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9|回复: 3

1月4日,牛顿的生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30 01:33
  •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5]签到四年

    发表于 2010-1-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打开谷歌搜索主页,显示的是一棵苹果树,几秒钟之后还会有一个苹果掉到页面下方。
    - T0 V2 B! [2 ^* o- X, c% s: l+ d6 c$ Z( l, ^4 R
    将鼠标移到谷歌标志图上(Google Doodle),用户会发现今天是科学家牛顿的生日。
    # J7 Y% J, i) U+ t* h* j, Q1 p) l; @) v! e/ U$ ~; B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于1642年1月4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晚年着力研究神学。
      b# Q4 F0 ~2 s1 v: ?( j
    % J; [: e  x6 f2 l. `. x据说,牛顿一次去郊外游玩,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是从下往上升?牛顿带着这个疑问,通过论证发现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4 q) H* O# O, [# ]

    jpg

    jpg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4 11:15
  • 签到天数: 446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0-1-4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的教科书记载说:牛顿是因为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而启发了万有引力观念,并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真实吗?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牛顿一个人的功劳吗?
    $ A5 j* @& \2 S- h
    0 c' c/ c! u+ R3 Y, j% k1 G  我们知道,牛顿逝世于1727年3月20日,而在他逝世之前并没有苹果落地故事的记载。牛顿逝世以后,有关苹果落地的故事才逐渐流传出来。最详细记载这个故事的人是英国人布雷斯特,他于1831年在《牛顿的生平》一书中又提到这一件事。7 g' k6 ?6 g7 _; A# y8 n

    " d: j$ {7 p; x9 m * h: j/ k1 k) }( D  o- y
      后来,他在1855年又在《牛顿的生平、著作和发现的回忆》一书中提出此事。他是这样记载的:“苹果从沃尔斯索普的树上落下来,因而使牛顿想到这个问题。8 v: [  D* n8 X/ h( B5 v2 m8 o1 x

    ) b  Y- g' C7 {3 [6 d  1814年,我在沃尔斯索普时,曾经看到这一棵苹果树,树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枯萎,一部分树干已经脱离树根。到1820年,这一棵树已经完全腐朽而倒下去了。这一棵树的标本后来由伊·特纳小心地保存着。”
    6 E3 z4 E, [6 L& Y* j
    / d9 x) f2 k  \8 j) ^$ l8 @  关于伊·特纳保存这一棵树的标本的故事,是他的曾孙在1939年告诉塔仑兹的。他的曾孙说,他的曾祖父伊·特纳到沃尔斯索普村牛顿的故居时,看到在原来枯死的苹果树的地方又补栽了新的苹果树,而且补栽的苹果树已经结果了。至今,在英国仍有许多观光客到牛顿故居瞻仰这棵苹果树。% t- w8 h& b2 a
    ( r/ ?0 ~- _. V! M+ e, l/ I
      布雷斯特在牛顿的传记中,一方面记述了苹果落地启迪产生万有引力的思想,同时又对此表示怀疑。布雷斯特不相信苹果落地的故事是真实的,他认为在牛顿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具有万有引力的观念,牛顿对此也应当知道的。也就是说,牛顿的万有引力观念可能来自前人。苹果落下是平常的现象,牛顿也可能看到苹果下落,但是苹果下落现象并不一定是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来源。布雷斯特在书中还指出:苹果落地的故事又经过大名鼎鼎的格林和伏尔泰之口说过,在读者心目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广为流传。
    0 z  g# G# U+ v: k( o$ C- C6 y0 Q$ x4 S  y  s+ r3 H, H
      格林是在牛顿去世那一年在《哲学原理》一书中谈到苹果落地的故事,他说:“有一天,牛顿在花园中思考问题,突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使得牛顿想到万有引力定律。”可是格林却是从福克斯那儿听到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法国的伏尔泰也是从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巴沃那儿听来的。在伏尔泰所著的《哲学通信》(发表于1733年)中,对苹果落地的故事这样说:“1666年,由于瘟疫流行,牛顿回到剑桥大学附近的故居。有一天,他在花园中散步,看到一个苹果从苹果树上落下,这样使得牛顿想到许多科学家所研究而未获突破的重力起源问题。”+ {: Y1 }: Q$ t( g/ l& O( e7 q

    + O5 P* n, x  }  伏尔泰认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多贡献,而且对法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把牛顿的创见介绍到欧洲大陆来。这就是伏尔泰在《哲学通信》和《牛顿的哲学思想》两本书里,以大量的篇幅介绍引力理论的道理,同时也转述了苹果落地的故事。因此,苹果落地的故事也由英国传到欧陆,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
    ; i1 ~' t; c) b; k  c( p* x/ u. Q2 m
      在牛顿逝世后不久,斯图克莱在他所著的《牛顿的生平传记》一文中写道:在1726年4月15日,我到牛顿的寓所去拜访他,和他在一起待了一整天。在谈话中,他向我谈起苹果落地的事。他说:“有一天,他在花园里思考引力问题的时候,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这时候,他就想,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呢?为什么苹果不向外侧或向上运动,而总是向着地球中心运动呢?无疑地,这是地球向下拉着它,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这个向下的拉力总和必须指向地球中心,而不是指向地球的其他部分。所以苹果总是垂直下落,或者总是朝向地球的中心。苹果向着地球,也可看成是地球向着苹果,物体和物体之间是相互朝着对方运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正比于它们的质量。这个力,我们称之为引力。”5 s0 V) }) ~3 t- q! V" d
    + u8 F% t+ y  [
      斯图克莱是牛顿的好朋友,他所记述有关苹果落地的故事比较完整,而且和格林、伏尔泰不同的是,斯图克莱是直接从牛顿那儿引述的,而格林和伏尔泰则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这是科学史上第一次直接来自牛顿的苹果落地故事,因此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f6 Q. _) ]! }; L' t& @1 p8 H

    * c7 t  }1 ~, f  然而仍然有不少疑点存在,即:为什么在牛顿生前没有有关苹果落地的故事?为什么牛顿本人从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这种故事?为什么当时许多科学家或者牛顿的朋友都没有听过苹果落地的故事,而在牛顿逝世后才逐渐传出来呢?所以其真实性值得分析研究。
    . d) k& z) b" {5 ]& f7 g6 d  I! k( D5 }
      事实上,早在牛顿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研究引力问题。1625年,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三运动定律,但是只对运动给出了简单而精确的描述。对于什么原因使行星环绕太阳作椭圆轨道运动,他没有做充分而有力的解释,他仅指出,支配行星环绕太阳作椭圆轨道运动的力来自太阳,他并认为这个力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开普勒的见解已有一点万有引力的观念。他还认为太阳和行星之间也有引力,不然的话,地球上的海水岂不是会被月球吸走了。只是开普勒忽略了伽利略关于物体具有惯性的见解,误认为需要不断地对运动物体施加推动力,才能使其保持运动。- K/ \3 r& ~) t$ a1 d
    " V* i9 o8 Y" M& L7 j  H3 F6 H6 p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于1659年,也就是牛顿发现苹果落地传说之前7年,也提出万有引力概念。( y' p$ p; ?7 }' Y# t8 c0 d8 }

    ; X, Q4 }8 M! g  牛顿临终前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表示他不忘记前人对他成果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2-5 00:14
  • 签到天数: 20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4]签到三年

    发表于 2010-1-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4日,我和我老婆结婚纪念日:touxi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6-30 01:33
  •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5]签到四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忆昔午桥 于 2010-1-4 23:18:00 发表
      B* i: k/ `4 E/ ~; S8 H1月4日,我和我老婆结婚纪念日:touxiao
    * w* ]4 t6 E3 T
    祝福桥哥和嫂子:newhu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4 15: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