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5-14 08:38 |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0-7-8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泼辣子biang biang 面 ) U/ V5 m2 D+ D/ ^* ]7 N. }0 o
! C/ } B1 m( L7 A' b9 E9 I
关中流传:门帘挂个席片子,屋里吃着biang biang子,可见关中富饶的象征,爱吃不爱穿,biang biang面放油泼辣子最香,从古到今,面馆到家庭餐桌均放四个小吃碗(盐、辣、醋、酱)。 ( b; N0 V4 w$ b- ?+ i! q
5 L, U7 ~; Q U& f辣子又称秦椒,方言话:大炮、二炮、线线辣子;大辣子、狗qiu辣子、尖辣子。
9 w* w' ^0 f4 V* r1 n
4 A" l K- r: M5 A% U1 Y# J辣子吃法多样:生吃整个辣子、凉拌尖辣子、炒虎皮辣子、炒青辣子;辣子酱、辣子油、泡辣子;干调辣面、醋、酱、浆水合辣子,最好的油泼辣子。 , N3 t. T+ M8 u" A8 O1 u" K( x) E- O) o
“面条像裤带”,“辣子是主菜”是关中十大怪其中一怪,三言两语将陕西关中人爱吃面习惯饮食展现出来,老陕人端一大碗biangbiang面、陕西关中有一句老话:“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谗得爱吃面的人流口水。最古老的一种是擀厚切宽像裤带,爽口耐饥撩的太。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面下。
2 y$ F/ k. h" R9 W' D6 m$ k' x
% r! P/ L# j' B* G- R5 }& D! K% e歌词、部首版本一: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挂麻谈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4 X7 x6 P6 s( E& w7 q% L7 B9 h
( r) o! ]- b3 v: q3 I5 p" v版本二:一点飞上天 黄河两头弯 八字大张口 言字中间走 左一扭右一扭 你一长我一长 中间加个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 一个小勾挂麻糖 座个车子回咸阳0 P' S; n, W1 g# z7 P' Y' h
& a, S9 _1 B+ L# ~( E) ^5 s版本三: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网进走,左一纽,右一纽,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边,心字底,挂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 _2 [: F8 ^4 Q9 O3 o, B) @; L# d/ b; f' S- }9 M& g
版本四: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走进来,左一纽,右一纽,左一长,右一长,中间来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两个贼娃立在旁,座上车车走四方版本五:一点上了天,黄河两岸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丝丝丝,长长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提个疙瘩挂麻糖,坐个车车走咸阳。关中城乡有多种说法,但大同小异。按顺口溜写下去,就会在你前出现一个古朴端庄活龙活现的“ biang”字来。
: N, h3 D8 y% L9 G5 [% r+ @. [& a8 K
0 k, r' o7 ?) M% M4 u$ l0 |9 @# XBiang biang面是陕西名特小吃,这段弯弯曲曲巧妙幽默的“biang”字组合,概括biang biang面的产地特性,食者感受、制作工艺要领,原料、调料、做面人辛勤操作,秦人性格气质,心底宽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爽快精神,引出陕西人为之自豪的饮食文化。陕西十大怪,其中“面条像裤带”就是指这种面。 / h' }! \3 M+ Y+ ?% q
4 Y. Z, g- S7 P6 o
这个字,不是图案,而是文字。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文化味浓,这个字确切字型正规字典里查不到,辞海里也没有,外地人更不认识,他是陕西人食的一种面的称谓:叫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是代用而已。这个字像武则天自己起的号叫“曌”一样。除了在她的号上,别的地方用不上(日月明空)。- \1 p9 L: H( b+ o& J) ~9 i4 o- k
7 I' ^: x# }1 h R9 S6 v再次论证:它的声音从几个方面而来的,1、面扔空中落在锅里的滚烫水中发出那种声音。2、吃面咀嚼的那种声音。(吃biangbiang面)3、擀、扯面案上弹出的声音。 外地人往往理解或读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声音,1、赶马车的鞭子声;2、放鞭炮的声音;3、打人巴掌的声音;4、战士打枪的打靶声音;5、重物体压扁一般小东西的声音;6、打竹板的声音;下大雨雨点落地声。/ r8 g0 s( \. ^! R
) X! s4 E- z, p* L! l5 U1 Y8 C" D7 ?8 x外地人读不准声音,简单解释他也听不明白,只有看了操作和品尝面后才会慢慢明白这一点,真正理解还要眼见陕西人吃面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