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7-4 15:35 |
---|
签到天数: 4506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 M `. P1 U6 b# Q* x `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年轻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长将爷爷抓去当壮丁。寒冬腊月,我的爷爷被绑在家乡楼桥头的木柱上,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奶奶让年仅十二岁的父亲送了一大碗肉饭去喂爷爷,爷爷边吃边破口大骂奶奶没良心。两年以后,爷爷战死在长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亲含恨学艺,成了一个好木匠。
) p8 y! T% j, a, _+ ~! [* [. t1 p. j6 H8 c+ A. s- f
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近饿死街头,天意不可违,我仍然还是做木匠的命。“2 s. c" v2 \* C+ @5 ]1 G
0 ], i) g* D% V4 M: D3 ^) c 多少企业家成名后,想方设法遮掩或粉饰自己的过去,而“谭木匠梳子”的老板谭传华却在自己的每一个加盟店里,工整地装裱了这“一段家史”。对他而言,没有这些真实的往事,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更没有现在的“谭木匠”。; \# T" W: L1 q. J8 |
( L* d, n/ m$ g* ^/ P0 w9 T 往事不堪回首。18岁时,谭传华下河捞鱼被雷管炸掉右手;几年后当民办教师,听到一个学校校长为此在背后议论他:“一个人残脚断手,多难看,多可怜,要是我残了,还不如自杀了事!”他被这句无意听来的话深深地刺伤了。; p# ~: }9 A( `( g0 m- Y2 x" z
0 p, g. X5 q2 I. k( T “我的手也许难看,但我的人并不可怜!”谭传华毅然放弃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怀揣仅有的50元钱离开家乡重庆开县,踏上了艰苦寻求尊严的道路。' }' O: G n% a7 U
) ]# N. K+ S& }1 T
他曾经为了6个馒头给人画过画像,也曾经当过睡在街边的流浪汉,还曾经被人当成小偷抓进了收容所……当时的他不仅没有获得尊重,还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不怕,眼睛还在动,就能活”,在昆明,当谭传华准备以自杀来告别苦难的时候,母亲在他18岁受伤时说的那句话却猛地将他拽了回来。“是啊,我全身都能动,总能闯出一条生路来!”那是谭传华第一次告诉自己要永远直面不幸的人生。6 s9 L& P/ I' c5 b/ H$ p
; ], a4 n& U" V 之后,他卖过魔芋,卖过红桔,卖过塑料花,开过预制板厂,最后终于选择了父亲的老本行——当木匠,在自家的猪圈里开起了木梳厂。
2 W+ H5 B- y6 a: y0 L% j4 Q1 b p" _( `& w
“1993年9月14日,李军到三峡商城推销,几位服务员对我们的木梳爱不释手,随即掏钱买了8把。看来我们的梳子有市场、有销路!市场万岁!理解万岁!”谭传华在那个装着自己第一笔销售收入的破烂信封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并至今保存着这笔共十六元人民币的“巨款”。+ `2 `2 M7 l' e+ [4 {4 y4 q
6 w0 y# g( k: o% Z' Y7 F 一段历程& k+ P2 Z, V7 w
8 v' K4 r9 J7 U# B: U5 s6 z 1995年,谭传华正式注册“谭木匠”梳子商标。经历过艰难的推销之旅,烧过价值30万元的不合格产品,搞过无数次技术改革,创办过《快乐的谭木匠》宣传漫画报……1997年,谭传华的小木梳终于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知名度。就在他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难关挡在了面前:由于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银行不愿意贷款给这个靠生产小梳子为生的小企业,谭传华后继乏力。
/ o4 d6 L6 n4 @# I; T: a+ M J
" G) h/ g* p, ~ 这是当时中国所有中小民营企业共通的成长难题。
, x7 w4 @; I/ H8 X2 a5 o. [/ e" O
1997年8月19日,对银行苦苦哀求没有结果的谭传华愤怒了,在重庆一家报纸上打出整版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招聘银行是一件国内外轰动的稀奇事,全国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谭木匠招聘银行现象”,并随后在金融界、企业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银、企关系”的大讨论。
: m- [# `' b( k# ?/ k
O" h+ l* h) Q; v" }& _6 a 谭传华终于获得了银行的支持,“谭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涨。1998年春节,拿到贷款的他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广告,这也是整个木梳行业的第一个广告。第一个孩子再矮小也是排行老大,冥冥中他获得了第一个抢先出头的机会——“谭木匠”毫无争议地成了中国梳子第一品牌。7 s! L3 S9 T$ E/ q( e. I' o' I& g; `$ P
$ e4 T/ l9 ?4 c+ u" X$ z+ L0 I
但市场似乎并不给这个“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谭木匠”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场铺点。然而,“谭木匠”出名之后,其他木梳企业也开始苏醒,商场终端竞争激烈起来。
4 e# G! x3 z7 | ], v' P
4 r% C- e: P" i, i9 u0 X( V 就在谭传华发现商场这条路不仅走得慢,而且有日益走下坡路趋势的时候,他无意中尝试建起来的几个专卖店,营业额却节节飙升。与其深陷于商场肉搏,不如另辟一条蹊径,在专卖店上作文章。谭传华立即请来当时大名鼎鼎的“余明阳专家团”,为公司导入CIS.这一导入,谭传华“斗胆”花去了当年三分之一的利润。同时他重新规划企业战略,撤出各地商场柜台,将商业模式转向专卖店连锁加盟的方向。
$ z' _. e- t! } k
4 n& l0 `+ j5 r% n) I 1998年3月7日,“谭木匠”与第一家加盟连锁店签约,从此开始了特许经营的发展之路。“是特许加盟令谭木匠公司走上了产销可控、渠道可控、品牌可控的长远发展道路。”谭传华告诉记者。
: J# v% h" k0 l# y" t/ e7 W
2 U5 W& u' h2 {6 i. i3 V2 U6 D8 } 到2000年初,“谭木匠”专卖店已星罗棋布地开了接近100家。然而就在这年春天,专卖店加盟速度骤降,各地加盟商开始有了抱怨。抱怨的核心是效益:其一,由于产品单一,风格单一,顾客来到店里的选择并不多;其二,谭木匠梳子价格很高,但针对高品味高消费群体的品牌附加值并没有做足。其三,梳子虽好,店堂装修却很一般,常常埋没于商街而吸引不了眼球。其结果,是各地加盟店生意平平淡淡,利润勉勉强强,投资回报率不高,有的甚至亏损倒闭。& j l8 _& q) `0 \8 z( p
7 } i( ]+ ^6 z4 f5 |, F
这其实是中国所有连锁加盟企业都必须遭遇的一道坎,能否迈过这道坎,既要看企业家的能力,也要看企业家的态度。谭传华能力出众而态度坚决,他说,谭木匠公司有钱了,我们坚决不买高档办公楼,坚决不买豪华别墅小轿车,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一硬一软”之上:硬是好的设备,软是能干的人;硬是产品的质量,软是产品的文化含量。
4 E( {5 c k" L5 e1 }
% J P$ o' b$ R; I0 Z+ N 花了一大笔钱,在绝对一流的“能干人”帮助下,谭木匠既传统又现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的新店面设计方案很快拿了出来。自己试装了一个店,大获成功,销售额比老店竟多了一倍有余。) N; B, N u7 o8 V; _. m9 a( l% v
8 n( x6 g0 R) L6 v- i" u& w/ f, b
新的店面设计古朴、典雅,充满个性和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谭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韵味,大大提升了谭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后,立即在行业内外引起了轰动,高价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了。口口相传之下,2000年底,要求加入“谭木匠”特许经营网络的人数是1999年的几倍之多。在新店面的形象暗示下,一些消费者和加盟商对品牌的误解令谭木匠人哈哈大笑,他们说:你们谭木匠是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吧?
+ ^. O3 L5 |8 X( m0 ? p
0 Y- ^$ X7 H6 U! [% v 2001年,创业不到8年的谭木匠公司有了成为“百年老店”的雏形。5 p% `" ?" {8 ~$ q) H
2 I" Z# |1 |" i/ V& {8 H
谁能不被超越?
7 r6 k6 M( F4 x# t/ q, j2 U0 t% [( Z% |
2004年3月,在安徽举行的全国木梳业大会上,在场所有厂商扬言要联合起来打败“谭木匠”;在位于成都闹市的春熙路店开张时,有记者问谭传华:“像你们这样装修一下、开个店很简单啊,为什么全国其余2000多家梳子厂商没有这样做?”一些国外的咨询公司也感到不可思议,觉得一个只卖梳子的小店能做活已经很难,怎么还能一开几百家……# H& t1 u3 t/ `7 d, h; p8 ~9 q
- h0 C) `+ ~+ N
一位朋友喝醉之后点评谭传华:“你身上最可贵的有两点:一是能听反对意见;二是从不忘记学习。”如果仔细研究“谭木匠”,就不难发现,其实谭传华现在做的事很多都是别人做过的。
. ?5 q! ~# h8 F ? V. }" j
" n% V4 r$ v/ E1 V 谭传华清楚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拼命学习,像海绵一样吸干所有国内外企业的先进思想。他不仅读众多的书,还自创了一门“聊天学习法”,不断找人聊天,对象有博士教授,有文人骚客,也有普通的员工,他总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启发。
7 E$ t) M5 t3 X, @- f
7 J* F8 R/ y% g( { 学习则得智慧,智慧令人清醒,清醒者不忘与时俱进。
) y3 ^: ]& Q* x4 s
( {$ X2 B* o: E8 }6 l l2 @ 以产品开发为例,“谭木匠”围绕“亲情、友情、爱情、风土人情”的主题,年年滚动推出数百种新款式,如今已有2480个梳子品种,享有12种技术专利,以品种繁多、各店之间不同质化的优势吸引顾客,也令所有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其实最开始,谭传华的梳子只有10来种,在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思考定位后,他很快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想了无数种办法引进高级设计人才,大搞研究开发。% G' _- c' [2 l3 h( Z" c
1 E2 N/ A+ i8 ]$ m- d2 p6 k8 y
:他甚至不惜重金邀请国外的设计师来设计“战略新品种”:“人们往往由于太熟悉而容易熟视无睹,我请不熟悉中国市场的外国人来搞设计中国产品,一是必有独到之处,二是也有利于打入国际市场。”. G" x+ {. n1 N/ j6 K0 {4 c. E
3 R) Y, b D% p p# `& ?' a
事实证明,由于产品的快速更新,不仅能不断地吸引新老顾客,也能有效扩大加盟商范围。“谭木匠”一家专卖店最多能陈列300多个产品品种,以前某一区域范围内只能开一家店,如今由于品种丰富,许多地方多开一两家店,生意照样红火。
$ w- s* ^! c+ H/ E# H! W/ N, x8 d8 J/ ~( v4 O- O
一把梳子被挖掘出两千多个形象和内涵,在一个人们永远需求的领域、在自己牢固控制的专卖店里畅销着,扩张着。谭木匠这个小产品领域的“隐形冠军”,由此脱离了中国大多数“隐形冠军”受制于人暴起暴落的厄运,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然而奇迹的背后,支撑研发成果落地为实实在在产品的,则是不断的设备更新。% F0 s$ V( A' N6 X# c6 s
% T$ _0 L- p+ M# U “当一个工厂门口车水马龙,呈现一副需求繁荣景象时,就该考虑更换新设备了,这样你才会不易被超越。”谭传华从日本企业身上借鉴到了这样一个真理。2001年,“谭木匠”全套设备更新。短短4年后,他又将淘汰旧生产线,更换新设备。6 M' D" i7 \: v$ R' B9 I
& Q1 B+ l8 c7 r% l! T* w+ D 谭传华总爱笑称自己是个土包子,卖的是最老土的木梳子。然而,他“土里土气”的背后,隐藏的却正是当今民营企业急需的现代化眼光、国际化视野、以及永不止歇的创新精神。+ r* q4 d2 t# P: j8 C- B ?% O
5 n$ A% V4 _6 x G R: O3 P( F 没有秘密的秘密: _: Z4 J1 w; m( X" L0 u
# q5 u) f5 y- g3 H4 s' e
“谭木匠公司有秘密吗?没有!”谭传华摇着他特征十足的脑袋,断然否认记者的提问。他指着公司大门的文化墙说:“要说一定有秘密,这个秘密是写在脸上的:”诚实,劳动,快乐‘。+ A6 P! w* D, @% ?# y
5 K3 q, V' B) ^1 |+ m3 C 这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模仿的企业灵魂。“5 M, w, f" `0 g* A: l
' R; [3 J7 H+ B- m8 ?) S( U' {
在很多城市,很多走在路上的人们可能至今都不明白,谭木匠,这个看起来冷冷清清的小店,却为什么会活得舒舒服服。“因为我诚实啊,诚实就是生产力。”谭传华说。原来开专卖店之初,谭木匠公司就严格定下规矩:产品一律卖价多少标价多少,不降价不打折。顾客来了,选好梳子付钱就走,不必讨价还价争执半天,所以店里始终“冷冷清清”。/ m/ B' B$ A9 T. g' H
+ z" Y2 h Y) t+ _) a/ j% L8 [" G
这条规矩一直沿用下来,成为谭传华“诚实立企”的标竿。! N4 `8 p; `& c
5 m$ n5 {. X( C( u: Q 诚实首先是一种公司行为。比如对于产品质量,因为“谭木匠”梳子是纯天然的,所以容易因为使用不当而发生损坏,于是谭传华干脆将产品弱点直接印在了产品包装上,以昭示顾客,“买者慎买用者慎用”。
" Y0 j4 L) ^7 n7 H& N9 \+ a3 i; g* h/ M9 H7 ]0 c
所有人都认为“谭木匠”如今能有300多家店,已经是个奇迹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诚实”的缘故,还可以多开更多的新店,收更多的加盟费,卖更多的产品。比如仅2004年,全国各地向谭木匠公司递交加盟申请的报告就有700多份,而经严格考核论证准许开张的只有四五十家,考核的重点就是“是否有足够盈利保证”。) b! c; ]3 u7 n; ?5 i" S" [& J/ a2 B
! n3 n0 W, N |. r8 r3 n' W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谭传华很清楚自己和加盟商的关系。一直以来,他把总部和加盟商之间的利润空间都控制得很好,但他认为这并不就足够了。在“谭木匠”,所有的加盟商都是公司员工,统一叫“店长”。一年之内,凡是店长觉得不好卖的货都可以原价退货。“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处理总部和加盟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种企业的诚实。”谭传华认为。同时企业对店长好,店长就对员工好,员工就对顾客好,顾客就对企业好……这意味着,诚实的行为在商业领域,是有着极其长远的商业回报的。# a7 B u6 L1 c4 j3 m8 P5 {
8 Z" L( o; X% ?% E/ J2 x6 I" x
“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她像水一样没有颜色,没有棱角,没有味道,但是谁也离不开她……你们以行动来阐释了这个道理,以你们一生最大的一件事来证明了你们的人生观念——诚实。为此我代表所有的谭木匠人为你们深深祝福……谭传华。”003年11月28日,“谭木匠”196店员工杨玲在自己的婚礼上,收到了老总亲笔写来的一封贺信。8个月前,这位员工因误把店里收到的假钞补给了一个司机而懊悔不已,她想方设法辗转找到他,用真钞将假钞换了回来。不久他们成了朋友,还相爱步入了婚礼的殿堂。6 M3 q$ Y- Z1 a& i) [. k+ J$ U
9 U: Q2 t: `* A6 B/ j5 ] 在“谭木匠”,像这样因为诚实而获得好的回报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也是谭木匠人感到最为骄傲的地方。而这种骄傲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凝聚力,演绎了一个小小的“企业乌托邦”。这个企业因此成为中国商业生态里一个生机勃勃的健康细胞,它让人踏实,让人信服;它凝聚人气。它和企业的创业经历、品牌形象、商业模式、产品创新力一道,构成了人们对它的尊重,和社会对它的接纳——也许从根本上说,这才是谭木匠公司最大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