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0|回复: 0

泰山上“虫二”两字的由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30 07:53
  • 签到天数: 446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23-5-9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民族对于泰山的感情,就相当于西方对于圣城耶路撒冷的感情。当然,这并不仅仅因为是泰山的宗教地位,更多的是泰山在历史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此不论是帝王“封禅”,还是文人登高赋诗,都少不了泰山的存在。然而在泰山万仙楼北侧处,有一摩崖石刻,上有“虫二”两字,曾令日本专家研究了十年仍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郭沫若给出了答案。$ A) W) j* |" J2 y
    7 A  B2 |: g5 t% {; _+ Q) H
    45d4afe3d09e463285b51231bc207825.jpeg
    2 u! ?( }9 n) s: z5 o, V, ]1 i
    $ I! G5 X! l4 p" i0 u. p* }- x3 W
    ; ]7 A5 J+ s" s4 O( C  @0 ~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影响力自古以来都首屈一指,甚至可以说整个东亚,都深深被被烙上了华夏人民智慧的烙印。以日韩为例,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文字礼仪,到处充斥着中华文明的影子。正所谓“观日本以看唐风,观韩国以看明风”,两国在隋唐年间就已经掀起了向中国学习的狂潮。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日韩游客来中国旅游,所首选的地方,就是那些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五十年代末期,几位日本专家来到泰山,那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描绘泰山的诗句历历在目,对于终于能看到泰山真容的他们来说,心中既期待又兴奋,尤其看到“五岳独尊”四个大字的时候。
    ( A# K' T) |$ @) G, T+ ]/ y- N8 R, w: i
    5 s7 P; l2 E; ]/ w4 O 3732bc11d2464370b0398dda4c7eaf29.png
    % @/ C$ f! ?/ b0 n$ t. E' |" _* N) J' T5 _6 I. z3 U
    ( v; X* n% \( D3 K4 \, M1 n
    然而又前进不多时,他们在一块摩崖石刻上看到“虫二”两个字,这属实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既然泰山如此重要,如此神圣,怎么会有人在泰山上篆刻这种稀奇古怪的字?难道不应该是越大气越好吗?为了研究出其中的深意,日本专家回国后四处搜集资料,不论是从泰山神话地位,还是历代文人的文学作品,然而十年过去了,始终没有查到一丝一毫的相关信息。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再次前往中国,希望中国的学者能够为他们指点迷津。很快,郭沫若先生成为他们拜访的首选。郭沫若不仅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并对甲骨文有着一定的研究。几经介绍和寻找,日本专家终于成功见到了郭沫若。/ v& e! y( F( t" s( |
    / d1 x! C  i: J9 S1 U
    当弄清楚日本专家的来意之后,郭沫若先生不禁哑然失笑,他拿起笔写下“虫二”,然后轻轻添了两笔,白纸上赫然出现“風月”二字。日本专家恍然大悟,深深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可他们还是有些好奇。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展示泰山的自然风光呢?郭沫若讲起两个传说。乾隆与刘廷桂跨越半个中国,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中有一块石碑,上面也有“虫二”两个字。相传乾隆多次下江南巡视时,一次夜游西湖,在湖心亭内远观明月空悬,湖水波光粼粼,清风舞柳拂面而来。如此美不胜收之景让乾隆流连忘返,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 T) K% ^' H: U* U8 n$ s8 Y& ?7 q# q" ?
    4 Q$ L$ _+ W5 q2 b
    无独有偶的是,许多年后的光绪帝时期,于泰山之上,同样有一个人也被月色氤氲所吸引,和乾隆皇帝产生了不谋而合的想法,他就是刘廷桂。刘廷桂十二岁考中秀才,前途一片大好。站在历史名山之上,俯瞰云卷云舒,一时间胸中万般豪情,同样题下了“虫二”两个字,赞赏泰山风月无限。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泰山上寺庙众多,很多出家人难熬青灯古佛,多有违反戒律的事情。对于这些不守清规的人,刘廷桂写下“虫二”,以嘲讽他们不守本分,多有风月之心。虽说日本学者听过之后茅塞顿开,但这两种传说多少有点自相矛盾的地方。因为乾隆和刘廷桂身份悬殊,又处于同一朝代下。在那个连名字都要避讳皇帝的封建集权巅峰的年代,刘廷桂不可能敢和乾隆题一样的字,这可是大不敬。
    2 Z1 j8 R+ }( F/ B5 N5 m7 {' g8 f6 `
    所以,这两个说法都只能说是传说,并不能当作真实的起源来考量。那么除了这两个传说,还能追寻到其他相关线索吗?“虫二”的相关记载中国文人向来不缺创造力,例如回文诗这一体裁,正着念反着念,就算是顺序不捅,表达的都是相同的意境。“虫二”这种利用汉字表达意境的做法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在山东曲阜孔圣人的故乡,就有一块碑上写着“子贡手植楷”。相传孔子病危时众弟子都在,唯独子贡不在身边,所以子贡在这个“植”字中间特意少写了一横,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愧疚。由此可见,改字表意的情况自古有之。
    - e' D2 d+ B1 \3 G9 x3 c$ L: L. [6 D- u/ C" h+ M
    此外,根据《葵轩琐记》中描述,唐伯虎曾故意给一个妓女题字“风月无边”,不明白的人都觉得写得很美,唯有祝枝山一看就笑了,他告诉妓女唐伯虎有意嘲笑她。妓女不明白意思,祝枝山将二字拆开后,得出“虫二”两个字,妓女还是不解。祝枝上继续解释道,老虎又叫大虫,长子为“伯”,次子为“仲”,他唐伯虎是“虫一”,那妓女就是“虫二“,暗里嘲讽妓女就是他身边小母老虎。同样一种说法,在张岱的《快园道古》中也有记载,也是才子与妓女,同样题了“风月无边”四个字,这里就不赘述了。然而还有一则更早的记载,那就是岳阳楼上有两副对联,有一联写着“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其落款为“长庚李白书”。传说李白登楼游玩时,看到一幅字迷对联,写的就是“虫二”,众人都想不出所以然,唯独李白提笔立就,写下了这副对联。
    6 L9 r3 w& T5 B$ E$ [6 W
    # B; E- ^. n# w1 _ b4add98f61564089a37b9a1ceb02da77.png
    : l! s! J; n1 Y$ e7 `0 \% u6 l
      g$ d. u: q* W5 i2 @2 J4 C1 p, X) k& U
    也就是说“虫二”的相关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综上所述,中华文化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能够通过一丝丝加工与改造,给人一种巧夺天工、恍然大悟的美感。不论是文字还是绘画,总会以一两个笔触,晕染开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然后借由这种“欲说还休”意境,给读者营造出一个遐想空间,堂而皇之又悄无声息地,带领着人们一步一步走进作者当时的心境,还原出当时景象,着实引人入胜。: x( _1 ~4 y7 w# m* z$ O+ x

    6 v0 S, U5 q9 D; {% g; c  U% _
    / R3 [+ ^" c%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1 2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