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8|回复: 4

[随笔] 汪曾琪《受戒》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6 15:43
  • 签到天数: 3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2-3-19 2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以说,现在流行的“穿越”,是古代写“野小说”的落魄文人早就用滥掉的创意。
    ( |- [) K5 h. }, ?6 O1 Y2 a为什么要发这样的感慨?大概是对纯文学的没落心有不甘吧!
    8 b; E% k5 Y: a. ]为何从历代文人墨客的随手编来的那些文章里,敲下一小块,就可以引领现在这样一个如此“发达”的社会主流文化?
    * Z5 {! f/ g7 z; g2 I: _/ p我猜测,是人们懒得动脑筋去看书了。+ G, i5 e, E0 u5 T2 m) l
    《受戒》,汪曾琪的小说,风格上继承了其师傅沈从文一贯平静中带着怒吼的文风。
    9 e) }. x, n! Y3 C7 G这篇小说,用现在话说就是“叛逆”。很多小孩还以为自己的叛逆是多么新颖的概念呢!" Y9 \+ a' M8 H2 o$ t5 N+ x
    全文通篇叛逆:和尚就是一种职业,混好了很赚钱,他们杀猪赌钱,输了骂娘。跟偷鸡摸狗的交朋友。混的好的大和尚,可以娶小老婆。所谓“八戒”通通是浮云。) B) l& ?+ f/ F1 [" x- Z
    明子就是冲着当大和尚去的,很有天赋,并且被内定为“沙弥”因为小英子不要他当“沙弥”,他就放弃了。' {+ \# \: u7 y, a5 y/ ~% y; ?
    现在的人们,有多少会因为爱人的一句“我要你留下”,而放弃高升、出国的机会?3 A* d  Z' y2 ~2 t7 N
    小英子由姐姐的对比,也是极其叛逆的:自己选老公,自己说了算。当然她还是小孩子。
    & Y1 q1 H$ @* L8 V# h: t1 j% O* O5 U小英子的父母,一个“摇钱树”,一个“聚宝盆”身体硬朗,思想开明,绝对反常于传统的“家长作风”。
    " f% i% z* K) o4 X6 w& m5 M( G汪老把一切在当时看来是惊天动地的“叛逆”,轻轻包在一片白色的芦苇荡子里。笔下功夫是何其深厚!0 ]3 ]/ I( v& j% J
    这文章虽然乡土气息浓郁,却不难看出汪老思想的超前。可是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去读这些“老古董”的东西呢。
    # G6 I' b' E; z% N: h7 {6 \也是大概十年前读过,一直念念不忘至今。
    * U0 ^( D& j! e! q' E; n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9-4 09:47
  • 签到天数: 4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5]签到四年

    发表于 2012-3-2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意思?

    点评

    把我问住了( ̄.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3-20 00: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6 15:43
  • 签到天数: 3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楼主| 发表于 2012-3-20 0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网情深 发表于 2012-3-20 00:08 什么意思?

    " \$ p% o9 Q9 d6 S* u+ F把我问住了( ̄. ̄)

    点评

    居然你也不知道 =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3-20 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5 07:42
  • 签到天数: 4467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2-3-20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戒

    作者:汪曾祺 先生
    ; r" b5 k0 f2 e4 S
    # g9 i2 _& {) j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 a  R+ a- H! w" p0 Q  他是十三岁来的。
    - ^, ?9 a( w" w5 s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做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苦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小者为庵。 " ]7 x( J5 p) @+ T- c, b1 {/ M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有到杭州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在本县的寺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XX——”,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4 n! e  E8 T8 i% r" `
      舅舅按照约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带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领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点,给明子穿上。明子穿了这件和尚短衫,下身还是在家穿的紫花裤子,赤脚穿了一双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个头,就随舅舅走了。
      k  n' i- w7 k/ s) a8 X1 C  他上学时起了个学名,叫明海。舅舅说,不用改了。于是“明海”就从学名变成了法名。
    ! D6 F1 S9 }( J; v. m) a- Y  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 n. \$ t8 R" W% x( k  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剥一个莲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舱里,船就开了。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3 Q6 M& D7 k$ k# p/ \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2 n. e6 S/ h# r, ~* s) ~  明子点点头。
    ! ]9 R$ D& t! s3 [: p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 x+ H! n( y) `/ |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2 z8 z' g0 @1 |  Q2 f7 `! K7 W2 G
      “你叫什么?”
    % {0 ?1 Z) u! x  “明海。”
    ' A" b5 n8 h' G- D' i" p# Q  “在家的时候?”
    ! U& ?9 Y/ J. R2 p& I. l  C  “叫明子。” ( ^. m1 b5 {$ s# S3 r( G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4 f, c5 L5 ?3 a) I( ?5 L  w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 _1 W  A# l5 t% q! I3 V  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哗——许!哗——许!” 4 `7 I! G/ k' m2 I, X2 f) y
      …… # N. X4 O' m# r9 ~; u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势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写了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背后,是韦驮。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供着三世佛。佛像连龛才四尺来高。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对联:一花一世界 1 I% a3 g0 {+ s. C% x
      三藐三菩提
    6 Z& }* \, {; ], }% @' _; X. Z2 m  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
    2 n0 j8 I) t: {0 L/ G% r& j) y. @  小和尚的日子清闲得很。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庵里的地铺的都是箩底方砖,好扫得很,给弥勒佛、韦驮烧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烧一炷香、磕三个头、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敲三声磬。这庵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然后,等当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来,教他念经。
    , Y4 c- ]* ~0 y- C, y+ I  教念经也跟教书一样,师父面前一本经,徒弟面前一本经,师父唱一句,徒弟跟着唱一句。是唱哎。舅舅一边唱,一边还用手在桌上拍板。一板一眼,拍得很响,就跟教唱戏一样。是跟教唱戏一样,完全一样哎。连用的名词都一样。舅舅说,念经:一要板眼准,二要合工尺。说:当一个好和尚,得有条好嗓子。说:民国二十年闹大水,运河倒了堤,最后在清水潭合龙,因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台大焰口,十三大师——十三个正座和尚,各大庙的方丈都来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谁当这个首座?推来推去,还是石桥——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萨一样,这就不用说了;那一声“开香赞”,围看的上千人立时鸦雀无声。说:嗓子要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要练丹田气!说: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和尚里也有状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贪玩!舅舅这一番大法要说得明海和尚实在是五体投地,于是就一板一眼地跟着舅舅唱起来: & Y3 ~( I  M  q5 Q" W4 E& z% |& M
      “炉香乍爇——”
    # n5 I* U- b2 j  \# Y) B  “炉香乍爇——” " m0 Z) W, G: F% O. S4 \9 i' d
      “法界蒙薰——”
    3 C; S1 ~$ |, V3 L" U& Y  “法界蒙薰——” ! D$ @" q" v: N" o& k2 |, Z
      “诸佛现金身……” 9 y: U( K0 ?* j+ f' x. Q6 b
      “诸佛现金身……” * i9 W7 y/ `3 W
      …… 8 [3 ]9 w/ `$ E# g" S, T
      等明海学完了早经,——他晚上临睡前还要学一段,叫做晚经,——荸荠庵的师父们就都陆续起床了。 + \* s. }+ O8 N  T9 C
      这庵里人口简单,一共六个人。连明海在内,五个和尚。有一个老和尚,六十几了,是舅舅的师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称之为老和尚或老师父,明海叫他师爷爷。这是个很枯寂的人,一天关在房里,就是那“一花一世界”里。也看不见他念佛,只是那么一声不响地坐着。他是吃斋的,过年时除外。
      v# B% S# U% P8 L- Z6 d. c  下面就是师兄弟三个,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称他们为大师父、二师父;有的称之为山师父、海师父。只有仁渡,没有叫他“渡师父”的,因为听起来不像话,大都直呼之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为他还年轻,才二十多岁。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确确实实干的是当家的职务。他屋里摆的是一张帐桌,桌子上放的是帐簿和算盘。帐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经帐,一本是租帐,一本是债帐。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钱,——要不,当和尚干什么?常做的法事是放焰口。正规的焰口是十个人。一个正座,一个敲鼓的,两边一边四个。人少了,八个,一边三个,也凑合了。荸荠庵只有四个和尚,要放整焰口就得和别的庙里合伙。这样的时候也有过,通常只是放半台焰口。一个正座,一个敲鼓,另外一边一个。一来找别的庙里合伙费事;二来这一带放得起整焰口的人家也不多。有的时候,谁家死了人,就只请两个,甚至一个和尚咕噜咕噜念一通经,敲打几声法器就算完事。很多人家的经钱不是当时就给,往往要等秋后才还。这就得记帐。另外,和尚放焰口的辛苦钱不是一样的。就像唱戏一样,有份子。正座第一份。因为他要领唱,而且还要独唱。当中有一大段“叹骷髅”,别的和尚都放下法器休息,只有首座一个人有板有眼地曼声吟唱。第二份是敲鼓的。你以为这容易呀?哼,单是一开头的“发擂”,手上没功夫就敲不出迟疾顿挫!其余的,就一样了。这也得记上:某月某日、谁家焰口半台,谁正座,谁敲鼓……省得到年底结帐时赌咒骂娘。……这庵里有几十亩庙产,租给人种,到时候要收租。庵里还放债。租、债一向倒很少亏欠,因为租佃借钱的人怕菩萨不高兴。这三本帐就够仁山忙的了。另外香烛、灯火、油盐“福食”,这也得随时记记帐呀。除了帐簿之外,山师父的方丈的墙上还挂着一块水牌,上漆四个红字:“勤笔免思”。% ^( ?( O5 \5 Q9 H; ]6 v* W
      仁山所说当一个好和尚的三个条件,他自己其实一条也不具备。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聪明么?难说,打牌老输。他在庵里从不穿袈裟,连海青直裰也免了。经常是披着件短僧衣,袒露着一个黄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脚趿拉着一对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着。他一天就是这样不衫不履地这里走走,那里走走,发出母猪一样的声音:“呣——呣——”。 9 i- l6 ]' \. P, k. C& W, a& {  _
      二师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间来住几个月,因为庵里凉快。庵里有六个人,其中之一,就是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师娘。这两口子都很爱干净,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时候,坐在天井里乘凉。白天,闷在屋里不出来。 : U: T4 z. |. ?2 {
      三师父是个很聪明精干的人。有时一笔帐大师兄扒了半天算盘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转两转,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赢的时候多,二三十张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他打牌时,总有人爱在他后面看歪头胡。谁家约他打牌,就说“想送两个钱给你。”他不但经忏俱通(小庙的和尚能够拜忏的不多),而且身怀绝技,会“飞铙”。七月间有些地方做盂兰会,在旷地上放大焰口,几十个和尚,穿绣花袈裟,飞铙。飞铙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铙钹飞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几十副大铙紧张急促地敲起来。忽然起手,大铙向半空中飞去,一面飞,一面旋转。然后,又落下来,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种架势,“犀牛望月”、“苏秦背剑”……这哪是念经,这是耍杂技。也许是地藏王菩萨爱看这个,但真正因此快乐起来的是人,尤其是妇女和孩子。这是年轻漂亮的和尚出风头的机会。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跑了。他还会放“花焰口”。有的人家,亲戚中多风流子弟,在不是很哀伤的佛事——如做冥寿时,就会提出放花焰口。所谓“花焰口”就是在正焰口之后,叫和尚唱小调,拉丝弦,吹管笛,敲鼓板,而且可以点唱。仁渡一个人可以唱一夜不重头。仁渡前几年一直在外面,近二年才常住在庵里。据说他有相好的,而且不止一个。他平常可是很规矩,看到姑娘媳妇总是老老实实的,连一句玩笑话都不说,一句小调山歌都不唱。有一回,在打谷场上乘凉的时候,一伙人把他围起来,非叫他唱两个不可。他却情不过,说:“好,唱一个。不唱家乡的。家乡的你们都熟,唱个安徽的。”
    4 h4 k6 I; L3 g3 a( _  姐和小郎打大麦,一转子讲得听不得。 ! C( F. J3 Y4 z2 Q4 y
      听不得就听不得, ( Y! b) O! D' n
      打完了大麦打小麦。 9 [# a3 B( _; c. W# l
      唱完了,大家还嫌不够,他就又唱了一个:姐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
    : E* U2 N# I3 `; ~/ Q) |& X  有心上去摸一把,
    ( ]$ |) Y3 Q9 A) i: Y  心里有点跳跳的。
    4 V8 n; I% a+ N2 J  ……
      m) }2 X/ D6 N2 ~* F  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 c% f" L* @- `' U
      仁山吃水烟,连出门做法事也带着他的水烟袋。 % j. Y! f& \/ i7 ?- h
      他们经常打牌。这是个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饭的方桌往门口一搭,斜放着,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从他的方丈里把筹码拿出来,哗啦一声倒在桌上。斗纸牌的时候多,搓麻将的时候少。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收鸭毛的担一副竹筐,串乡串镇,拉长了沙哑的声音喊叫:“鸭毛卖钱——!”
    0 [0 @3 W0 I1 [  G# y( l  偷鸡的有一件家什——铜蜻蜓。看准了一只老母鸡,把铜蜻蜓一丢,鸡婆子上去就是一口。这一啄,铜蜻蜓的硬簧绷开,鸡嘴撑住了,叫不出来了。正在这鸡十分纳闷的时候,上去一把薅住。
    0 E8 `8 a3 w6 R% W% k5 L  明子曾经跟这位正经人要过铜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门前试了一试,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骂明子:“要死了!儿子!你怎么到我家来玩铜蜻蜓了!”小英子跑过来: $ m6 [1 j. c5 Y) \
      “给我!给我!”
    : |. j# l) |7 g& n- L  她也试了试,真灵,一个黑母鸡一下子就把嘴撑住,傻了眼了!
    5 U2 W- r9 C) v/ [% L  下雨阴天,这二位就光临荸荠庵,消磨一天。 ( U" y# q. s/ B/ p6 e6 e, p
      有时没有外客,就把老师叔也拉出来,打牌的结局,大都是当家和尚气得鼓鼓的:“×妈妈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   C0 A- V$ V+ i0 Y3 R1 O, o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式,要给即将升天的猪念一道“往生咒”,并且总是老师叔念,神情很庄重:“……一切胎生、卵生、息生,来从虚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3 Z$ w+ Q: G  O  B+ r/ l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沫子喷出来。 9 T" k5 W' I( [! r  p& T* g
      ……
    % `* y* Y" a- @0 V  t" ~* w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 A2 a  H' q/ f0 q% L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椹,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k7 W" F; i6 i: w
      积善人家庆有余
    0 X, F2 t6 f, q& i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 Y: I0 B; e* V2 ^5 ]
      这家人口不多,他家当然是姓赵。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老两口没得儿子。因为这些年人不得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他们家自己有田,本来够吃的了,又租种了庵上的十亩田。自己的田里,一亩种了荸荠,——这一半是小英子的主意,她爱吃荸荠,一亩种了茨菇。家里喂了一大群鸡鸭,单是鸡蛋鸭毛就够一年的油盐了。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篾、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像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不声不响。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咸菜,——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篚。她还会剪花样子。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丹凤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一定!一定!” 8 @7 @7 V% j' z- Z% h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上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 ~' ~- s$ e6 J2 f  姐妹俩长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静,话很少,像父亲。小英子比她娘还会说,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大姐说:“你一天到晚咭咭呱呱——”
    & e* _0 `+ u0 |5 h  “像个喜鹊!”
    " x1 T0 w( k0 n' P8 J  “你自己说的!——吵得人心乱!”
    / Z% M  Z. ~" o; ~4 z/ D  “心乱?” 5 w0 b0 [4 p% }, Q: e
      “心乱!” & ]1 t& D. B) o
      “你心乱怪我呀!” 5 R  W* T* M. b( l  v) x
      二姑娘话里有话。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小人她偷偷地看过,人很敦厚,也不难看,家道也殷实,她满意。已经下过小定,日子还没有定下来。她这二年,很少出房门,整天赶她的嫁妆。大裁大剪,她都会。挑花绣花,不如娘。她可又嫌娘出的样子太老了。她到城里看过新娘子,说人家现在绣的都是活花活草。这可把娘难住了。最后是喜鹊忽然一拍屁股:“我给你保举一个人!”
      Y* s& Q8 ]$ ?1 [. l  这人是谁?是明子。明子念“上孟下孟”的时候,不知怎么得了半套《芥子园》,他喜欢得很。到了荸荠庵,他还常翻出来看,有时还把旧帐簿子翻过来,照着描。小英子说:“他会画!画得跟活的一样!” ) {" L" s# D  d" A
      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可以乱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绣了第一层,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之间,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画一朵石榴花!”
    + ~2 |8 e/ Y* M' c, a+ B$ R  “画一朵栀子花!”
    " Q1 h6 [; H! e! Z# H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 n) `& [4 Z# i- D9 t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 ) o% k* a6 T, C. l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当一个干儿子吧!”
    ) Z/ B/ \7 X( {1 l- Z: r. y' t2 j1 o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快叫!快叫!”
    ( N3 d* o' M2 j, h- S5 C$ T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 V7 ]# b& o2 B5 x
      大英子绣的三双鞋,三十里方圆都传遍了。很多姑娘都走路坐船来看。看完了,就说:“啧啧啧,真好看!这哪是绣的,这是一朵鲜花!”她们就拿了纸来央大娘求了小和尚来画。有求画帐檐的,有求画门帘飘带的,有求画鞋头花的。每回明子来画花,小英子就给他做点好吃的,煮两个鸡蛋,蒸一碗芋头,煎几个藕团子。
    & h$ _0 K8 e  N, f& f- X  因为照顾姐姐赶嫁妆,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帮手,是明子。 5 u, e: N- ^# u, l9 \0 {" X8 n
      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 ' |2 F0 ^8 T9 X; ?3 c3 Z
      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傍晚牵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这里的习惯,牛卸了轭,饮了水,就牵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滚扑腾,弄得全身都是泥浆,这样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轧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杠上,不紧不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荸荠庵外面的场上打谷子。他一扬鞭子,喊起了打场号子:
    7 E+ S( `+ b! K; K- i4 |  “格当XX——” 5 m: u# a8 F2 _' A3 W
      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侧起耳朵:“这孩子这条嗓子!”
    ) w1 L6 z  }" a' q2 Q6 k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真好听!” , b& r. J' ]* b, a6 Y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数第一!”   K4 D: ~) R* N6 j/ w& w5 W. W" V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XX——”,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 R# y& ^# a4 O- {1 D) K5 z6 D: E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 }+ w/ N" v+ t! l9 X2 ^5 N+ j4 D/ ?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 e' q3 a0 R. ^; V
      ……
    . D2 @1 J# `' g3 j) v  “”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 R0 R5 a% {. S" l6 T  E* I5 C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3 M3 E9 W3 d8 B  B( y7 N- u$ Y  ……
    + J' X8 y5 b3 M; ?1 {. M  明子常搭赵家的船进城,给庵里买香烛,买油盐。闲时是赵大伯划船;忙时是小英子去,划船的是明子。
    ) }" p2 n) Z7 P& ?6 G0 G4 ^  从庵赵庄到县城,当中要经过一片很大的芦花荡子。芦苇长得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四边不见人。划到这里,明子总是无端端地觉得心里很紧张,他就使劲地划桨。
      i2 K& X0 |5 b. W+ K+ h  小英子喊起来:
    4 z. n3 N; K8 }! p9 g8 S  “明子!明子!你怎么啦?你发疯啦?为什么划得这么快?”…… 2 Z2 y% G5 |$ u; e( R1 u# \* u
      明海到善因寺去受戒。
    - E9 e2 r0 ~# z. A0 r  E$ Y; r  “你真的要去烧戒疤呀?” & w" o, D' W! N( A; P( N: b. G8 X$ x
      “真的。”
      R2 r9 H5 Q2 \. h  “好好的头皮上烧十二个洞,那不疼死啦?”
    4 K7 H4 s. \/ R  “咬咬牙。舅舅说这是当和尚的一大关,总要过的。”“不受戒不行吗?”
    * F5 ~$ B  M+ C0 ~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 B# Q. R' F5 u' L: F+ K  “受了戒有啥好处?” ! {* l# S, s$ d8 n* W$ v" [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 t2 g' d7 V8 ~5 H
      “什么叫‘挂褡’?” ) l  U* m" o) l  K, d( g# z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2 m) o& x1 Y( h8 j3 Y0 W5 x  “不把钱?”
    1 V) Q; d7 O8 x+ `: N, l  “不把钱。有法事,还得先尽外来的师父。” + ?$ o" H+ u7 A! G$ u& b# \
      “怪不得都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就凭头上这几个戒疤?” - y. V" p0 D9 z7 E
      “还要有一份戒牒。”
    & k8 Y* ~* p5 ^7 \( _+ D, `' B: v& R+ i, ?  “闹半天,受戒就是领一张和尚的合格文凭呀!”“就是!” - z- N) F3 G8 U& g
      “我划船送你去。” ' a! B* ?: N' [4 u
      “好。”   X5 L+ I) c; S* H7 m5 r. m. u7 a0 g
      小英子早早就把船划到荸荠庵门前。不知是什么道理,她兴奋得很。她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这座大庙,看看受戒是个啥样子。 - F3 _- ?4 l& q, G
      善因寺是全县第一大庙,在东门外,面临一条水很深的护城河,三面都是大树,寺在树林子里,远处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点金碧辉煌的屋顶,不知道有多大。树上到处挂着“谨防恶犬”的牌子。这寺里的狗出名的厉害。平常不大有人进去。放戒期间,任人游看,恶狗都锁起来了。
    / [( l8 p" L) B* G9 G) V  好大一座庙!庙门的门坎比小英子的肐膝都高。迎门矗着两块大牌,一边一块,一块写着斗大两个大字:“放戒”,一块是:“禁止喧哗”。这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嗽。明海自去报名办事,小英子就到处看看。好家伙,这哼哈二将、四大天王,有三丈多高,都是簇新的,才装修了不久。天井有二亩地大,铺着青石,种着苍松翠柏。“大雄宝殿”,这才真是个“大殿”!一进去,凉嗖嗖的。到处都是金光耀眼。释迦牟尼佛坐在一个莲花座上,单是莲座,就比小英子还高。抬起头来也看不全他的脸,只看到一个微微闭着的嘴唇和胖敦敦的下巴。两边的两根大红蜡烛,一搂多粗。佛像前的大供桌上供着鲜花、绒花、绢花,还有珊瑚树,玉如意、整根的大象牙。香炉里烧着檀香。小英子出了庙,闻着自己的衣服都是香的。挂了好些幡。这些幡不知是什么缎子的,那么厚重,绣的花真细。这么大一口磬,里头能装五担水!这么大一个木鱼,有一头牛大,漆得通红的。她又去转了转罗汉堂,爬到千佛楼上看了看。真有一千个小佛!她还跟着一些人去看了看藏经楼。藏经楼没有什么看头,都是经书!妈吔!逛了这么一圈,腿都酸了。小英子想起还要给家里打油,替姐姐配丝线,给娘买鞋面布,给自己买两个坠围裙飘带的银蝴蝶,给爹买旱烟,就出庙了。
    5 J! C0 [( L4 B  等把事情办齐,晌午了。她又到庙里看了看,和尚正在吃粥。好大一个“膳堂”,坐得下八百个和尚。吃粥也有这样多讲究:正面法座上摆着两个锡胆瓶,里面插着红绒花,后面盘膝坐着一个穿了大红满金绣袈裟的和尚,手里拿了戒尺。这戒尺是要打人的。哪个和尚吃粥吃出了声音,他下来就是一戒尺。不过他并不真的打人,只是做个样子。真稀奇,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点声音!他看见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个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微微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
    0 l9 m* Q9 p0 a$ D# h; z+ h; o  第四天一大清早小英子就去看明子。她知道明子受戒是第三天半夜,——烧戒疤是不许人看的。她知道要请老剃头师傅剃头,要剃得横摸顺摸都摸不出头发茬子,要不然一烧,就会“走”了戒,烧成了一片。她知道是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然后用香头子点着。她知道烧了戒疤就喝一碗蘑菇汤,让它“发”,还不能躺下,要不停地走动,叫做“散戒”。这些都是明子告诉她的。明子是听舅舅说的。
    : U% f  r3 Y) w( V1 V6 f: }: p  她一看,和尚真在那里“散戒”,在城墙根底下的荒地里。
    , r4 H& l* x% I' \) A5 h8 Z  一个一个,穿了新海青,光光的头皮上都有十二个黑点子。——这黑疤掉了,才会露出白白的、圆圆的“戒疤”。和尚都笑嘻嘻的,好像很高兴。她一眼就看见了明子。隔着一条护城河,就喊他: 7 s1 T9 m1 [# [0 N- L$ i
      “明子!”
    1 J8 `0 _- k+ c, K8 S! o( C  “小英子!” " Y, `+ {( E+ C
      “你受了戒啦?” : {7 z! M& I  c5 |& j
      “受了。”
    3 l" p! a& a3 w  H: L5 b1 ?  “疼吗?”
    % r3 R" h: I4 W  “疼。”
    % v& i' A; F, b' Y2 p) c4 S  “现在还疼吗?” 8 U' R) p$ Q$ e) i" U
      “现在疼过去了。” ; p- a9 }, d, O0 `2 m) X0 Z4 c
      “你哪天回去?”
    9 [0 y2 K; n' Q; x; e# o  “后天。” + P* F6 F, B  J/ z: V
      “上午?下午?”
    8 B0 p5 u9 S; E" Z% |3 ^# e  “下午。” % ~. l* \! o3 _$ `
      “我来接你!” + l% }* m# o2 `+ P4 z- l
      “好!” ' ?/ J* T3 y+ n. B! ^
      …… 9 ]/ E# v+ A. W: h# ]$ @  v
      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 , l; a" @1 x4 V) i
      小英子这天穿了一件细白夏布上衣,下边是黑洋纱的裤子,赤脚穿了一双龙须草的细草鞋,头上一边插着一朵栀子花,一边插着一朵石榴花。她看见明子穿了新海青,里面露出短褂子的白领子,就说:“把你那外面的一件脱了,你不热呀!”
    9 s1 k; L" J; r" n: l- l2 L; u  他们一人一把桨。小英子在中舱,明子扳艄,在船尾。 ; J) }* ?. w& ]3 S5 x* ^' `# t
      她一路问了明子很多话,好像一年没有看见了。
    " a0 N/ x7 \3 q" I  她问,烧戒疤的时候,有人哭吗?喊吗?
    0 o' b' p2 b: l8 g% ]  明子说,没有人哭,只是不住地念拂。有个山东和尚骂人:“俺日你奶奶!俺不烧了!” 8 ^  v" k$ @- l
      她问善因寺的方丈石桥是相貌和声音都很出众吗?“是的。”
    5 ?$ x1 o7 B# l4 Q  “说他的方丈比小姐的绣房还讲究?” ' s( E5 F3 Y* }. H6 q/ }  Z% `7 e
      “讲究。什么东西都是绣花的。”
    1 q' x7 b; ~2 r" S  “他屋里很香?”
    ! s/ B  O, K- [# F  “很香。他烧的是伽楠香,贵得很。”
    6 U4 ?  B( }4 I3 D+ u  “听说他会做诗,会画画,会写字?”
    6 U: Z4 k8 ]- L0 Q( J6 m! ]  “会。庙里走廊两头的砖额上,都刻着他写的大字。”“他是有个小老婆吗?”
    4 ]" J0 c1 Q% V; a' ^3 f' E  “有一个。”
    & q8 [( B# k( X- f# e! l  “才十九岁?”
    / n" E" b, G, c* M  “听说。” * k$ b# o% \  O  c9 v6 d4 Y, r% o
      “好看吗?”
    5 U" o0 N1 U& d+ j) v  “都说好看。” . w! Y( I. ^& ^: i  I! K! U, v8 x! e
      “你没看见?” , {2 z. D& l6 L+ p- g
      “我怎么会看见?我关在庙里。” ! \5 l1 j, m1 B( V+ k% g6 I- K( l. O
      明子告诉她,善因寺一个老和尚告诉他,寺里有意选他当沙弥尾,不过还没有定,要等主事的和尚商议。 ! O6 x: O2 g0 T
      “什么叫‘沙弥尾’?” + J9 o' x* F- u8 p
      “放一堂戒,要选出一个沙弥头,一个沙弥尾。沙弥头要老成,要会念很多经。沙弥尾要年轻,聪明,相貌好。”“当了沙弥尾跟别的和尚有什么不同?”
    - y( C8 z( T2 t( I* J  “沙弥头,沙弥尾,将来都能当方丈。现在的方丈退居了,就当。石桥原来就是沙弥尾。”
    5 w' V/ b% {4 x$ o  “你当沙弥尾吗?”
    ' G& o8 s, L" Q& G6 l3 @' B9 H  “还不一定哪。”
    , q' {2 q* p- a4 P! E  “你当方丈,管善因寺?管这么大一个庙?!”
      ]# Q, n. F' r) E9 {/ \2 H  “还早呐!”
    6 z, f/ b. }. f0 v  划了一气,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
    & S# S- q/ E3 d  “好,不当。”
    $ P; t0 S6 W1 c7 n6 E  “你也不要当沙弥尾!” $ q6 J' g% R  B9 y
      “好,不当。” 0 G5 c' W; Q/ m- o/ B4 t% b
      又划了一气,看见那一片芦花荡子了。
    + ~6 I2 L- \8 S: d" ]0 l. N+ s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1 U8 r8 A) c% }3 {+ @2 ~" F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6 ~) Q% N  r5 ~/ v, G$ Q8 J- i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8 H6 [" B+ `+ J, c7 d: b2 L8 E# d
      “你说话呀!”
    7 g4 ]9 j& T0 k% y' I0 C  o7 q  明子说:“嗯。” 5 @& \' r, ^& g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 y' R2 E2 m/ W
      明子大声地说:“要!” ! c( I  w8 o8 d1 a' g) U
      “你喊什么!” * m5 g3 v% T: C( L
      明子小小声说:“要——!”
    ' \5 T' ~+ \$ B7 \0 r2 x  “快点划!”
    6 F5 Z9 G. U& Z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 _. W/ T5 Z3 V$ {  …… 9 f! _. ~" S( H" ?* e
    9 C( L* N7 p! T5 {
                       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6 i8 K$ R5 _, n

    # j  A! l* E6 {#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8 08:24
  • 签到天数: 2021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2-3-2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月之殇 发表于 2012-3-20 00:12 8 S9 P9 y+ `% _: B  v" w
    把我问住了( ̄. ̄)
    ( d9 c! A/ `, P. _
    居然你也不知道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5 17: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