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0

死亡的过程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30 07:53
  • 签到天数: 446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9-4-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死亡的过程是这样的,它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可怕( U% N% _2 V  l" F4 J+ b* b

    3 n3 r: R2 C3 E3 G转自:单向街书店  公号  A! v6 P& J; I, \' r

    4 `! T3 b6 |5 r  T; ]8 G6 B- a1 p点进今天的推送前,先别急着往下拉。1 `5 K/ i/ Y+ m5 s- _/ j& I% `

    $ q6 ?" |! N: i. o对,就是你。1 R! R5 j) E: x; _8 t- z6 b6 p8 ]8 ~! C

    * o0 I+ T( l: c9 K! {3 o现在,静下来想一想,不出现“死”字而表达死亡的词语,你能想到多少个?5 m7 a# [# k+ U3 o! O

    + S' Q( r/ R# N! @) V 微信图片_20190405164938.jpg
    + a9 ~" P- s1 @+ T( S; j$ r% D$ U( T( c+ ^
    太多了吧。- v" r& O$ t0 l! n) e# \. ~

    3 O" \9 q: c+ h9 o' {9 h' o就从我们熟悉的数起,代替“死”的字词可以有:
    5 @! W  N) q5 N. n- t0 k' w6 T, T
    # K6 r+ M6 \0 l; C# ^亡、故、卒、逝、殁、殪、毙、殂、殒、薨、丧、去世、逝世、弃世、过世、毙命、殒命、长逝、永别、长眠、断气、咽气、合眼、闭眼、走了、去了、老了、没了、不在了、千古、作古、归西、归天、回老家、玩儿完、翘辫子、上西天、见阎王、见马克思、命赴黄泉、寿终正寝、一命呜呼。
    7 A  W+ T7 Y- S6 c  ?
    ; W  J8 }( z, M7 `& _* L. S' h崇高点的有:
    / E4 o/ m1 y5 }$ i( h6 C" d4 x  `
    ( x: A' `) E' F* x, Q; E3 w% N$ R牺牲、舍身、献身、就义、捐躯、殉职、殉国、殉难、殉节、阵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许国、与世长辞、溘然长逝。  [& P% S% K) W% c

    7 t; E3 o8 D: A# D( w* O/ D佛系道系点的有:
    * T" @) @# w2 ?+ I2 Y
    4 t- R1 F+ W/ C% G+ L: ^9 o/ b7 B升天、涅盘、坐化、羽化、圆寂、归寂、入寂。
    4 H. `, X' p/ ^% A+ G. P- n+ }( ]' s. S" U
    我们很少直接提到死亡,当然,除了在骂人的时候。
    * W( ~) V# r# K4 w& [3 X: j) M8 M8 p, B! i; T
    为什么?: b0 O1 C* _. q7 s5 r. d, F; @
    . s9 s: K1 w& K: D3 N& O
    古人信仰的是“万物有灵”,人们谈论神明、魔鬼、死亡与某些可怕的疾病、誓言与咒语时,往往心怀畏惧。而言语本身也有自己的魔力,说出对方的名字就是一种召唤行为。于是古人对这些事物不敢直呼其名,惟恐它们闻声而来,惹来祸患。由此产生了今天仍旧在使用的许多委婉说法。
    / s( N. a( C! e* z$ @7 C* U6 ?2 H3 q% X
    然而,古人虽然也避讳死亡,对死亡的理解却比我们更加透彻。
    8 T, Z2 m* t- j* d
    - J' Q! X. G, H$ K自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医学在不断进步,治疗手段、抗生素、营养保健等都在不断发展。今天我们能治愈的疾病、能增加的寿命,在一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 \+ M9 U& V' S- s2 X: P) E; h( ?# f- L7 X9 C0 |
    即便如此,人最终还是会走向死亡。也就是说,一切病症的死亡率降低了,人的预期寿命延长了,但人的最终死亡率仍然是 100%,还没有谁有办法躲避它,我们将会死亡这件事并没有改变。, \8 f" L  u4 H
    7 Y4 v8 w+ Q- p; O% M9 Q
    与古人不同的是,我们失去了对死亡过程的熟悉。当我们的祖祖辈辈一个家族居住在大房子里的时候,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死亡,以至于辨认死亡。
    $ u# V' a* s' C2 U0 L& f; S
    7 q. U8 I+ I2 k5 D7 ^  x  p/ J6 ^4 b7 x& \现在,人们则更多地死在救护车、急救室、重症监护室里,而不是在自己熟悉且喜爱的环境中死去,这些地方常常被高科技环绕的。/ \, G* T* F+ F5 ?) m. ]

    " r* }1 u3 r$ T/ e$ k3 k. l# K. D' O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更多地在冷冰冰的、距离感更强烈的病房中目睹死亡,死亡离我们而言更遥远了。你身边的医生绝对比你懂得更多,你也就失去了平和面对死亡的机会。
    0 b7 F$ b! S& m9 Z; f  L( o, ]" M2 R& z# {: N# i' G/ y
    再加上网络、社交媒体,你所接触的死亡实际上离你越来越远。$ d3 o/ R# k8 @  c+ a# R- G) R& e$ C' ^
    : ]2 P$ T2 m# F$ E
    今天,我们很多人已经不认识死亡了。/ t: r' q7 K" t
    ! L% n4 ^# w- r" H  C' l0 b8 \4 P
    因此,对话是有必要的,新的认识是有必要的。$ G; K1 C# t" g7 v- r. Q
    3 q3 y( ?# {0 v; x' Y
    英国姑息治疗医生 Kathryn Mannix 在她的《终结:拒绝下的死去、死亡与智慧》中分享了人的自然死亡过程,并鼓励大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死亡。
    7 F7 R; }: w. L3 o4 \
    * p6 n7 `# m4 P, {# C3 k“现在,我们常常出现的情况是,病人躺在床上,家人们围在旁边,但是双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很多人躺在床上,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咽下最后一口气。”
    + _' A* z* Q5 Q6 \5 K& s+ M' P9 I
    ) N& g! k; p& m% b, ~这无疑加深了双方的恐惧和痛苦。
    - Z) t* T$ z, F
    / N) u7 l/ M0 x; e5 I" v“其实,死亡是一个可以预测的过程。”- J/ H0 w" A; x: g6 B9 d$ U; K' {
    5 n+ Z  v/ M! I: g, ~1 b0 d# [; |5 ^
    我们总是以为死亡是痛苦的,例如躺在病床上喘不上气,剧烈挣扎着死去。# [+ Z$ }% A2 n+ D- T7 D
    ' W1 p: R5 a" U6 r, o4 W
    但其实并非如此——9 Q+ O9 o; E& D/ m8 n+ N4 O

    5 k3 l: V: ]. d“对于任何缓慢致死的疾病或者是年老的自然死亡,死亡的过程都是相似的:这表现为能量的逐渐消失和疲劳的增加。人们睡着的时间慢慢增多,醒着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你甚至无法叫醒 TA 让 TA 吃药,或者告诉 TA 有人来访。很多时候他们会失去意识,就像睡着了一样,等再次醒来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自己睡了个好觉。”% ?, t( P: z/ S3 r

    8 x4 E4 T& Z$ v! b“所以我们能知道,这样的昏迷并不可怕。就像你很困,睡前躺在床上马上就入睡了一样。”) \# E) U% {1 j6 R6 W

    : U# X9 h5 q* z, |“在生命的尽头,人其实是无意识的。他们的呼吸开始改变。有时深而缓,有时浅而快。有时候因为喉咙里的粘液,他们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有人觉得人去世前的这种声音很可怕,但其实病人这时是很放松的,几乎没有知觉,也不会觉得嘴里不舒服。”
    6 F4 P  A) D5 J2 l# }, a3 z
    * k* `2 U4 b/ X+ @; O/ A/ `$ X( z“人生命的最后其实就是浅浅地呼吸,然后下一次呼气之后可能不再吸气。如此就完成了死亡的过程。”
    3 N6 p% X+ h7 v. W8 Q$ D# o+ o* c! J5 S! u; b/ u' d
    “没有痛苦,没有不适。有时候这个过程太平缓了,家人甚至不会意识到。”
    ( ], ~: z4 ?; V9 `, v- L: ]! K; R! N- B" I6 o8 _
    除了无法预测的瞬发死亡,其它无论是疾病还是正常衰老带来的死亡过程都是如此。再加上现代医疗发展至今,其实很多病人或老人已经可以提前预知自己的死亡。
      y9 H: h2 E7 y  }* U5 g% c3 Q1 o8 I- Q
    了解死亡的过程,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能极大地缓和我们对死亡的恐惧。
    / x2 N$ I" E, q& y* `2 u1 m
    ) o! h' z" l3 r- G( u& W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愉快地接受死亡的到来,那也没关系。
    ' D$ ^: W4 ^) u- X
    5 m1 w' A) r4 `) M# Q1 M& o1 H* EKathryn Mannix 谈到自己曾经治疗过的一个病人。+ p% S& r2 f2 h" S: \' Q  Q% s

    ) M" T% E8 ?' T9 K. L“一位叫 Sally 的姑娘,刚结婚不久,每天都会兴奋地谈论他们计划的旅行、计划要的孩子……虽然她已经知道自己得了黑色素瘤并将面临死亡。即使医生已经如实告诉了她一切,也对她进行着姑息治疗,但是她始终坚持说自己是可以康复的。”
    4 p$ U( v$ i* l8 w! I8 `8 H( D. K, @( D. V# A/ }
    Kathryn 说,“作为医生,我们会尊重病人这种否认的态度。如果这是病人想采取的方法,那么医生需要做的就是尊重病人的决定。所以 Sally 依旧跟家人分享生活中的珍贵回忆、畅想未来的假期、讨论孩子的名字……他们会这样度过她最后的日子,直到最终说再见。”
    % d1 x1 f3 I% J2 e# u" U! @" u9 k3 c0 R: w0 ^# D* s% ?
    无论你是能坦然接受死亡,还是依旧不愿意面对,你都可以知道死亡并不值得恐惧。
    9 X) D% F: a* U4 a5 \: N$ k1 d6 G* M' y
    每个即将死去的人都与我们一样平凡,只不过是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他们是我们都会最终成为的样子,到那时候,我们都可以选择感恩和宽容,选择享受和快乐,选择专注于简单的日常小事。( P$ |9 E9 j7 |

    6 L3 u: N) Z' P许多快要面临死亡的人,往往比其他人能更好地控制生活,在生命的最后他们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待遇,这样敞开的讨论是值得鼓励的。
    1 [  m. z2 g2 {; o7 z
    " k  P  f1 C! k+ {- [死亡不是一个与生存漠不相关的终点。死亡作为终点把生命的弦绷紧了,而生命正是由于有了终点而成为生命的。
    * Z1 \$ O9 r  N# K4 ?( {1 F. z& E+ w! \& h) S0 `2 a
    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会有快乐和陪伴,甚至会有新的友谊、新的发现和收获、新的体验和乐趣。5 F" h$ A0 [  a! X

    , H+ v% K0 L, T% e$ u死亡以其与众不同的方式拥有美丽。) M; l7 S, [: n( G$ ?% G

    & l& B8 G5 V/ t3 k 微信图片_20190405164646.jpg
    5 f* A' v. H7 @3 p0 ]) O' u; M  R! b# Z2 ^'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2 09: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