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华诚
" A; }% H% g& I) I8 W" D2 a
距西泠桥头苏小小墓相距不远,隔水而望的孤山北麓大片草坪中央有一处矮树林,枝叶繁茂间是苏曼殊墓遗址,现有一座醒目的石塔,曼殊塔。
2 b# E; t& L0 _
苏曼殊(1884—1918),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在清末民初人物中,曼殊是个另类。他身世凄凉,不僧不俗,亦衫亦履。若说他是出家人,法号前却仍冠俗姓;若说他不是出家人,却又曾三次剃度出家。佛门戒律他视若无物,不仅饮酒食肉,而且出入北里章台,不讳言男女情色。
- F7 O+ I. E$ D' i; w
在他传奇而短暂的35年人生中,苏曼殊以卓越的才情及特立独行的个性,尽显才子风流。在那个时代,他是“最为流行的文化符号”;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将他遗忘。 " K% H, V# R% H8 ?6 R8 r
革命志士 苏曼殊的身世有着谜一般的离乱,身世飘零、无根无着之感,直接影响了曼殊的人生走向,成为行云流水一孤僧。
" P3 @, G0 k. n4 X; ]) N; t
曼殊是混血儿兼私生子。其父广东人苏杰生,去日本横滨经商,卖杭产的丝绸,后转营茶叶,曼殊生母是谁一直谜团丛丛,后被研究者认为是日本女子河合若。 7 C) V9 v1 ?9 Z) ^, \4 F( W
曼殊的成长过程清冷孤寂,直到青年时代仍未能弄清自己的生母是谁。自在襁褓时,便疾病不断,身体羸弱,几度濒临绝境。 8 c; w6 F, j6 S
1898年,回国后的曼殊再去日本留学,被学校里热烈的爱国主义气氛影响,爱国思想深植心底。1902年,东京留学生中高涨的爱国激情,居然把曾入佛门、漠然于世的曼殊也打动了。他经冯自由介绍,加入了“以民族主义为宗旨,以破坏主义为目的”的青年会,并署名为发起人之一,结识了陈独秀、蒋百里等人。
9 q8 e2 l6 d p2 I& l( n; T* C
同一时期,由于结识廖仲恺、朱执信等人,苏曼殊也参与了“兴中会”活动。冯自由在《革命逸史》的《兴中会之革命同志》一文中称他为“革命同志”。
v Z" m1 f: T! |8 Z1 h
1903年,孙中山离日本,经檀香山,赴美洲宣传革命。他在离开日本前,让人在留学生中组织学习手枪、步枪射击等初步的军事知识,为将来发动武装斗争作准备。廖仲恺、黎仲实、苏曼殊等人组织大家成立了义勇队,每天清早秘密练习射击。黄兴给义勇队教授枪法。身世飘零的曼殊,在这股革命的洪流里热血沸腾。回国后,曼殊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 x4 T2 p) e6 \) p& [8 j
+ j- W8 P7 b S( q
苏曼殊一生的活动复杂、多面,革命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侧面,也是被人忽略的一面。毕竟,他没有很明确表达过反清革命的思想和政治见识,参与革命的方式与常人也不太相同,更多的时候他是用他的画笔、文章为革命鼓与呼。 # h* j! v' i3 y
1910年6月,曼殊应柳亚子函邀加入南社。南社是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创立的革命文学团体,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的团体,中国同盟会的一支文学部队。南社檄召四方豪俊,与同盟会互为犄角,以文字鼓吹革命。 2 r3 Q/ y" _# u7 _. i. `; T
苏曼殊朋友很多,这些朋友都因革命而结识。革命也成为他连接朋友的纽带,甚至划分友与非友的标志。 * r4 l9 {8 ]- W" f4 X6 u
曼殊一生,与陈独秀关系很不一般,他对陈最为服膺,终生敬为“畏友”。20世纪初,二人如影随形,共有的“反叛情结”,紧密了他们的友谊。 - q% r1 x0 i4 p" M! O
陈独秀耿介执拗,堪称“怪杰”。他们的朋友章士钊,曾列天下难交之友,陈独秀名列第一。曼殊生性怪癖,佛门几入几出,与人处事也不惯常。难得的是,这两位“难交之人”,交往的时间最久,交谊也最厚,生前死后,都没有龃龉。 - c- w6 v" m X: ?2 s l( N
孤云野鹤 曼殊是志士,是文人,是僧徒,是画家,是孤云野鹤;是难以弃世的天生情种、挟技怀艺的朗朗才俊、豁然感悟的红鱼青灯,也还是六欲不缺的凡胎俗子。 ! A9 F: U2 B1 ^4 u0 i
苏曼殊多样的才华与作品,在当时以至身后都为世人惊异。诗歌小说创作、中西文学互译以及梵文佛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在近代文坛闪耀着独异的光彩。他文字清丽,作品有《断鸿零雁记》、《碎簪记》等,还翻译过拜伦、雨果等人的作品。此外,他的绘画,又是近代美术史册上无法缺失的一页。 + O+ V; n3 _& c4 i/ O2 h m, ]
曼殊很喜欢西湖,曾九次到杭州,在南屏山麓白云庵等处居住,且兴之所至,画了不少湖畔小品。
, N3 r" f* H$ L- H; {+ |
曼殊与白云庵的住持得山,及佛徒意周,很是融洽。这师徒二人行侠仗义,支持革命,曾往嵩山少林寺习武多年。徐伯荪、秋瑾、陶焕卿等来杭开会,师徒竭诚招待。在白云庵,曼殊乐而忘忧,自书一联:“小窗容我静,天地任人忙。”
. o6 U2 Q, e, P! f' A S
意周回忆:“苏曼殊真是个怪人,来去无踪,他来是突然来的,去是悄然去的。你们吃饭的时候,他坐下来,吃完了顾自走开。他的手头似乎常常很窘,老是向庵里借钱,把钱汇到上海一个妓院中去。过不了多天,便有人从上海带来许多外国糖果和纸烟,于是他就不想吃饭了,独个儿躲在楼上吃糖、抽烟……”
$ g+ d, ~: s) z6 d8 }; J
曼殊爱吃甜,是有名的,并曾自称“糖僧”。他爱读法国小仲马著《茶花女》,对玛格丽特喜欢至极,开始模仿其爱好,吃摩尔登糖,后来嗜之上瘾。有一次想吃此糖果,不料囊中无钱,竟把所镶金牙齿变卖了,再换糖吃。
6 O( t6 _9 j5 v8 o: Q' m
曼殊所嗜甜食五花八门,他爱吃吴江土产麦芽塔饼,常人吃三四枚已够,他能吃二十枚;他又嗜吃苏州酥糖(著名甜食),一日可吃数十包;他还喜食糖炒栗子。 ! o* s2 r2 Q" r" g' n \
一次因病住上海宝昌路医院时,院长禁止他吃糖炒栗子,他私下藏匿三四包偷食。后来被转往广慈医院,医生仍叫他不能再吃甜食,但他积习难改,据说死后还在他枕头底下发现不少糖果。 . }+ F n, U" L: f4 E4 X+ t# \
曼殊在白云庵住时,白天睡觉,到晚上披着短褂子,赤着足,拖着木屐,到苏堤、白堤去散步,有时直到天亮才回来。他除了吟诗外,也喜欢画画。“他画得很多,纸不论优劣,兴之所至,手边的报纸也会拿起笔来涂鸦。不过若有人诚心诚意地去向他求画,他又变得非常矜贵了。”
& S* ?4 _' m0 M
曼殊是极能择地而栖的,在白云庵住久了,遂移居韬光庵,即韬光寺,位于北高峰下,灵隐山西北。在韬光寺,他进入了另一世界,那飘然身影,令遇见的人大开眼界。
% C9 I8 `. x% y( p8 V' M9 E3 S$ w- o$ h
刘师培曾惊诧他的某次奇遇:“尝游西湖韬光寺,见寺后丛树错楚,数椽破屋中,一僧面壁趺从,破衲尘埋,藉茅为榻,累砖代枕,若经年不出者。怪而入视,乃三日前住上海洋楼,衣服丽都,以鹤毳为枕,鹅绒作被之曼殊也。”
1 V% W/ E1 ?) D2 b
曼殊狂吸雪茄,痛饮冰,一食五六斤。暴食无度,终致他丢了性命。1918年5月2日,曼殊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结束了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离开人世。友人整理遗物,仅有两张未赎取的当票,枕边有一粒纸球,写着“僧衣葬我”四字。
- J9 [1 V$ V% ^( w
情僧名妓 曼殊一生漂泊,渡日本,下南洋,四海飘零,屐痕处处。他一生衣袂飘然,却对西湖情有独钟,他曾对西湖叹言:“如此好湖山,将来必埋骨于此”。
; K" J+ ~! b4 e1 U
许是爱慕苏小小的才情,他死后愿葬在苏小小墓相近的西泠桥另一侧,可以时时相望。从此西泠桥畔,情僧名妓结伴长眠。孤山也因此有了“双苏坟”之景。
) Y5 u2 u5 V6 b, D$ g6 B4 T' ]
苏曼殊归葬西湖,是死后六年,即民国十三年(1924年),生前好友陈去病写了六首绝句寄给广东革命政府孙中山,建议为曼殊营葬。孙中山与曼殊在日本时曾有交往,又有同乡之谊,见诗后非常感动,决定由革命政府出面安葬曼殊。这年,南社同人将寄存在广肇山庄的曼殊灵柩扶运回杭,落葬在孤山北麓,贴近里西湖畔,于“荷花深处”正南。古木丛林之中,濒湖寓望,荷蕖万柄,香风拂面,栖岭映波,风景绝胜。 7 R, w( n2 e* }& J$ s
墓由柳亚子牵头集资修建,墓区轴线依次有墓丘,纪念塔,供桌等,纪念塔石质四方形柱式,自下而上为塔基,须弥座,覆莲托,塔身,仰莲和葫芦顶,通高约2.5米。塔身正面镌刻楷书“曼殊大师之塔”六字,诸贞壮书塔铭,塔身侧面是陈巢南《为曼殊建塔院疏》。 8 N) D4 n- n$ v2 E7 U8 T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苏曼殊墓塔与其他坟墓被毁,以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苏曼殊其人其塔失载于各种导游册子上。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在孤山草地树荫下竖起碑石,供人追思凭吊。2003年复建的石塔,为剑状六面石塔。对照民国十八年(1929)印制的《西湖博览会会场全图》,发现二者位置有所偏离,旧塔原在临水处。 6 T" j! J+ c& ]) R# |3 w/ |
苏曼殊病逝后,有人请孙中山评价一下曼殊,孙中山称曼殊为“革命的和尚”。
- ?6 a3 z6 u% _" [6 H6 Q. G j
斯人辞世一年后,一场以思想文化现代转型为主旨的社会变革风暴——五四运动,席卷沉睡欲醒的神州。包括苏曼殊在内,那个逝去年代所有精英的热血与才华,奠基了一个新文化时代的开始。 # `/ b# H/ q5 w4 C
/ i2 |# Z8 @7 o+ o" x9 J
(摘自《杭州日报》)
; |$ V, C# U3 S) r% c! x& F4 c0 |1 |3 m4 h e
s" I/ T1 A5 b- l& X( U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