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关系, 就是凡事不用猜
文 / 末那大叔喜欢一句话:“猜忌会让所有的关心变成别有用心。”
我认为最好的关系就是彼此之间不用猜。
两个人之间最累的事就是有话不直说,让对方自己去体会,而感情好的人往往都是怎么想就怎么说,世人都崇尚两小无猜的情怀,就是因为这份单纯。
到了一定的年纪你就会发现,你开始谁都不想取悦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
累了就躲远一点,舒服就靠得近一些,如果相处很累就千万不要同路,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为何不让自己过得顺畅些呢?
前天一个很久之前的员工给我发来微信,因为回家结婚生孩子,我们已经很久没在一个城市了。
他跟我说,“哥,最近感觉工作很累,领导开会或者上司发布的指示,我都需要用力的去猜,这不仅占据了我的工作时间,连下班后都需要去揣摩领导今天开会说的那句话话外音到底是什么?
我很怀念和你一起共事的日子,你平常有什么说什么,我也不需要猜,那段日子不仅让我成长很快,而且非常愉快,这些是我现在所体会不到的。”
很多人在生活中,爱情中,职场中最不喜欢听到的话之一就是,"你自己去体会吧","你自己琢磨琢磨吧","你好好想想吧"。
可我不是你,让我如何去理解你?
明明可以直接问的事情,却各自揣度,产生误会。
《欢乐颂》里安迪为什么不选择奇点?
就是因为奇点身上那些冰冷的利弊分析和揣摩,第一次用餐,奇点就有所隐瞒,他坐着地铁来到安迪的楼下请她用餐,整个过程充满了防备。
第二次用餐,安迪对他充满信任,甚至跟着他来到一个偏僻的私人饭庄吃饭,但奇点的表现令人失望至极,他试探安迪,甚至托朋友去查安迪的车。
安迪走的时候就撂下一句话:不要总是观察我、试探我、考证我。
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自在,不带目的性地谈天说地,一旦加入猜忌味道就变了。
生活里没有傻子,每个人都是聪明人,当你揣摩别人的时候,其实别人也在揣摩你。
真正聪明的人都会带着十分的诚意来,因为他们清楚只有诚意才是令人无法拒绝的。
而那些自以为是地猜忌都成了来日贴在脸上的巴掌。
喜欢一个人就要告诉她,不是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的试探,也不是拐弯抹角、忽冷忽热,让你捉摸不透。
猜不透的人最后都变成了回忆,陪我们走到最后的都是那些能带来温暖的人。
张嘉佳说“爱情是一道公式,消解误会,排除怀疑,合并希望,生成相聚。那么多恋人守在等号两边,可你计算不出我,我也无法等于你。”
未来越来越远,曾经越来越长,爱除以时间,原来等于回忆。
当爱情少了眼睛只剩耳朵,你就只相信你所猜测的。
猜忌往往始于猜测,这就像某天你看到爱人在和一个异性出去见面,你嘴上不说,心里却开始默默在意。
你故作轻松地问对方,她避而不谈,就以为猜测得到了证实。
后来猜测发了酵,变成了猜忌,开始死缠烂打地追问,变得歇斯底里,终于在某天提出了分手。
逼的对方说出了实话:“那个男生找我不过是为了让我帮他挽回女朋友,因为他的女朋友是我最好的闺蜜。”
你才傻眼,发现总有些事别人不方便同你说。
爱人之间可以一起分享,但不必事事汇报。给对方一些空间,你想说的你一定会分享,你不想说的我也不会追问。
空间留得越大,彼此陪伴的时间越久。
迈克尔杰克逊曾说过:“当一个世界充满了仇恨,我们必须依旧敢于希冀。当一个世界充满了绝望,我们必须依旧敢于梦想。而当一个世界充满了猜忌,我们必须依旧敢于信任。”
友情里也是如此,我不用担心你说的哪句话是在针对我,不需要刻意解读。
我们相处起来舒服,一切的谈话和笑点都是最自然的,无需迎合。
所有需要用尽力气维持的,都是不值得留恋的。
最好的关系就是我们站在彼此面前不用猜,你做你自己,我做我自己,我们是两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恰好碰撞出了火花,非常合得来,不需要猜来猜去,不需要谁去迎合谁,只管把自己赤裸裸地放在那,吸引懂的人来。
@邓康延
小说白鹿原评选时被改,电视剧白鹿原播放首集后被叫停再删。作者初衷,遥远如星。我一直记得陈忠实大哥说他去法国接受龚古尔文学奖的情景:“让额用咱陕西方言读一段获奖小说,一个法国女郎一身黑色长裙坐到钢琴前,弹咧一首乐曲,优雅得很。”他吃酒独好瓷瓶太白,我将这酒也放到白鹿原歌词里。他后来不无歉意地告诉我:“额把影视版权卖咧,主题歌只能建议哈,人家说电影用秦腔就莫有主题歌咧......”他临走前接我电话,对拍摄纪录片《秦.腔》出镜邀请回绝道:“你就让额多活俩天吧……”我赶紧道声“老哥保重”,放下电话,内心愧疚。而今白鹿原热播,《秦.腔》央九也待播,遥念忠实大兄,他在地在天,都会忠实生活,忠实良知。他称许过我的白鹿原歌词,后半段词是:
“......喝一口太白 吼一声秦腔
杨家将大战金沙滩
世事无常终究平常
是谁笑 笑得泪水涟涟
大地的主人原是仆人
高飞的鸟儿落回田间
霹雳一声震天响奥
干旱还要旱个多少年
待到风云散 风云散
蓝天红日白鹿原 白鹿原”。 国家“发达”的突出特征
作者:石毓智 来源:读者
一个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如同一个生命体一样,到了发达阶段,各方面就会稳定下来,就会表现出方方面面的“淡定”。
“发达”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字,诸如经济的增长速度、人均收入,更主要的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人们常说的“幸福指数”就是一种感觉。现在,让我们撇开那些抽象的、枯燥的数据,从主观感受上来看看什么是“发达”。其实,“发达”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淡定”,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曰“心态淡定”。发达国家的民众看上去很闲适,温和有礼,从容淡定,很难见到他们争吵打斗,这是他们心理淡定的表现。因为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用担心生老病死没有保障;因为制度较为公平合理,大家都按规矩办事,凭能力、凭劳动吃饭,挣多挣少心理平衡。相关的另外一个现象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志愿者很多,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二曰“城市建设淡定”。发达国家城市的面貌包括建筑、街道都很少发生变化,既没有大量的拆迁,也没有大片的新建。从洛杉矶到纽约到芝加哥到巴黎到伦敦,少见繁忙的建筑工地,少见高高的吊车、轰鸣的机械,因为他们的城市建设已经“定”下来了,所以变化也就“淡”下来了。
三曰“经济收入淡定”。在一些发达国家,民众的收入不一定很高,也不一定有多少存款,手头或许仅有一套自己可以居住的房子,但是他们不心急火燎地想着发什么财,也不忙着炒房子什么的。他们心里很静,生活简单,个人保持诚信,做事保证质量,不会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赚钱。
四曰“新闻淡定”。发达国家的新闻报道不会几天一个“大霹雳”,不会今天这里大桥塌了,明天那里大楼倒了。国家的发达也表现在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上,少有重大事故发生,人们普遍具有安全感。
五曰“空气水质淡定”。那里的空气是“淡”的,没有味道、没有灰尘,所以透明度好,只要不下雨,就是蓝天白云。那里的水质是“定”的,不会因为发展经济而污染河流,也不会看到顺流而下的动物尸体。
六曰“物价淡定”。我1999年离开旧金山湾区,10年后又回去,感到商品的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房租是涨了一些,然而电器产品比10年前还便宜。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物价不稳定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会给人以不安全感,这就使得民众的心态无法保持淡定,只能为未来拼命攒钱。
七曰“教育淡定”。在美国,学校的招生规模10年前与10年后基本没有变化,是“定”的,学校的名称是“定”的,学校的数量也是“定”,学校的质量也是“定”的,10年前是世界一流,10年后依然如此。老师和学生的心情是“淡”的,很单纯,只关心两件事情——教育和科研,没人忙着创收,没人忙着“下海”,也没人忙着跑这学位或跑那课题。
八曰“晚上做梦淡定”。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生活稳定幸福的时候,心态也好,睡眠质量也高,梦中还在品味平凡的生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