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3-4-13 14:23 |
---|
签到天数: 10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6]签到五年
|
北京时间4月21日消息,国际奥委会今天公告,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终生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刚刚因病逝世,享年89岁。
% `+ o" r# ]" ^7 Q0 L+ f
3 Q1 s. b3 s H, F: D8 o% {% O萨马兰奇20日中午因心脏病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住院。医院发言人当天曾表示,他的病情非常严重。近年来,萨马兰奇健康一直出问题,去年10月,他受邀出席国际体育电视节时心脏病发作,被送入摩洛哥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后状况良好。
# F+ j' {' {3 z! b# E# P3 e9 _5 u5 r% {! \
萨马兰奇于1966年获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74年至1978年间担任副主席。1980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83次全会上获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接替爱尔兰的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勋爵,一直在任至2001年退休。退休后担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及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主席职务。
" t% w) B' b; q; d) u6 Y+ d. z) {- A8 T
}1 x1 j: |* K' }% N, \ 他退休前的最大心愿,是希望奥运会能在中国举行。2001年7月,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为他完成心愿。
$ Y3 d: @! m U6 n- K& i% Y+ D, S# M
……
$ ]5 D3 c- A- e* l( p0 c; p
% E/ R" n& G6 {: U6 P9 }“30年来我29次访问中国。我从中国收获了爱和友谊,也学会了爱与尊重中国人民。”---------萨马兰奇/ v/ a3 A' }2 @9 R- b7 _
g; N. A! ?4 m" F( l/ F/ B0 S) U萨马兰奇一生挚爱体育事业,与中国也曾有过多年的不解之缘。在北京奥运会后,他曾撰文,解释自己“为什么爱中国、尊重中国”。& ]5 G% k1 w6 u( r$ Z& S; a9 ?
5 I% f( @! N& J9 l- b' Q4 o
) v* K2 L7 _7 @# m Z X' @+ t! [+ }- S
萨马兰奇在2008年9月4日于西班牙《先锋报》刊登了题为《我为什么爱中国,尊重中国?》的文章。他说:“中国人民是一个拥有超强记忆力的民族,他们懂得珍惜患难之交,不会忘记患难时期与自己站在一边的人。正因为如此,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我才能享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我的爱,这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情感。30年来我29次访问中国。我从中国收获了爱和友谊,也学会了爱与尊重中国人民。”7 }0 I+ }& n: T. ]9 r* Q9 O
! a8 s0 p2 i+ Q x+ P% K1 ] 北京举办奥运会,是萨马兰奇的一大愿望。在2008年奥运会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认可后,萨马兰奇迫不及待地与公众分享他与中国人民之间结成源远流长的友谊中的点点滴滴。
; T' K' z1 B9 Q( V6 e- n! Q+ X& N$ O& [$ }9 S1 e
1977年到1980年,萨马兰奇任西班牙驻前苏联大使,兼任驻蒙古大使。这也使得他与中国有了亲密接触。他回忆说,“当年,我受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任命在民主过渡时期出任西班牙驻苏联大使。各国外交官之间的接触非常频繁,我曾多次前往中国大使馆位于列宁山的本部。”8 j# } o% _: W) x# `1 y. w3 g
/ a; W6 y- \: @! x1 h4 f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国际奥委会与中国开始了有关恢复其地位的谈判。“最初的事情是由我的前任基拉宁主席负责的,最终结果是在1979年达成。”萨马兰奇回忆说。, T. `3 p1 u2 F( \0 j
/ w$ {7 q' ^, A# b% Q 萨马兰奇与中国的不解之缘由此展开。他说,“我终于有机会感谢邓小平先生。虽然他个头不高,但却是一位历史伟人。是他的慷慨邀请让我得以在1984年参观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当我得知我和我的妻子是当时惟一受邀参观纪念堂的西方人时,我的惊讶之情可想而知。 ”3 [; r/ L& i: T. X- E- f2 E+ @( i
9 P V, ~2 }+ v {/ E 萨马兰奇认为,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号召承认中国体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让中国开始渐渐视他为可信赖的朋友。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遭到了苏联的抵制。苏联等国家一同抵制这次奥运会,但中国、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依然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我至今还记得中国代表团步入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时的情景———雷鸣般的掌声对它表示欢迎。洛杉矶见证了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其奥运历史上第一枚金牌,我也亲自为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颁发了奖牌。”& ?( e- b4 y0 h4 u6 n2 l' Q
2 Y7 Q. }, p+ B, p& E4 ^4 i
1980年7月16日,莫斯科奥运会期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中国在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中就获得了32枚奖牌。胜利过后,中国人开始认真地考虑在将来举办一届奥运会的可能。“被我看作兄弟的奥委会中国委员何振梁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工作中。中国想要借此来迎接新千年的到来。 ”他如此回忆。4 d u: y$ e& O O( L. D2 b
. Z, x' ~$ \5 V, x$ Q) K8 {( Q 然而,在1993年召开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萨马兰奇认为,北京不应该放弃继续申办:“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21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国,奥林匹克大家庭也不能没有13亿中国人民,因为这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8 Q" H7 F3 V' m; K8 F9 I( b: K+ m/ r! }6 J7 F
在那些年里,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如何跃升为世界大国的过程。终于,江泽民主席告诉我,北京将申办2008年奥运会。
% B% v4 ^ O7 J
) @: ~$ b ~ ?" J 2001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国际奥委会全会后,我就要离任,也正是在这次会议期间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两项历史性决定:一是选出了罗格作为我的接替者;二是在第二轮投票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V4 n# |) C* t( U! H
3 P J" W. v5 ]5 p. ?$ l
萨马兰奇认为,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让世界了解其文化的契机,也是让中国人民敞开胸怀自由地与世界人民交流、享受“奥运精神”的机会。奥运会是一个民族的伟大胜利,因为中国政府履行了诺言。因为有上百万志愿者的微笑和热忱服务,北京奥运会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佩。这将是一次很难超越的圆满胜利。0 {$ r3 ~/ W( ^' s/ X
$ `, N. ?# u+ k 他指出,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上千万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中国发生的一切都称得上“巨大”,也让西方人很难理解。
; e3 ~5 F% _- _8 j5 ^1 f2 M& U1 T8 M+ s7 I; f
7 E: s# K6 F7 @( ^* @& H+ ]( `
6 [% W! n! @/ g- K( k' A% ~0 g( T------------------------------------------------------
9 X% h7 J! I) V8 |( M
2 }* I( q* o9 S g+ X他是一位让我无比尊敬的老人!一位让我无比敬佩的体育工作者!( f8 }3 u- @3 F0 n1 q
D6 B( ^: J; s; X
我自己作为曾经一名中国运动员,08年奥运会的国内技术官员,深知他给予中国的体育事业多大的帮助!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 g$ X% o. L2 P( S' ~- D" K
* q1 n+ k8 p8 i' C您永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感谢您!: g4 W* `2 |4 [+ i+ p
7 X+ c7 g6 x. h0 A9 ~0 z# h t+ W
愿您一路走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