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月入十万以上的都在靠什么赚钱
根到底,大家都是出来卖的。你能卖什么,决定了你的收入最终落在什么档次。
而一个人能合法地卖的东西,无非就四样:
1、卖信息,2、卖钱,3、卖他人的注意力,4、卖自己的时间
1、最高端的,靠卖信息赚钱
信息不对称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径,越不对称,越来钱。
古代消息迟滞,商旅靠A地买,B地卖的差价就能赚取巨额财富,这是因为“什么东西在哪里稀缺”的信息是差价的关键,一旦掌握,就站到了价值链的上游。
就我观察,许多高级打工者,因为最初没本金,只能从底层打工干起,但一旦做到高阶,掌握大量信息资源之后,几乎都会从做业务切换到做信息掮客,Rainmaker,靠撮合行业内的交易来赚钱了。
这种撮合交易只需要牵线搭桥,连本金都不需要,只要做成一单,一年里剩下的日子就可以歇着了,这种钱赚起来,可比自己亲力亲为,当老黄牛要划算的多。
垄断了信息交换节点的人,往往在体系中拥有最大的议价权,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干,光靠制定游戏规就能赚钱。
我身边一位资管公司的小头目,团队10个人,2015年项目分成1000万,自己一个人拿走850万,手下9个人分剩下150万,活都是手下干的,自己轻轻松松。手下那些人因为处在信息链的下游,所以汤是有的,肉是没的。
更low一点的例子有吗?也有,就是经常被白领们嘲笑的 房地产中介。
尽管这十几年来穿着廉价西装的中介们一直被认为和洗剪吹是一个档次的,但这波房地产交易大潮确实让这个行业赚的盆满钵满,许多屌丝因此逆袭成功。
话说现在北上深一套很普通的市中心房子,哪个不是千万元起跳,这其中的中介费按2%算就是20万,一年只要能做成几单,性价比远超天天加班到深夜的白领们。
而与此对比,现在一个新三板公司上板前的法律审核,律所收费也就区区15万,律师收了钱还要承担法律意见书的责任。而房产中介根本没啥责任,既不需要文凭,也没见他们做太多事情,十几万、几十万的中介费轻松入袋。
赚卖信息的钱,天生就要要比和赚卖时间的钱容易些。除了商业掮客,还有权力掮客,更加无本万利。
2、最轻松的,是用钱来赚钱
房产增值、房租、利息、股权收益这些都算靠钱赚钱。
年薪几十万,不如拆迁户。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个人财富增长的主要载体就只有房产增值。什么都不如买房是过去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共识。但很多人没有再往深去想?为什么啥都不如买房呢?
答案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回报率增速高于劳动回报率增速的时代。
阶层固化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资本回报率开始高于劳动回报率:房价只要稍微涨一点,普通白领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的收入瞬间前功尽弃,赚的再多也追不上资产增值的速度。
你们看那些投行精英,一堆又一堆sellside的人以跳去buyside为上岸目标,体现的也是劳动回报率和资本回报率的差异。
现在只有极个别的行业(如互联网),其劳动回报率的增速才有可能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增速,所以这其实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的标尺。
香港人把买房叫“上车”,把工薪阶层购置的第一套楼盘叫“上车盘”,其实特别形象——想象一群人跟着汽车跑,只要你能跳上这辆车,你就是在车里坐着躺着,也比外面那些追着跑的人要移动的快。
这,就是靠钱赚钱的魔力。
当靠钱赚钱和前面说的信息垄断相结合时,威力就更大,有人在国内某景点外承包了一个庙,稍作装修,一年的纯收益是400万,接下去躺着数钱就好。
3、性价比最高的,靠卖他人的注意力赚钱
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其商业模式可以用一句非常久远的大忽悠话来概括:“全中国只要每个人给我一块钱,我就是亿万富翁了”。
这句话大概20年前就有了,在90年代末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不知道忽悠了多少美国投资者,后来事实证明绝大部分都是胡扯。
现在20年过去了,技术手段可以让一个在边远小县城的人在一秒钟之内把钱支付给上海写字楼里的某个人,这句骗了20年的大忽悠话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注意力经济 这个东西的规模其实很好计算,假设一个人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外,还有4小时闲暇时间,那么注意力生意就是在抢这四个小时。
而一个人愿意为闲暇时间支付的开销是固定的,那么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平均每分钟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值多少钱,再乘以关注数,papi酱之类的网络红人就可以开始定价叫售了。
所谓得屌丝者得天下,在卖注意力这个行当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来钱,无本万利,玩的就是群聚效应和屌丝经济。这些新经济的现状有时会让许多传统的,循规蹈矩好好读书上班的人心里不平衡。
就比如说 网络直播,我知道在比如陌陌直播这类的平台上,一个脸蛋还不错的漂亮姑娘月入十万不是问题,凭的是什么?
男屌丝够多,男屌丝手机有支付功能,满足这两点就够了。
第一个条件以前一直有,第二个条件最近几年才达成,所以对于这些姑娘来说,这个以前自己根本不敢想也想不到的神奇的时代就这样来到了。
网络直播为屌丝提供了以最小成本获取和美女互动的虚拟体验的可能,你并不能说这没有意义。
4、最不划算的,是靠卖自己的时间赚钱
大部分人,没本金、没人脉,空有时间,便只能靠卖自己的时间来赚小钱,俗称讨生活。
我本身也是专业人士,所以很理解那些靠卖时间的人的困惑。
普通人感冒了去医院,几十块钱诊疗费,必须要有本科以上,考取医师资格,实习1-3年,取得医生资质的人才能开单。但老百姓一辈子90%的收入买个房子,就一群洗剪吹中介在操作然后凭空收十几万。
普通女孩子从小刻苦念书,工作后披星戴月,加班加到颈椎出问题也不过就那么一个月几千一万的,网红直播们撒撒娇,唱支歌就一年上百万的入账。
这样想想,确实很难让循规蹈矩一辈子的人接受。
卖时间的钱赚的最为辛苦,是因为同质化竞争者以十亿计,卖时间的人面对买方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只能在食物链的最下游任人宰割。
这当中聪明一点的人,靠逼着自己念书、进修、升职来增加劳动效率,能多赚那么一点。而大部分智力无法支持提升劳动效率的人,就只能靠增加劳动时间长度来增加收入。
凌晨3点就起来摆摊的重庆小面夫妻,和加班到天亮的职场精英并没有质的分别——他们的收入和自己的劳动时间长短挂钩。
想要跳出卖时间的泥潭,关键的关键,是降低劳动边际成本,或者寻找能降低劳动边际成本的领域。
有人曾经讨论为什么顶级的对冲基金比起顶级的投行业务,赚取的财富要高出一个数量级,恐怕也正因为如此——资金管理规模增加10倍等于收入增加10倍,工作时间并不呈线性地也增加10倍,可能只需要多花一倍,甚至和原来差不多。而那些收入增加10倍,工作量也跟着增加10倍的人,就只能在继续依赖卖时间。
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意味着靠卖时间来赚钱,是有产能上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卖时间赚不了大钱的关键。
现在真的人生低谷中,最近一直没上论坛,看到这个说不出来的感觉,之前一直是靠时间换钱!希望以后能有改善吧 DDMM 发表于 2016-12-7 10:12
现在真的人生低谷中,最近一直没上论坛,看到这个说不出来的感觉,之前一直是靠时间换钱!希望以后能有改善 ...
起起落落在所难免,有低谷才有巅峰 最近被王健林的日程表刷屏了,一张简单的日程表也显现出了他对自己生活的要求。
前一段时间,深深感触到了任何人之间的思维差异。最近也在一本书里看到之前一位国外人士Steve Siebold在近30年里采访世界各地的富豪,研究了到底是什么让富豪从普通人中站出来。他发现财富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有非常大的关系。对于富人来说,金钱意味着自由和机遇。而普通大众从小就被灌输金钱是万恶之源的概念。今天简单的总结了一下,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对钱的思维方式:
穷人:怎么能省钱?
富人:什么能赚钱?
穷人:专注于眼前问题
富人:专注于解决办法
穷人:钱是因为有孩子
富人:要有钱因为有孩子
穷人:朋友要让自己舒服
富人:朋友要比自己优秀
穷人:钱越来越难赚
富人:趋势要网哪变
穷人:没钱啥都干不了
富人:钱只是一种工
穷人:目光短浅 计较得失
富人:有大格局 不贪小利
穷人:跳槽只是因为工资高
富人:总想发现更好的商机
2.看问题的角度
穷人:观念总是陈旧的
富人:头脑开放更新
穷人:喜欢听别人说
富人:喜欢独立思考
穷人:眼高手低
富人: 立即行动
穷人:看结果做事
富人:看情景做事
穷人:为失败找借口
富人:为失败找原因
穷人:总想放假 工作无聊
富人:热爱事业 工作专注
穷人:忙=勤奋努力
富人:忙=无序低效
穷人:学历不高有点自卑
富人:技不压身终身学习
穷人:面对失败一蹶不振
富人:怕什么从头再来
穷人:条件不够不肯能
富人:创造条件也要上
3.对待钱的思维方式
穷人:期待不劳而获
富人:付出才有收货
穷人:更喜欢娱乐
富人:更喜欢教育
穷人:喜欢购买负债
富人:多购置资产
穷人:拒绝冒风险
富人:管理应对风险
穷人:家乡最美
富人:未知才最美
对有些人来说,贫穷是长久的。
对有些人来说了,贫穷是一时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造富运动,无论从人数上,还从财富总量,均令西方瞠目,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两百年的历程。
事实上,经济发展关系到老百姓生活水平能够提高。时评人杜君立认为,在全球化的“大锅饭”中,勤劳的中国通过供养西方迅速“暴富”:西方得到了享受,中国得到了钞票或者债券。
如果对人类历史进行简单归纳,大体可以分为植物时代和矿物时代。
在矿物时代之前的几千年里,人类始终挣扎在温饱边缘,有限的植物资源使战争和饥荒周而复始的出现,这就是所谓“马尔萨斯陷阱”。但矿物时代颠覆了贫穷的传统。
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内,一个前现代的贫穷中国就变成一个后现代的富裕中国,父辈们的奢侈品已经成为我们的必需品。这无疑是一场财富的革命。
植物时代也可以说是农业时代,人类几乎所有的财富和必需品都无一例外地来自植物。
从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之后,西方世界率先走出了植物时代,但直到200年后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基本仍然停留在植物时代,一切物质几乎都依赖土地上植物的生长:食物、木材、棉花、燃料……
为了保证每个人的“糊口”问题,中国所有的土地都被种上了庄稼(“以粮为纲”),实在不能耕种的土地也种上了各种可用作建材或燃料的植物。
对一个将近10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极其有限的植物生产只能使贫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当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潮时,中国很快就走出了持续数千年的植物时代,全面进入矿物时代。这一过程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上一辈人还是以步行来移动,这一辈人就已经通过汽车和飞机来移动。
矿物时代最典型的物质就是石油、煤炭和钢铁。30年时间,中国的石油、煤炭和钢铁消耗翻了数十倍,彻底改写了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的面貌。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食物、衣物、建筑、家具、设备、燃料等各种生活必需品几乎都来自矿物质,而不再是来自植物。
对一个当代人来说,他完全生活在一个矿石物质里:化肥催生的粮食、钢筋水泥的房屋、钢铁海绵的汽车、塑钢家具、耐磨保暖的化纤衣物、方便的化石燃料……
廉价的矿物时代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过剩,自动化机器的普遍使用几乎消灭了劳动与工作,人成为一种坐享其成的“消费动物”。
如果说植物时代人们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利息,那么进入矿物时代后,人们则拿到了大自然的本金。
“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祖辈的地球,而且借用了儿孙的地球。”经历数百亿年才形成的地矿资源被当代人一朝之间神奇地打开了。
从历史看,我们当下的富裕是如此不可思议,甚至连古代帝王都不一定能享受到我们视为平常的物质生活。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30年间。
30年前,人们最奢侈的理想还是吃上一口饱饭、穿上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有一间不漏雨的房子……
30年后,人们将满桌的饭菜倒进垃圾桶,衣柜里堆满从未穿过的新衣,无人居住的新房随处可见……
如果用数据来说,1979年,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而安徽凤阳县每个农民平均存款只有0.5元;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储蓄最高的国家,人均存款超万元,而黑领云集的北京人均存款将近10万。
虽然有极其可怕的通货膨胀和贫富差距,但30年增长了1000倍,这是一个无可质疑的事实。
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这种高达百倍的物质激增只能用“暴富”来形容。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化肥、钢材、水泥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过去20年中,中国的钢铁、水泥、塑料和化学纤维产量分别提高了5倍、10倍、19倍和30倍。作为矿物时代的标志物,中国的汽车数量在不到30年里增长了10000倍。
1978年,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名列世界倒数第一;198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不足2万辆,如今汽车总数超过2亿辆,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事实上,整个中国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小人乍富”的疯狂与迷茫,如同一个突然中了头彩的穷光蛋,一时之间手足无措忘乎所以。
不可忽略的是,在这一轮轮造富潮中,有很多人趁着混沌无序的社会环境,撑鼓了自己的腰包。
第一,“倒爷”。1980年代,当时暴发户主要是“倒爷”,靠特权批出内部低价商品,转手到市场高价卖出,小到肥皂,中到电视,大到钢铁汽车。其巅峰是1989年牟其中从俄罗斯倒来一架图154飞机,转手卖给了四川航空,这让他成为中国最大的“倒爷”,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因为他知道俄罗斯飞机卖不出去,却急需轻工业产品。据他后来自称从中赚了8000万到一亿元。
“倒”爷倒得好可以互惠双方。不过,在“倒”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些颇有争议的做法。
牟其中便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骗”两个名号。
另外倒爷有公私之分,亦即官民之别。民间倒爷名为“私倒”,官家倒爷称为“官倒”,后者神通当然是更为广大。官倒手里一般都有权有势,通过“批条子”利用价格差行贿受贿、投机诈骗,是上个世纪80年代腐败的主要形式。
第二,股票。当时股票刚发行,大部分人对这一新鲜事物不敢接触。为了“推销”股票,政府甚至以红头文件的名义,按人头分配,要求各单位“吃国家粮”的干部要带头购买。后来几乎所有的股票一上市就疯涨,最先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很多人一夜之间,就莫名奇妙的成了百万甚至千万亿万富翁。
第一批按行政命令“分配”买股票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后,财富效应后来让无数人来到深圳,有的甚至在内地农村收购了一大麻袋身份证,通宵排队购买股票。当然,这一批人都成为了先富起来的“百万富翁”,很多人的第一桶金由此而来。但在当时,绝大部分规规矩矩上班的“胆小者”是不敢去碰股票的。
2003年到2007年,股市股改,股票6000点的大牛市。你有没有参与投资非流通股?想不到随后几年开始全流通了吧?想不到1块钱获得的股改可以后来竟然卖到十几块几十块吧?!想不到跌到1元2元的股票不到半年就可以涨3倍10倍20倍吧。
又是一次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股市的暴富机会。不要告诉说没参加,或者你是到股市6000点以上才“疯狂”进股市的,然后等跌到1600点你又割肉的。胆小的人永远会等到股市被炒高了以后才会心动,然后进入买套输血,最后被套得几乎倾家荡产。
近期,号称“私募一哥”、“涨停板敢死队”舵主的徐翔及其泽熙公司被查了。据新华社报道,在中国资本市场称雄多年的泽熙投资公司总经理徐翔等多人,于11月1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从目前公安方面简单披露的情况来看,泽熙的成功,其实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
换句话说,徐翔的手法不外乎调动资金,炒出“妖股”,吸引其他股民跟风,然后在高价位上卖出。大规模突然性的买进卖出,成为造成股市动荡的重要因素,也使得很多中小股民损失惨重。
这么做当然是违规的。毋庸置疑,在财富恒定的前提下,徐翔们获取的暴利,都是建立在其他跟进股民损失的基础上的。
现在的人们接受、熟悉股市,不过30余年时间,对股市的性质,认识得还并不全面。比起西方国家数百年的股市历史来说,中国的股市依旧算是个新生事物。
凡是“新生”,都会有一段野蛮生长的阶段,其中包括规则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包括有一部分人为获取暴利无视法规、铤而走险。
第三,国企改制背后的暗箱操作。上个世纪开始的国企改制潮中,一大批国企员工下岗,而也有一批人因此富起来了。尤其是当年颇具争议的民企入股和MBO模式,非常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导致国资贱卖。
最为著名的案例是顾雏军,他的“格林柯尔系”疯狂地扩张,收购亏损的国有企业,还曾将科龙电器扭亏为盈,一度被称为“国企”救星。
而他的每一笔国企收购,都急促而突然,让更多的质疑涌来,关于他借助大量的关联交易,以及利用地方政府急于改制的心理促成交易的评论屡见不鲜。
造成舆论高潮的是,2004年8月,郎咸平一篇《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责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侵占国家财富,这场著名的郎顾之争裹挟了很多经济学家参与其中。
2005年9月顾雏军正式被捕,2008年因虚假注册、挪用资金等罪一审获判有期徒刑十年。2012年9月6日出狱。
第四,“世界工厂”。国际资本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结合,西方市场向中国打开,很多民营制造业老板抓住这个机遇,由此身家十倍增长,成为亿万富豪。
第五,“房地产市场化和矿产私有化”。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创造了一种敛财模式,把原本属于全民的土地,以招拍挂制度将价格推到了中国普通居民承受力的极限,这个超级泡沫背后的财富再分配造就了一个人类空前的富豪集群。如今中国亿万富豪中近一半是房产商,身家最高的如王健林如今已经超过1000亿元;
第六,2000年初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你投资开个网络公司了么?你买了网络股了吗?你拿着这样的融资计划书找过风投了么?即使你只是在当地第一家开网吧的,赚个几百一千万也不是什么难事情啊。无论是开网络公司还是买网络股,无论是开网吧还是到网络公司打工,胆大的人都在当年的“网络乱世”中获得了一桶金。
第七,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国家的4万亿投资盛宴让你看到机会了么?在那时,你只要有一个身份证,就可以以买房、买车、装修、消费、办公司的名义从银行大笔大笔低息贷款,用这些贷款去投资股市楼市赚钱,比捡钱还容易的机会你参与了吗?
第八,拆迁拿补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中村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对于城中村的居民来说,或许以前是城里最落魄的群体,是城里最让人瞧不起的“贫民区”,但随着城市的扩建,毫无疑问这部分人成为了利益即得者,成为了人们眼中一夜暴富的“拆一代”。
被钱砸中的感觉,平常人是无法想象得到,除了那些还在疯狂购买彩票的人仍然在做着梦之外,绝大多数的民众依然奔跑在生计的路上。而“拆一代”这个群体,由于拆迁补偿一夜暴富,却成为了人们眼中羡慕的被钱砸中脑袋壳的人,成为一个特殊的富有群体。
毕竟钱来得太容易,钱来得太突然,钱来的时候却发现钱真的没有什么价值,反而让一部分人开始了迷惘、开始了堕落、开始掉入了被钱玩弄的漩涡。
这个群体的出现,让这个社会出现了新的问题,城市扩建,原本也是为了让居民生活越过越红火,让民众生活越过越美好,这也是拆之所向。
然而,“拆一代”如老邵者,不在少数,原本生活充满目标,每天充满奋斗的激情,虽然在城中村生活着,但心揣梦想,生活充实,过的是种激情昂扬的平常日子,但被钱砸中后,虽然开上了豪车,买下了数万元的名包名表;,但日子却变得越来越不是滋味,要么赌博输光,要么挥霍一空,要么最后沦落为返贫一代,流落街头。
第九、所在公司上市;阿里上市了,一大波期权也逐步套现。现实中,除了阿里之外,从去年年末到现在,去哪儿、58同城、新浪微博、3G门户、猎豹、聚美优品、京东、迅雷、智联招聘、9158、迪信通等一大波公司纷纷成功上市。
一直以来,很多人也认为,成功上市后员工将一夜集体暴富,开好车,买大House,迎娶白富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不过,中华元智库创办人张庭宾警告称,未来3年内80%的中国富人将返贫,首当其冲的是矿产、房地产和钢铁等重污染领域。本质而言,是他们精神太过贫乏,物质太过嚣张,当社会游戏规则改变时,他们缺乏足够智慧改变自己,因而守不住财富积累。
正如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盛世危言:“我们拥有的财富史无前例,我们从中所得之少也史无前例。……人们正在过剩的丰裕中死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