡主……那你或许会对我好些。”
但金庸又是矛盾的。他有时似乎又认为,时机和缘分有时没有那么重要,也不是后退的借口。
杨过遇见小龙女时,男的还没成年,以后变数尚多,似乎“早了”;段誉遇见王语嫣时,对方早已心有所属,似乎“晚了”。
张无忌遇见赵敏时,偏偏是革命形势最如火如荼的时候,两人身在不同阵营,敌国相见,中间还夹着个周芷若。谁稍微信一信命,爱情就走不下去了。他俩比谁都有理由感慨造化弄人。
可最后他们的结局不都也很好吗。
心动了,还需要行动。有爱的时候可以不用信命的。
第三个问题是:喜欢了一个人,还能继续做自己吗?
金庸的答案似乎是“不能”。
《倚天屠龙记》里,殷离的母亲为了留住殷野王,不做妖女了,一心做美女,散去了武功,废掉了“千蛛万毒手”,一心护肤养颜,最后也没收获好结果,被殷野王抛弃。
男的也是一样。“美刀王”胡逸之爱上了陈圆圆,顿时像变了个人,事业、名声什么都不要了,江湖第一小鲜肉也不做了,宁愿跑到陈家做临时工。
可金庸有时候又告诉我们,面对心动,还有另外的选择的——不用委屈和拧巴自己。
袁紫衣是喜欢胡斐的,但她作为尼姑,非觉得信仰比爱情更重要,宁愿放弃胡斐也不肯还俗。你很烦她对不对?可有时候想想,某些方面也不能不佩服她。
令狐冲喜欢任大小姐,早已经炒作得天下皆知,成为武林第一大八卦。但他始终不愿为了爱情加入乌烟瘴气的魔教,不肯奴颜谄媚,去喊“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恶心口号,不肯改变自己的理想——做一个无拘无束、潇洒自由的人。
也许,金庸是在告诉我们另一种可能:心动了,也是可以不委屈和拧巴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庸小说里最让人回味的十句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