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5-4 11:15 |
---|
签到天数: 446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艋舺》有一场戏是几百人打架,为什么会有这一场戏,就是我在五年前我想拍《艋舺》的时候,林小明有一天就说,一定有一个大场面让你拍,我支援你500个人!后来虽然他过世了,但是我还是想要拍一场这样的戏。他过世我非常难过,有一天我写下了几句话:17岁那年,我们一起走进大人世界,并且一去不回——这就是我跟他的这段友谊,那这句话当然变成了电影里面很重要的台词。他跟我是共同作者。我还记得在08年1月,我跑去台湾一座山上,然后想要再重新整理《艋舺》的剧本,那个时候小明已经过世了,我在走本子的过程当中,看到一句话眼泪就掉下来了,那句话和尚跟蚊子说的,“今天你不弄死他,明天就被他们弄死”。我眼泪掉下来的原因,是我赫然发现这是当年小明跟我说过的话。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他跟我连接如此之深,他跟《艋舺》这部电影连接如此之深,甚至透过这个发现,我也才知道,原来《艋舺》这部电影,跟我自己的青春岁月连接如此之深。, H/ |: ^+ ?. v5 n* ]" ?( d
3 q3 G7 l, Z9 G ② 传统:“枪,是下等人用的武器”
4 {) i1 _- _% [
0 b- w3 `8 H5 M. \9 x 电影里的友情义气是太子帮的事情,而传统厚度是体现在Geta和Masa这辈大仔身上。庙口和后壁厝不比港片里的扛把子,它们背后自有一层宗教信仰和族群派系的深意。《艋舺》里的“庙口”是指代艋舺清水岩,俗称艋舺祖师庙,祀有清水祖师、妈祖、关帝等一众神祇。这个庙跟大陆泉州的安溪清水岩是一脉相承,香火正是当年渡海携来(Geta死后墓碑上也写明了他祖籍是在安溪)。这座庙充满了历史传奇色彩,它见证了影响台北历史的械斗事件。当时来台的泉州移民分裂为两股大的势力三邑(惠安、晋江、南安)和同安人,由于信仰神明不同和经济利益纠纷,三邑人把同安人赶出了艋舺地区,从而导致该地民风保守,族群过于封闭,难以容忍外人与新事物的介入。/ @4 F3 G, O' S2 j( G9 G
! \& M% A- O! e x3 C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这样的历史背景,电影里的兄弟反目和脆弱手足情就容易理解得多,至于庙口和后壁厝那种老大和好、小弟对立的局面,其实也是一种传统保留。闽南地区在大陆尚且是个封闭式的族群,他们以各自同姓祖厝和就近村落为单位,形成一个家族宗亲的牢固体系。这种体系排外性极强,互为合作,习惯于自保。即便经过日本殖民和国民党高压统治,《艋舺》里不同的角头势力依然保持了这一土生土长的特点。从地理上来看,闽台地区山多地少;从地缘上来看,台湾命运动荡飘摇。这些因素迫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采取一种近似抱团的姿态,里头还结合了佛教道家的宗教影响、血缘血统的沾亲带故以及地下帮派的林立并存。正因如此,他们才是独特的台湾黑帮,既有日本黑帮的残留影响,又看不出太多香港黑帮的影子。就以香港而言,它是高度现代化的都市森林,不同移民早已混杂一起,虽有各据一方的势力,但排外程度并没有《艋舺》里台湾本省黑帮那么深,彼此联系也没有错综复杂的脉络可循。; s I9 z! X$ r4 `7 N E+ c1 J
# R/ G9 |/ I5 e1 }6 b
《艋舺》里蚊子第一次去志龙家做客,一堆人围坐吃饭。他感叹说黑帮怎么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白猴回答说这才是真正的台湾黑帮。它把电影中的黑帮和传统港片的黑帮区分开来,该话同时也是故意说给观众听的。Geta反复强调枪是下等人才用的武器,这是一种故意姿态,也是直觉意识。他们是古典流氓,只认样式齐全的各种刀,身上有的是传统的江湖义气。有问题只需要用刀和拳头说话,用枪是胆小鼠辈的卑鄙行径。
& P4 m+ z1 V( ?( u
: @' q2 L; K3 h1 T1 q ③ 江湖:“时代不一样了,艋舺早晚会被吞掉”. V5 }7 P4 T9 {0 C( ]" b
6 y/ t/ w2 b0 ~7 d! X 如果回溯历史,由于一清专案的发生(几乎跟大陆的严打是同一时间段),许多黑帮头目被丢进了监狱,一时间人满为患,《艋舺》中的文谦就是代老大去蹲牢了。这批人在监狱里对立严重,为了对抗竹联帮和四海帮的侵蚀,以本省人为主体骨干的天道盟成立。风声过后,随着政治空气的缓和,这批人又被赦免出狱,由于不可避免的争权夺利,流血事件频发。当时台湾发生了很多小弟篡位的事情,他们大多采用枪击的办法来干掉老大,因而这种行为也让人深恶痛绝,江湖上一片血雨腥风,黑帮引以为傲的伦理道义荡然无存。显然这个时代背景不可忽视,《艋舺》里的很多情节同样可以做适当的解读阐释。: B5 i) W/ n( a' s8 E
0 x1 h4 I* s; \5 a& V5 k+ f! u电影里的1986和1987年恰好处于一个敏感时间点,蒋经国在临死前宣布解除戒严令,随后两岸关系走向和解。《艋舺》的原名意思是平埔族里的独木船,艋舺地区又是个闭塞的区域,因而对于外面的风吹草动实在没有任何政治嗅觉和天然敏感可言。当文谦决定跟外省帮合作时,叔伯辈大多吞吞吐吐,像Geta更是明确表态反对,由此他们都成为了必须除掉的眼中钉。在Geta看来,艋舺本是个单一纯粹的族群,自己家的事情自己人来解决,他们又不想发横财大捞一笔,凭什么要看外省人的脸色。很显然,Geta在这里充当一个调停者,并不是那么看重的利益争夺。他即便断了和尚父亲的手,夺得老大位置,却好像也不是想着如何经营,吞并周围势力不断做大。这种“不求上进”恰恰让他远离了利益冲突,可保一方水土的平安——本省黑帮的意义功能更多是在此。然而在外省帮看来这些老人简直是瞎了眼,放着那么好的艋舺不经营,只肯烧香拜佛玩女人,实在是资源浪费。结果外面的山雨欲来是挡不住的,有人墨守就必然有人要思变,所以《艋舺》的结局喻示了传统的消亡,黑帮势力走向了重新整合,这个过程也导致太子帮走向了分崩离析、手足相残的惨境。4 q1 g, A: H6 b, u9 j' u
6 |- f! K" m, B 至于义气,在惨烈的黑帮厮杀当中,义气是为何物其实并不重要了。义气在钮承泽与林小明的友情故事里是一种互相赏识,太子帮能给蚊子提供安全感,罩着他不受其他人欺负。义气是和尚看到结拜兄弟被人砍杀沦为鱼肉时的情绪爆发,然而他早已是背叛者,不配拥有义气。因而义气在片中是带有怀旧情调的回忆,是偶像明星嘴里的大段台词。它可以仅仅属于几个年轻人的青春,而一旦踏入成人世界,义气就很难保留有最初的面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