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4-30 07:53 |
---|
签到天数: 446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近年来,日本威士忌作为后起之秀,风靡全球。7 N% p8 t. E( H! t# x3 R: g
威士忌是日本美学的一部分。品尝日威,除了感受它与苏格兰威士忌似有关联但又截然不同的口感,更是感受日本文化对于威士忌的定义,以及对于美的定义。6 B, `8 }! ]1 l: r% Q; S
9 C4 d: Y* } h8 n! P6 A) d! c
. Y2 `. }& W( Z, @3 Q# z
7 w% S; _7 @7 t! @6 T* x" w
威士忌对于日本来说是什么?威士忌专家Dave Broom曾提出,日本威士忌不亚于另一种形式的俳句——俳句(日本古典短诗)这一日本文学的高峰,就如制酒一样,是将生活经历蒸馏、提炼成诗的语言。* x: @6 f7 N2 q- A- u
Dave Broom评论说:“如果说苏格兰威士忌像一座岩浆肆意喷薄的火山,各种香气与风味交汇激荡,那么,日本威士忌就如同清池,所有的一切都隐藏在水面之下。”) c+ k: Q7 ?1 e* y; s" I; H
这是因为,日本美学中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深深影响着威士忌的风格。例如,“涩”(shibusa)的美学意义在于简单而含蓄、自然而深刻。日本威士忌强调口味“纯粹”,正得这一理念的精髓,由此带来日本威士忌标志性的纯净香气。
5 w" @1 z* `1 Z
' _2 s% y- j/ x) M t: D
& p4 y B( Z: F1 A
: X3 l4 Z& q; K$ J" H3 Q% T暗含“涩”(shibusa)美学的室内设计) r, P7 w, @ m" r/ I9 l9 O
日本美学中的另一个概念“侘寂”(wabi-sabi)也与此一脉相承。% ^) `/ i* T- ^2 O
这个概念教导人们从残缺中发现美,甚至视残缺为美,视易夭折、易消逝的事物(如樱花)为美。$ p; H- }6 |& w, Z
从这个角度看,威士忌的美正在于永远不会有完美永存的威士忌。2 o5 Q- `: U7 \4 Y
+ B @* C% r* q. p; Q- l% X感受侘寂之美
/ g$ t5 t8 X2 N+ c; |- j; b6 h" B同样深受日本美学影响的怀石料理对此也有所反映:京都一家顶级怀石料理店名叫“未在”,主厨以这个带有日本禅宗思想的词语命名餐厅,正是指料理永远没有到达终点,永远还未完美。. a3 B5 ~8 s+ _
与之相似,威士忌的顶点也永远未到,这其中的美感正是日本威士忌文化的精髓。
! ?; K) {: G/ J- ]+ n
; G+ R T2 j. p& a v
" `% _2 q4 j2 a4 q) V( }" d# J1 o, i
位于京都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未在”
; _9 X( l2 X7 U% X! @" Q, i9 g想要从一两瓶日本威士忌中充分体会这种美感,无疑是困难的。但是,接下来我们对于日本威士忌历史和两家标志性酒厂的介绍,或许可以让你窥见冰山一角。5 h' H/ g$ \+ l) h
山崎(Yamazaki)
5 A3 v, l6 M- Q- {1 k* F山崎酒厂是日本酿造威士忌的起点。' }- a/ i! I- A
日本威士忌的历史始于1872年,岩仓使节团从西洋带回一箱老伯威士忌(Old Parr),随后日本人开始仿造生产洋酒。其中就有一位名叫鸟井信治郎的葡萄酒商店老板,他看中了日本洋酒的市场,于是打算兴建一座日本本土酒厂。+ \2 Z" M" `) n
5 J1 V+ V) K, K( e9 d3 ~) Y4 g
这时,他遇到了竹鹤政孝,这位年轻人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学习过威士忌蒸馏技术,在哈泽本(Hazelburn)和郎摩(Longmorn)酒厂当过学徒,刚刚带着苏格兰妻子回到日本。- J0 R8 @- y' u1 C/ D
他与鸟井信治郎一拍即合,被后者聘为酿酒师,于1923年共同创建了山崎酒厂。# y, @! U6 O2 G' W+ |: V3 d! P
( Y0 @, c0 {$ Q0 E9 A! N4 r* W, x山崎位于京都市郊。两位威士忌先驱选址在此,自有其原因:第一,山崎靠近大阪和京都两大城市,交通便利, 市场成熟;第二,这里是木津川、桂川、宇治川三条河流交汇之地,酿酒的水源丰富;第三,水源不仅丰富,而且质量极高,曾吸引16世纪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在此筑庵烹茶,使这里成为日本茶道的起源地。
" g) r! C+ ] _5 l k% ]" {山崎要做的,便是把名水的精神灌注进威士忌之中。
, \# N0 w _) Y1 v$ f" o鸟井信治郎当初创办山崎酒厂的理想是要“打造一款完美的威士忌,以反映日本的大自然和匠人精神。” 这座日本最早的威士忌酒厂时至今日都传承着创办者的初衷,并不墨守成规,而是以其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多样化的风格著称。
# g; o5 f3 A h/ \0 }/ H' }3 v$ e2 y
山崎酒厂/ O# U& V. o+ |7 `
7 Q2 w, L2 d u3 M8 W% x
% q2 u% T2 Q. [2 h5 M; v. `, V( p! h9 h$ Y& g
山崎选用木质和不锈钢的发酵槽、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蒸馏器、以及5种不同的橡木桶用以陈年。这使得山崎各种威士忌的风味截然不同,包括10年款的芳香花香,12年款的水果辛香,18年款的饱满圆润等等。
4 U m" _* B* ~ G苏格兰的酒厂普遍追求产品风味的统一,一款18年的威士忌和一款10年的威士忌,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前者比后者在橡木桶里多待了8年。但在山崎,不同年份的酒款却是迥然各异的风格:山崎18年并不只是比山崎12年多陈年了6年,而是在装瓶前用各种不同的新酒调和而成的。2 R; H6 H! z3 C+ C, h% z
& M C% U6 a& m4 T* i山崎18年款 - 秋季水果味、桃脯、落叶堆的香味,饱满的雪利味. Y( Q$ ]( k, D9 n: ~/ A) z2 r
山崎的发展也是日本威士忌历史的写照。早期,鸟井信治郎力求打造更适合日本人清淡口感的威士忌;之后,一批年轻的威士忌爱好者偏好更有个性、风味强烈的酒,于是山崎也在不断适应和改变。! M! k0 S1 w' F
2005年,山崎酒厂完成第三次重建。2013年,又兴建了更多的壶式蒸馏器。另外还有许多尚未公开展示的技术变革。
, h, j& {0 O% @' F由于威士忌需要长时间陈年,目前山崎的酿酒师们还需要预测将来市场的口味偏好,所以山崎酒厂认为,威士忌是“过去、现在、将来的酿酒师们的合作成果。”
2 H: ^1 X. m$ ^4 `* v4 s8 o. e; c- B, Q" |$ J1 t7 @& ]# `" c* O) m
在共同创办了山崎酒厂后,好景不长,鸟井信治郎和竹鹤政孝分道扬镳。前者创办了三得利公司(Suntory),竹鹤政孝则创办了一甲公司(Nikka),同时在全日本寻找自己心中威士忌酒厂的理想之地。最终,他选定了北海道一个叫余市的小渔港。! F' j7 n: G7 \# x. v6 m' T% l; J% N
大部分酒厂都靠近东京等大城市,以获取市场资源,竹鹤政孝为什么选择了遥远的北方?9 l6 q& @& o. M
关键在于水质。- S% v7 [& S" ]$ m. W& a8 g/ X
4 r& j$ Y! l4 a- X0 A4 I+ l他曾在笔记中写道:“纵观日本的地理条件,我们要找到一个能源源不断提供优质水源,并且能够种植大麦,提供燃料、煤炭以及原木的,最好还有铁路和港口航船的地方。”
, S" L1 G! K) V7 J北海道就满足这些要求,但当时鸟井信治郎与竹鹤政孝意见相悖,认为北海道没有市场。于是,在1934年竹鹤政孝的合同到期后,他便与苏格兰妻子一起来到北海道,坐船沿着青森至函馆的海岸线,经过札幌,再往西50千米,到达余市。
& x+ M* p( ?& z3 w! j- q" u6 t
这里三面环山,迎面是海,与苏格兰高地有几分相似;气候寒冷,湿度适中,空气清冽,水质优秀——满足了生产威士忌的一切条件;海风还会使威士忌在陈年过程中染上一些海水般的咸味。1 C' k# f. X3 o4 F# ~/ e' e
余市威士忌那标志性的粗狂风格和烘烤风味,来自于至今仍坚持的传统蒸馏技术。竹鹤政孝当初建立余市酒厂时,就在壶式蒸馏器底部直接使用炭火烧制,这与他之前学习过的苏格兰郎摩(Longmorn)酒厂非常相似。这种蒸馏方式今天已经很少有酒厂使用,因为较难控制温度,需要技术非常高超的蒸馏师。& s$ c$ `1 V1 l1 ?8 \* P
但余市酒厂坚持着这门传统的艺术。要达到不同的分馏点,关键在于蒸馏器底部炭火的控制。蒸馏师需要根据经验,预先判断出何时加炭、何时减炭,从而控制火苗,蒸馏出不同浓度的酒,再进行冷凝。
9 e% ~0 m" ^5 P$ t
# v- P; C5 p# z6 P( K用鸟井信治郎的话来说,余市威士忌一点也不“日本”——风格异常强劲,油脂感、烟熏味、花果香相互平衡,层次丰富,厚度和深度均让人印象深刻。舌尖似乎能隐约感受到苏格兰的灵魂,但毫无疑问,这就是一款独一无二的日本威士忌。( r" ~, Z/ M5 v; I' A8 l
6 u1 H3 J9 p/ X$ k7 }余市1986年,22年款,重泥煤 - 强烈的烟熏味,复杂的果味,圆润又充满力量
+ ?5 H" K! ]( X# rDave Broom在介绍余市时,抛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竹鹤政孝究竟是实用主义者还是浪漫主义者?”
$ b! D- k+ c7 R7 `如果是前者,那么他就是考虑到酒厂的条件要求才前往北海道;如果是后者,那么或许正是因为他向往一个海风拂面、遗世独立,而且与过往在苏格兰当学徒的日子有些相像的地方,所以才选择了余市。
; \+ a; x5 s! ?! |也许两者都是吧。
( M, _2 g$ F$ F
' F, b& `$ O2 x. f无论答案是什么,这两位日本威士忌先驱以及他们一手创立的标志性酒厂,都开启了日本威士忌的华丽篇章。
. x, y2 D7 P0 I+ f# c
5 z) Y# _4 W: w
: d5 D; \& ^( Q2 b1 o- l7 K# d! }. |2 P/ [
日本吉野山Yoshinoyama,漫山遍野的樱花盛开
2 W, Y9 Y; t3 |5 Q- S" r1 ]! M" F9 z: U
竹鹤政孝说过:酿造威士忌就是一次天人合一的过程。”所谓天人合一,关键在于找到人为手段(包括现代科技的帮助)与自然(气候、水源、橡木、风土等)之间的平衡点。
6 \6 n, ^6 V' u! Y: ]4 D但是,对于日本文化来说,这个平衡点永远处于“未在”的状态,它是所有人的目标,但永远尚未达到。
2 I; {9 l( h, |& S8 K% x9 }或许,正是这种残缺的美感,让日本威士忌牵动无数人的心。* C: Z! r1 ^. D) Y9 M0 |0 `
- R; D' H2 L, l/ C7 q4 }
9 d) Y Z* G1 m2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