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9-11-25 13:44 |
---|
签到天数: 12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签到九年
|
" x H$ [& i: B3 T3 D1945年8月15日。
1 h7 B9 z6 u0 |3 v
y, J5 S% w- B/ ?6 y 随着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一个百年来屡遭列强蹂躏的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反抗外来入侵的 ; B1 }. P: V8 H6 a4 s3 X$ p# |
完全胜利。 ' O0 o) g# U/ f* A1 A: f
5 U; v' D- }$ m, e) E$ D 回眸60年前那个铁血铸就的胜利日子,中央党校教授郭德宏指出,正是从这一天起,那曾经拥有的信心和希望,又回到了生活在这个古老国度的人们身上……
( _5 \2 W; G% j# _* k5 i/ _3 L( C4 y, S: I( ]& u3 Y
1945年8月15日,东京·阴
, k3 f3 t5 p) g1 k% _
! M3 g* o8 z! j6 `8 p4 L. T! i 惶恐不安中苦苦度日的东京市民,迎来了又一个溽热的阴天。
+ C! v5 Q g6 E8 b# h+ W
1 V% l% ^# a3 @, t( o 一大早,广播电台就反复告知:“天皇陛下将于今日正午亲自广播,此乃最高之恩泽,举国臣民务必届时恭听。” 3 r( v& Q+ e+ v ]2 O; b
! q4 Z# M; y. l( u& G* N6 X+ P
人们不知将有何事。虽然早在6天前,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就在全世界传开,但作为普通的东京市民,他们听到的仍然是充满“大捷”词汇的战报,不过“大捷”的地点离日本本土却是越来越近了。
8 a* E0 s# v3 p: @3 j v5 T( ?4 _2 x7 \* a3 P& N+ m) J( |$ G
东京时间中午12时整,收音机里传来了一个略微带些鼻音并有些发尖的男声:“战局未能好转,世界大势亦对我不利”,因此“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半个小时后,广播员以清晰的声音说:“天皇陛下为开万世之太平,已于昨日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接受《波茨坦公告》。”
7 C4 X2 m4 Z0 e
# g! z' r" o) f& D! g 60年后,当时居住在东京的木村良平回忆道:虽然我们都不太清楚《波茨坦公告》的具体内容,但这一刻大家知道,日本真的已经战败了。
$ p2 B% `* p) e4 L, Z! X! Y. _% t
. e. x3 F" i' k9 K) a' N9 e 抽泣声、嚎啕声、呼天抢地的撞击声迅即在东京,在日本列岛,在日本所占领的亚洲各地响起。
7 D8 ?7 ~" ?. H3 h1 N7 n0 K% I! W, N Q) y- S1 d0 a9 B; L
专家点评——汤重南(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波茨坦公告》是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联合宣言。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同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 H) [; L, s* s- z8 P. x% n
. d7 f5 g4 @( A+ u) ~
覆灭,已成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改变的命运。
) b& C' v8 y! X& J% E( q% O. u+ W4 O8 |6 |' l4 [8 d+ G
1945年8月15日,重庆·晴
0 N5 |9 G1 x! ?0 A- W4 G) l. ^: H8 Z) L% A: M. v
“雾都”重庆——战时的中国首都,60年前的8月15日是个晴天。
3 h, ~! i9 {8 r4 ^1 l. b' n2 n8 E0 q; A1 {
获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数以万计的重庆市民迅速涌上街头。 2 U: V% P7 I4 C0 V/ Z5 q
. ^1 x+ j* `: z4 U+ F 有报纸描述当年的情景说:“无论是锣鼓、喇叭、口笛、口哨、脸盆、手掌、嘴巴、铃铛,都为胜利发出了响声。”“有一个鞋店的店员,看着游行人群敲锣打鼓而来,急中生智,抓起一双皮鞋,当做打击乐器,尽兴而拍,啪啪作响,更加引起人群的欢笑。” ; c: `) N4 N* N0 Q( H
) l. b/ A' Z X O: X* Q “满街的人好似潮水般的激流,随处都在涌动着。”多年后,当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童小鹏追忆:“鞭炮声,像巨雷一样地响着,火花、鞭炮简直改变了初秋的景象。” 9 V) o$ }; E( }# @2 Q
1 E7 u7 Y8 L+ f5 i3 h8 O' G) t 入夜,爆竹声响个不停,齐放的路灯将重庆市区照得亮如白昼。
; n: j4 ^; a( v+ \; B6 s$ I: F* C' ]. P# P
几年来警报频响、一日数惊的日子已经过去;灯火管制、恐惧难眠的黑夜已经过去。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胜利,享受着和平。 0 S, i. C) ~ q5 d. @) v) T- @
" G+ ~7 g& P6 f) z
在北平,大街小巷中到处飘扬起中国国旗,各日军机关门口的“鬼子兵”没有了往日的神气,无奈地望着在他们面前欢庆胜利的中国人。在上海,聆听了天皇诏书的日军已撤入军营,但却传来“二鬼子”伪军奉重庆当局命令出来“维护治安”的消息。在南京,城内各日军大院里傍晚时分冒出滚滚浓烟,据传日本人正在奉命“销焚可能成为战后审判证据的文件”…… 4 u/ y; R0 |( i* b/ g# N' e
, G& C+ x/ N4 {+ c 专家点评——李良志(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浩劫结束了。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中,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中国民众、军人达2000余万,加上负伤者,伤亡累计3500万人。无家可归的难民更是多达4200余万。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C, |( Y$ K* j6 t( @
% P1 c! W+ _* ?6 T 战后的中国,处处满目疮痍。
: r! {8 h! w$ D3 ]% u6 p7 q7 f
/ @# h5 z7 ?2 C; ~( l6 |( L 8月15日这一天,人们心里仿佛又燃起了希望,新的生活就要来了。 & J5 ~# e9 F8 _$ X; L! o
: p/ v0 o( i; X7 W# A: }! c
1945年8月14日,华盛顿·晴
' d( l e% u- E) p5 h& r# M, `' _* o. E- B& q: o3 u% L
日本宣布投降之时,华盛顿正是深夜。 J0 i1 s# w2 ?/ T
: I! J& V) ]% h! x1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晚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是华盛顿当地时间1945年8月14日美联社发出电文的第一句。报道接着说,“发疯”了的记者们涌进杜鲁门总统的办公室,把再也没有用的作战地图摔向墙壁。
" ]7 s4 u0 w0 j* \3 F* t; [1 G
: |9 S" c2 ~) T+ T 美联社当晚收到的新闻报道来自世界各个角落,虽然来稿大都很短,但记者们的兴奋之情跃然稿上。发自东京的一则报道说:“这是世界上最令人振奋的新闻,今夜我们有理由欢庆。” + Y! b) _. R ]+ C
9 E1 P# }/ V( n* G. _/ ^( M
在纽约,几十万欢庆胜利的人们迅速淹没了时代广场。现今居住在马里兰州,81岁的怀特老人对60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场景记忆犹新:“胜利的欢呼把人的神经都震麻木了……”
2 @# U2 D. w: Y' m9 q7 y% q4 E- V+ o0 Q
全世界都在急切地传播着日本人投降的消息。 ! P( f1 V% O/ E, K9 Z" i
0 k) P# Y- W8 g' S2 n$ K; } 专家点评——彭训厚(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秘书长):日本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完全胜利。在战争的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从1931年到1945年,在中国战场进行的大小战斗就达16.5万余次,歼敌150万,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死亡人数的70%。 8 g) l) r: K8 j- C; P$ g( |$ t6 l$ i
5 E+ j% y% `8 f) k5 a6 ?1 C “假如没有中国……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 , P5 d$ o6 N/ G4 y
: L4 R) k6 K, M/ A, ^- N8 ~- V 中国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无可辩驳的东方主战场。
+ s% m$ O2 o) p) M4 Q$ E0 J" h! |% m U- a; `& g5 B2 J+ G0 _: `' ^& c
1945年8月15日,延安·晴 ' X( o6 h& H; k
2 r% A, X( {# i4 [& D& }
1945年8月15日,延安艳阳高照。60年后,方强老将军回忆说:“陕北的天从来没有那么蓝过。”
4 V% ]) c+ H" r$ O3 M: K" {; P+ r) e
. B5 Q3 F |4 g% P 下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中央军委总部正在召开会议。会议室里的人们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兴奋地跳了起来,尽情欢呼。
, j( j8 Z3 B& P2 U1 ^* B4 a, F# J# x! F6 G! p0 C
延安时期曾在新华社电台工作过的空军司令部通讯部原副部长张化回忆:“党中央早在8月10日就已经知道日本投降的确切消息。”那天傍晚,新华社工作人员正在抄收路透社新闻,忽见抄报纸上出现一连串英文“急电”的字样,紧接着又有两个英文单词出现在眼前:“日本投降了!” 2 c- k% O) p$ l/ y) D8 F8 Z
( M, T* p, Y$ s$ n
获悉日本投降,毛泽东欣然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7 u) C* U T* T {( g' B) e/ j7 P* O Y6 a
15日晚间,日本投降的消息已传遍延安城。不用召唤,人群像潮水一样从各个山沟和窑洞里涌来。缺少柴禾的延安,人们寻找着一切可以燃烧起来当作火把的东西。有人毫不吝惜地撕下棉袄,扯出棉花,蘸了油,当作火把点了起来。 D1 j; Y3 c/ H/ {4 i# v
( i' t f2 r. o) y7 Q
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叶子龙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全城轰动,万众欢腾。无数火炬照亮山巅河畔,机关与群众的乐队、秧歌队纷纷出发游行,灯火彻夜未更。” 2 y$ e$ _$ ?1 o5 f9 \
! o: j% z9 T7 l
光明的河流在延安城内彻夜流动。 2 q# O& @" E: r6 Q/ N4 i
$ X( ?6 l6 C, f: o* @, c1 p4 U* v0 B 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政府迅速组织宣传队赶印号外和传单,飞送各地,传播胜利消息…… / H7 q, E% W* g% D% F0 E+ S
3 K( p! r* ~' W, M5 O K, w0 b; n 徐焰(国防大学教授):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经过抗战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这一切,正是一个民族的新希望所寄。 ; s1 |+ S, O; U1 v) t( E' }/ D
3 u0 r. K6 n6 X0 ~
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了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0 m7 H/ M6 h+ u5 t9 k8 t
% E" N; V% j) q% C" M 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民族精神空前高昂。 ; ?$ Q! A9 k# t4 [7 D
6 a+ I! G& O! b$ H- A2 ^ 公元1945年8月15日,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