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7|回复: 3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4 08:38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0-6-8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费玉清周杰伦合作演绎方文山作词的《千里之外》成为传唱许久、“中国风”的代表曲目。该曲曲风淡雅、旋律优美,加上费玉清和周杰伦混搭的演唱,可谓一首流行歌曲上乘之作。但是最近北京文化学者姜长河的一篇博文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 P3 {3 Q9 H$ b% u9 ^3 w  / M) u4 B  f, z* e  x
      “------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 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 或许不该 太遥远的相爱------取自周杰伦的《千里之外》,费玉卿唱得很好听,但鄙人愚钝,始终搞不懂其中“无声黑白”为何意,此句在歌中被反复吟唱,结合上下语境,仍百思不得其解,深望海内博雅,有以教之。”这个问题摆在眼前,仔细分析一番的确发现问题不小——如果对我们耳熟能详、传唱开来的这首《千里之外》进行严谨的句法、语法分析,就发现名曲歌词也经不起“咬文嚼字”。语句不通、表意费解是突出问题。“中国风”的歌词写作万不可学之皮毛,讲究凝练意蕴、朗朗上口、表意准确还是基本要求。5 T0 _) D" z6 r
      
    7 [) C' u" j, B( ]  从《千里之外》主题分析看:这首歌是表现回忆和思念中,以送别为主题的作品。请笔者对歌词逐句拆解的分析。
    , j8 @5 h. c: ], A% v* P7 A  * i2 r4 Z0 K; }* j; x' A
       《千里之外》歌词分析:  X/ Q1 ^' j; B
      
    " L$ u# k2 Z2 J! a& w! W1 }+ J  屋檐如悬崖 (比兴手法,屋檐和燕归寓意春天到来,把屋檐比为悬崖与表意不符)
    ; @, r) X  e/ z- V8 L% g. i/ U  ' \) d1 ^! V4 m
      风铃如沧海 (两个事物毫无相似之处,本体和喻体没有关联)/ ?" F- C& i9 L2 [% O
      % |1 A7 v, N& G' _' x; l* E
      我等燕归来 (出现抒情主体“我”,意为等待燕归,引申为思念人之归,以上三句有逻辑关联,符合叙述逻辑)
    $ L5 T1 d2 U4 |    h  v* G+ ]! k. N& \4 Q. I. J( R7 u
       " ]/ [' o% K# A; S! r( q5 m
      
      _" y, b; D4 j$ w: F  时间被安排 (笔锋一转开始讲述分别)
    / P- [& I. c4 T- g  + k" v0 Y  l, U2 C
      演一场意外 你悄然走开 (因为“一场意外”,思念之人离开了“我”,以上三句算为一个表意群)
    * G! S# O9 R0 I' y  s  3 j- Q8 L& |4 S, l9 k1 p
       * O) L. g, `% e  ^4 N; Z$ y
      
    + Z/ ^0 X) k+ F8 {6 {+ _" m  故事在城外 (交代我们之间故事发生的地点)$ l& R& H( c9 _; Q3 x! |/ x4 C" h
      
    6 m/ V6 F7 G4 j' g2 T% M  浓雾散不开 (景物描写穿插,为了与下句“看不清”过渡)
    " v# R; f7 }# y6 t0 I# Y  D  - J" o, \, c! V
      看不清对白 (“对白”应该听比看更准确)
    ) \& k% }2 m  ^$ U3 h+ Z  - @+ b( h6 c5 _" v% Y$ m% C5 {
      你听不出来 (依然写对白,这里改为听了)1 ?0 G/ U. j0 B2 {4 K; S$ W% ]
      ( |3 A. _. }1 g5 x5 c5 G
      风声不存在 是我在感慨 (没有风声,只有自己感慨的声音)
      |, p! L8 v. N* k$ F% s( S  
    ) \( Y* [( {- v7 e6 m' `- n& Y   7 M: z' }3 T! A" r; m: b
      
    - @) ^9 q9 }/ F. Y! d! h7 b  梦醒来 是谁在窗台 (“梦”字似乎在说“我”在梦中回忆和思念,现在苏醒了看到眼前的窗台,诗词写梦境是惯常)
    ; B4 b1 m4 b( m6 \: x% {. U  ( m2 z) s2 H7 K, T& ~
      把结局打开 (主语是谁,这是疑问句,并没回答)
    / G; L/ j, {* M! N4 E% r. k# e  
    ) O' R% p$ \+ k% L* ]. C' Y4 R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 (喻体本体依然没有相似之处)8 {! _) J6 V6 F  p
      : @5 I3 ~7 ^0 a1 U/ C3 k5 N
      经不起谁来拆 我送你离开 (“我”和“你”终于分别,这里缺少下句的过渡)
    9 [3 [. F) x1 z. r* y) [# i) V  
    / x( U% N( o- D: L! V3 U# I# E7 m- m  千里之外 (思维跳跃到分手的千里之外)8 c% B6 R; L2 b" c& H; O
      4 D$ N% Y. V5 H0 V
      你无声黑白 (无声是沉默,黑白是颜色对比色,常见喻沉默是金,不见沉默是黑之比,无声和黑白对比很费解,莫非指黑白默片?)0 ^$ r2 B* \2 q
      
    ( v% q8 n! r, g3 S8 z- k, X& `  沉默年代 或许不该 太遥远的相爱 (时空的距离,相思之苦的表达,看来这首歌词是一对恋人相思之苦的主题)3 C: J  o) ~' o  A% x# P
      * N1 S/ t) x8 c0 v; X& @
       + g1 b  b/ V- I+ N
      8 y; O& o- j' |# ^3 }
      我送你离开 (回忆送别,继续抒情)0 K3 l0 r+ b; t: v
      
    3 N& k6 v) Y8 p9 {& ~' w3 U' ]" ]  天涯之外 你是否还在. ]. k1 ?: V. n: |7 B: S5 L* E
      ( q& D. {, u4 T% B. w1 R- m) M
      琴声何来 (由无声到“琴声”,指送别琴声?还是指典故中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琴声?而后者是表现友谊不是表现恋人之间的情感)+ I4 l0 K& \9 |
      9 g! K$ Q9 e/ x! d3 o5 }5 B
      生死难猜 用一生 去等待 (继续抒情,表现自己爱得至死不渝爱得忠贞)) O" M# V$ P* Y% d5 F
      
    7 M% [) l: T7 b3 M3 u$ \. ?# O   ) j2 l+ D$ u, z  f7 q$ N; Q
      
    " t3 E0 j0 F; o  h  一身琉璃白 (与上片对偶,但已经转化意象,不是比兴,这里指穿着素色,结合下句理解应该描述回忆中的恋人的形象)1 V) s6 X" K! G9 d" M4 q
        t+ ^4 A* `4 r- [0 N
      透明着尘埃 (透明和尘埃结合很费解,结合下句理解应该指白璧微瑕,指纯净之爱也有污点)
    : l/ y/ T6 ]0 z% o  
    - S2 x0 z# }+ n$ L, i  你无瑕的爱 (指恋人爱的纯净,那尘埃又指谁的爱呢?)
      a" T  B4 m6 S2 S) c" k5 \2 f  0 Y+ u1 ?. @( g; {  t
       6 }3 ]$ O. Q6 D% }* ^( r
      
      {0 I! T2 |+ W* v+ \  你从雨中来 (归人雨中归来)
    9 \$ f$ G( \4 G. M3 }8 w  
    , d3 Z1 X% h8 t; M: p% ~% p  诗化了悲哀 (诗化浪漫意境)
    1 v6 q% p" o  ]& d5 Y  
    1 [# H0 U. j8 l* P2 f$ I+ U  我淋湿现在 (雨中等待归人)
    # v  L0 a# m* l4 O. l4 J  4 r) Y" [% ~2 t% v! O/ v4 E  u
      芙蓉水面采 船行影犹在 (这是最精彩的句子,眼前景物描写,相逢的环境,触景生情,思念归人的影子)
    7 h3 V! [" i9 F1 q# N3 R* e  . c! n. a2 h( }0 P/ y( T
      你却不回来 (没有等到)7 W- H" }& S: u: }2 ?/ G
      
    ! t1 P6 G" @" i4 m6 G  被岁月覆盖 (明显语病,谁被覆盖?本意是叙述不归的原因,此句无法看到原因,被“岁月覆盖”是因为“死亡”还是因为时间久远感情淡薄?这句表意不准有歧义)
    2 ]7 E# i& ?# A! h$ i  
    / M2 ~2 X( Y" b: m4 r" H8 G# B7 d2 n# D  你说的花开 过去成空白 (前言不搭后语的错误,花开和过去空白无关,两句无逻辑联系)1 k1 y  Z# g) x9 H
      2 g! N' T, v9 u7 k
      (重复)梦醒来 是谁在窗台……生死难猜 用一生 去等待
    / X% Y+ _/ {8 ^# K, D  6 a6 C1 i0 Y. x9 _
      
    . {3 c3 c- Y. s3 N/ T" w' f  
    0 @7 `. w! L# [) n! U- [  对歌词逐句拆解后,我们发现这首传唱的“经典”曲目很很多语法错误、句法错误,最突出的问题是:语句表意不准、费解歧义,比喻不当,叙事缺少逻辑,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前后表意矛盾。是歌颂爱的坚贞和纯洁还是最后没有等来恋人最后负心?歌曲主题一直模糊不清。因此,对无声黑白感到费解不懂也在情理之中了。 ; R" E. I* @+ m& G
      , F' z* f0 |$ z& P% h9 o
      值得一提的是,方文山所倡导的“中国风”和“素颜诗”对古典诗词的意境传承普及值得肯定,也涌现了《青花瓷》那样的优秀之作(笔者也曾撰写相关文章给予积极评价),其“素颜诗”在青年中也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方文山歌词与传统诗词对比显然没有传承好古典诗词的含蓄隽永、语言凝练传神的特性,把其半文半白的歌词当成“教科书范本”来效仿,用为语言教材来普及,无疑是难当大任,如此效仿下去,我们的青年真的误入歧途。建议还是从古典诗词原文中汲取精华,把现代白话文深入浅出的大家风范学到手,用流畅准确的汉语白话文写歌词,这才是正途。神话“素颜诗”,厚此薄彼冷落古典诗词不应该。

    jpg

    jpg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4 08:38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承和创新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一个永恒主题。它始终伴随着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不断升华,不断地开花结果。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创造了“风、雅、颂”等经典的文学形式和“赋、比、兴”等优美的表现手法。其后又相继出现了楚辞、汉赋、诗、词、骈文、元曲、散文、戏曲、诗歌、小说……等等一系列不同的文体和文学表现形式。; Q  O% p7 m2 I. ^

    6 P; I5 ]: _: \: M& w8 t+ v/ t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和众多文坛先贤为后人创造和留下了一片片光彩夺耀目、绚烂多姿、弥足珍贵的文化百花园地。而每一次新的文体或文学表现形式的出现,几乎无一例外地,仿佛都能让人感知到那继承和发扬前人文化学术成果主旋律基础之上再创新的脉络。因而,如果离开了继承,就谈不上什么发展。如果没有继承而非要摆弄出些标新立异的东西,那就不叫发展,更不是创新,充其量只能是一知半解、望文生义或无病呻吟、众取宠的产物!而这样的东西又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是要让你老感到眼前的一切仿佛都那么迷茫,那么似是而非?是要教你怎样去矫揉造作?要使你如何才能欲言又,止无病呻吟,或故作柔肠寸断之状?是不是非要弄得满世界都凄惨惨,雾蒙蒙才肯罢休!请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是不是真吃错什么药了?是不是一个和尚疯,就非要让整个寺庙都跟着疯?
    1 q# H+ O: G/ }2 p$ ^; y! X. O; i' v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有时候为了刻意追求音韵、对仗之类,但却江郎才尽,腹中再掏不出什么东西,只好东扯西拉,把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勉强拼凑在一起,而且还敢堂而皇之地将其推到大庭广众之前。比如有一首歌唱西藏高原的歌曲里就出现了什么“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之类的病句,不就是一知半解、望文生义的典型之作?“山”固然可以称为一座座,那“川”是什么?可以用“一座座”来表示吗?连起码的常识都丢到爪哇国去了!看来,有人还真不知道什么叫做贻笑大方,也还真把“无知者无畏”当成了一种勇敢?而且这种“勇敢”还以讹传讹,逐渐放大为一种“时尚”!可悲的是,一时之间,有些始作俑者一夜之下竟呼啦一下就成了所谓“名人”!这实在不能不令人作呕,也不能不让人想起阮籍的一句名言: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8 08:24
  • 签到天数: 2021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0-6-8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 `7 X) |7 z# m& ?; V0 r/ o* h% ^; c# A" ~
    千里之外 电影版的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1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 H* t7 @% R) {
       大大能找出这样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14 16: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