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3|回复: 6

用心的素菜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5 08:50
  • 签到天数: 4476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2-12-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佳馔珍馐基本上都是偶尔食之,每天食用的还是家常便饭。可就是这家常便饭,要做好也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条件好多了,物品丰富,相对物价人们还能承受,各类档次的饭馆遍布都市,懒了,烦了,随便去哪家馆子,也能解决吃饭问题。即使自己在家烹饪,各种食材也基本上应有尽有,如果再懒一点,很多超市里都有半成品,可选择的主食也很多。各家做饭的条件也比过去好多了,不仅作料的种类增加了很多,同一种作料也有了不同的划分。过去酱油就是酱油,现在则分作老抽、生抽、海鲜酱油、美极鲜、豉汁酱油等。醋过去也是逢到什么买什么,不像现在,有什么陈醋、米醋、香醋、白醋、饺子醋等。更重要的是灶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革后期,一些大城市开始普及煤气罐,不过那时候换煤气罐是个力气活,赶上现在独生子女,又是女孩,可要倒霉了。而且到了冬天,天气一冷,还要边做饭边晃荡煤气罐,否则煤气出不来。而且那时候没有抽油烟机,各家的饭菜味道满楼道弥漫,赶上呛辣椒花椒什么的,邻里都跟着咳嗽。而且那时候没有什么洗涤灵,热水要自己烧,如果是没有什么荤腥的一顿饭还行,那碗筷,用凉水冲洗也能大致干净,如果赶上有荤腥的,非得用去污粉不行,要不就烧点热水洗。
    ! d% B2 C3 _% l/ u
    - `4 j( w* C, Q  n+ _9 {- g不过,最困扰家中主厨的是食材匮乏,首先是经济条件决定了不可能每天都吃山珍海味,而且即使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特别是很长时间,城市居民的购买受票据的限制。而且中国的菜肴,需要大量的食用油,文革有段时间,每人每月只供给半斤食用油,还多是本身味道很冲的菜籽油。辽宁人民更惨了,陈锡联主政辽宁时,每人每月才三两食用油,所以人们称陈锡联为陈三两。不仅油限购,肉禽蛋都限购,鱼是否限购我记不得了,但是记得卖鱼的地方整天臭气哄哄,不要说难以买到活鱼,就是死鱼也多是变味的。我记得买回来的黄花鱼、平鱼或者带鱼,经常是身上伤痕累累,那是细菌蛀噬的结果。北方河鱼很少。我上大学期间,每日必经的路上有一个河沟,一天很多鱼泛了上来,是化学品污染,但是仍有不少人在那捞鱼,争先恐后,当仁不让,现在想想,真是可怜。5 c/ W6 q+ F& J5 o! R- P0 g
    # a$ B7 \/ U8 a6 }9 E" z+ I
    即使蔬菜也不能保证供应。冬天不用说了,就是植物葳蕤的夏天,菜场竟然蔬菜种类也不多,而且不新鲜。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农民的自留地不多,蔬菜多是来自农村集体的种植,所以蔬菜上架都是成批的,今天如果是茄子,整个菜场差不多只有茄子,如果是西红柿,那就全成了西红柿,别的蔬菜即使有,少不说,也不新鲜。而且每天都有搓堆卖的蔬菜,都是前两天进货后买不出去并已经沤了的蔬菜。所以过去菜市场每到夏天给人的感觉就是臭气冲天。
    " b+ w" `7 s! `$ w/ D0 O5 m2 r! \7 }& j' Q
    食材缺乏,食用油稀少,荤腥少见,这一切都抵挡不住家中主厨对家人的那份情感,正是这份情感,加上点学习、天资和反复的试验,一些人还是能用普通的食材做出不寻常的菜肴。5 P$ b/ V( Q# D5 H2 c: u
    . V6 U+ A; ]0 C, y+ }
    现在很多人减肥,躲避肉类如同躲避瘟疫。不过,说实话,没有肉类,再没有油,一般的菜不好炒。你看茱莉亚.罗伯茨吃的东西——水煮菜蔬,那和兔子吃的何异?过去人家如果没有肉,油水又不多,炒菜真是一件难事,炒不好不说,家人总是吃同样的东西,很容易吃腻。面对这种局面,就考量主厨的用心和手艺了。" J& a# m/ y6 D& j! z5 C& W! Z. G4 Q3 V

    ' X- W7 n; |2 ~( @& R我的一个曾经的邻居,家中条件不好,两口子挣钱不多,有两个孩子不说,两个老家都需要接济,收入能用在吃上的很少,可他家的饭却相当的好吃。他就能用平凡的食材做出不平凡的菜肴,不时有令人惊诧的创举。炝炒豆芽或者醋溜豆芽,是豆芽最常见的做法,有些人还在炒豆芽的时候放点韭菜,这位仁兄,不止这些,他在炒豆芽的时候,先放进豆芽,点几滴醋,翻炒几下后放点黄瓜丝,再翻炒几下出锅,豆芽中有一股诱人的青菜香味。西红柿可以炒鸡蛋,炒茄子,炒菜花,他还会用西红柿炒尖椒,略微放点糖中和酸味,这道菜味浓,很下饭。如果没有肉,豆角一般是清炒,他不仅用心地把豆角切成丝后再炒,而且会用寸段的豆角烧土豆:放点油,锅热后先把土豆煎黄了,然后放入豆角炒至豆角变成绿色,放点水焖一下,翻炒,再放点水焖一下,再翻炒,直至炒熟,豆角熟了,但不烂,土豆在反复翻炒中,里面的醇香被勾了出来。夏末秋初,玉米下来了,每家每户都会煮点玉米吃,他把吃不完的玉米粒剥下来,那时候没有松子,他就用尖椒丁或者熏干丁炒玉米粒,味道很别致。就是普通的茄子,他也做法多多,红烧茄子因为油少的限制,不常做,他会把整个长茄子放在锅里蒸好,撒上麻酱,伴着吃,还会和青椒丝一起炒茄丝,最后点上几滴酱油,颇下饭,茄子切片和西红柿一起炒,也是他的家常菜;如果赶上节假日,买点肉馅,他会做点茄盒,或者整条长茄子中间切开,放点调好的肉馅,烧着吃,颇有硬菜的风度。一颗普通的圆白菜,经过这位仁兄的手,或者切成细丝,放点虾皮,很快翻炒,或者呛炒,或者放点粉条红烧,总之,他有的是办法处理那些再普通不过的食材。  H; R2 N. q4 o( G$ C( d% n

    / E) F7 Y  [. Z( l) ?这位仁兄夫妻都是南方人,他们早上不吃油条,早餐或者稀饭、或是面条,或者泡饭,或者馄饨。但他会买些油条,用来做菜。他会在炒油菜的时候放点切成段的油条,焖一下,让味道相互融合,我还见他用油条炒过小白菜、大白菜、丝瓜、苦瓜甚至西瓜皮。如果有点豆制品,这位仁兄简直就可以做宴席了。白豆腐干炒白菜,熏干丁、黄瓜丁炒豌豆,熏干丝炒芹菜,白豆腐干炒韭菜,素鸡炒菜花,素鸡炒萝卜丝等,都是他家的家常菜。他做的酱烧豆腐尤其好吃,豆腐先焯水,直至豆腐出现蜂窝状,油热后翻炒豆腐,然后放入烧肉的作料,什么姜片、葱段、大料、香叶、桂皮,还要放点料酒和酱油,开锅后小火慢炖,最后还有大火收汁,你别说,怎么吃都有股肉味。这家人是我们楼层的美食顾问,他很少做荤菜,但是他肯定荤菜做得更好,所以无论谁家买了什么,一般都是先问他,有时候,如果他没事,甚至给人家代厨。他好像给很多人家做过菜,至少都指导过很多人家的烹饪。有句老话说吃百家饭,他却是做百家饭。
    3 i' [+ Y0 P& T. f5 t
    9 c5 I# _3 u  Q/ s  [这个人后来调动工作走了,把我们走廊的饭菜香味一并带走了,我们大家都很怀念他,我还多少有些嫉妒他的新邻居。不知谁做了他的邻居,谁品尝到他做的菜肴,谁闻到他的菜香。
    / ^0 `5 `3 {: e9 x  \
    2 v1 G" `$ n9 w4 e6 C9 _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6 15:43
  • 签到天数: 39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2-12-2 2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我还是挺享受自己做菜的…

    点评

    我常用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激励自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2-2 2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5 08:50
  • 签到天数: 4476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月之殇 发表于 2012-12-2 20:41
    + }0 F( X5 v8 ], k3 k" I$ ~3 J5 }我发现我还是挺享受自己做菜的…
    " [- C5 l1 r* h* U: _7 l
    我常用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激励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10-6 22:39
  • 签到天数: 93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6]签到五年

    发表于 2012-12-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烹饪菜肴,和调节生活一样。只要用心的去探索,细致的去做,即便是最简单的,也能够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这一点,我深有体会{: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12 10:45
  • 签到天数: 5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2-12-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炸薯条。。。我还会挤芥末吃三文鱼。。。我甚至可以煮鸡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5 08:50
  • 签到天数: 4476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通人家,不可能每天大鱼大肉,当然,除了极度贫困地区,即使生活在陋巷的一般人家的餐饮也不可能是“一箪食,一瓢饮”。多数人家已能温饱肚子,有荤有素。然而,很多人家的餐桌都少不了季节的印记,而且在每个季节,都有免不了的重复。说白了,大多数人日常吃的都很普通,也很类似,可是有的人就是在这种普通的家常菜中涵育了家的意识,滋养了那份对家的眷恋。其中的原因既有我们出于本能和良知而对家的认可,也有家中的主厨在做这些普通的家常菜时以投入的用心换来的回报。% i# {. {1 P' M  a3 X

    6 X5 s' n. ^. X1 `9 ~1 L家中的饭菜不仅是用来饱肚子的,也不仅是用来解馋的,其中有家人的亲情、在意和费心。特别是在中国,亲人之间并不习惯通过相互倾吐表达亲情,也没有那么多肌肤相亲表达爱意,做点亲人可口爱吃的饭菜,成为中国人表达感情的主要方法。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一家人,晚上睡一个炕头,白天吃一桌饭;如果没有了那一桌饭,就不太像一家人了。饭桌上也是中国人家庭交流的主要地方,有什么事,如果不是堵心的,饭桌上就说了,家长有什么吩咐,吃着饭也就嘱咐了。饭桌上还体现着中国人的家庭礼仪,让老人,先孩子,好吃的紧着兄弟姐妹,这些都是亲情的具体表达。家庇护着一个人的成长,任何人都会对家中的饭菜有所依恋,有所怀念,但是,有不少人家烹饪很凑合,或者仅仅达到能吃的水平,而且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能不做就不做,这样的饭菜让人的依恋和怀念很短暂,也很靠不住,很快就会忘记,除了个别的菜肴或者主食。有些人家则不是,烹饪对于家人来说,不止是为了饱肚子或解馋,更是爱意的集中表达和体现。有的人,即使在上班时,也会考虑中饭或晚饭吃什么,一下班,疾奔菜市场,左挑右捡,一定要找到最中意的食材,鲜鱼水菜,新鲜肉禽,有时候能买到久违且久盼的食材,会有一种通体的愉快。回到家后,忘却疲劳,系起围裙,杀鱼切肉,洗菜煮饭;烧菜的时候,全神贯注,还要不时尝尝,或再加点盐,或再放点醋,这时候,主厨心里不仅想到的是什么味道更能发挥菜品的优势,而且还会想到家人喜欢的味道;菜烧好后,装盘时要在意菜肴的美观,摆放时要在意每个人可能的嗜好。正是这些用心,让人觉得那简陋的家中餐厅是世上最温馨的地方。9 q4 ?: {, ]6 G0 e$ V% u
    2 D; F  f$ a* \- i1 c* s' q
    中国的节日曾经就是吃日,现在旅游休闲运动等多了些。快到节日了,主厨就开始琢磨节日吃点什么,家人也在期盼节日有啥好吃的。到了过节这一天,从一早开始,主厨就开始忙碌起来。节日少不了鸡鸭鱼肉,因为这些平常都不舍得吃,即使是蔬菜,也要买一些日常不多吃的。菜买回来后,要赶紧地杀鸡杀鱼,清除干净鸡毛和鱼鳞及其内脏,把鸡早早放在锅里炖上,否则肉不烂,如果会的话,也许做上一个香酥鸡;鱼或者清蒸,或者红烧,或者用油炸透,做松鼠桂鱼;此外还要有其他肉菜,因为家中的孩子大人们体内都缺油水,买回来的肥肉相间的肉,或者红烧,或者做扣肉,或者做一个粉蒸肉;这几个菜有了,主厨的心也就踏实了一大半,然后,要炸点花生米和虾片,给家中喝酒的人预备点下酒菜,还要切点酱肉、香肠和松花蛋;再炒两个平时不大炒的菜肴,但是里面的肉一定要多,真正做到菜是陪衬,不能像平日那样,肉炒什么菜,结果只见菜不见肉。如果没有汤菜,最后还要烧一个汤。这个汤要和菜想呼应:如果菜比较清淡,汤就浓郁一些,如果菜比较油腻,汤就清淡一些。如果是吃饺子,主厨可能一早上就把面和好,饧在那里,然后买肉剁馅,馅里最好放些家人爱吃的东西,比如鲜虾,如果没有的话,那要放些海米。饺子包好后,主厨要等着家人都回来了,才烧水下饺子,然后让完这个让那个,内心充满喜悦地看着大家大口地吃着。李安电影《饮食男女》开始那一场戏,郞雄的东奔西忙,手脚利索,精心准备,默默蒸煮,都表明一点,他心里装着他那三位宝贝女儿。
    + ?6 P& @/ S& G; \& U" \; S- j, _* W' A! ~
    据传说,胡适的妻子江冬秀没什么文化,自知很难拴住胡适,胡适的母亲面授机宜,教了江冬秀一些胡适爱吃的徽菜,特别是徽菜中的吊锅。江冬秀烧的菜如果按照市面的标准,不一定是最好,但是最合胡适的口味。胡适以后无论官场应酬还是学界聚餐,回家总要再吃点江冬秀做的饭菜,才感觉吃饱了。现在一些徽菜馆里就有“胡适吊锅”这道菜。家中的饭菜就是这样,不一定最好,但是最合家人的口味,这种口味当然是经年养成的,如果家人用心烹饪,再有一定的技术和心得,家中的饭菜就能抵挡市面饭菜的入侵,长期占据了家人口腹的记忆。
    * v1 z7 x; t" a/ m  `! a+ }
    7 i) \5 `7 q7 q5 ^: N8 g/ ?有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其中有一句歌词:“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然而,如果你在国外生活过,又跟海外的华人有过密切的接触,你就会发现,时间久了,很多海外华人的思想已经逐渐西化,思维模式也已和西方人差不太多,但是,就有很多华人,即使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依然保持着吃中餐的习惯,所以,真正不变的是中国胃。) W: j( V, T/ K7 k& X% {: Y$ H
    $ j# U7 J" \6 \4 m9 L4 b
    中国人的胃都有一种去除不了的乡情。出门在外的儿女,多少是怀念父母做的那些饭菜,也许就是一碗粥、一碗面,也许就是几种就着粥吃的小菜,也许就是那个普通的饺子、包子、烙饼或者馅饼,也许就是几样家常菜,可就是这些普通的东西,有着不同于其他同样饭菜的独特味道,牵引着人们的心,让人思念。家中饭菜的味道,有着家人的用心,也许就是常见的白菜豆腐,土豆丝,炒豆芽,由于家中主厨的用心琢磨和不断改进,有了不同寻常的特色,成为家人在外衡量同类饭菜好吃还是不好吃的标准。
    4 a- H# k2 O- x: v- x; G
    - y- V$ O0 f8 J( Z. ?; b7 W7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5 08:50
  • 签到天数: 4476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鸡蛋是贫苦人家的贵重食材。正是这小小的鸡蛋,在过去很长时间,为那些日常享受不到肉类的人们提供了身体必须的动物蛋白和脂类,现在,就是一些素食主义者,也依然喝牛奶,吃鸡蛋。在我国凭票供给的年代,城里人吃的鸡蛋虽然也凭票,但是供应略微充裕些,不仅买得到,而且要是有乡下的亲戚来访,还会带一些。家住城里的亲友之间串门,很少见到提着肉去的,但看得到提着鸡蛋串门的,特别是看望那些有孕妇、有病人、有老人、有孩子的亲友。在农村,无论生活多么艰苦,鸡蛋断断是不能没有的,老弱病残孕基本上要靠鸡蛋维持营养。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我在辽宁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家中的一个远房亲戚,有严重的哮喘,维系她营养的就是鸡蛋。后来赶上大旱,粮食短缺,人都吃上了地瓜蔓、豆饼、麦麸和橡子面等荒年食物,固然也养不起鸡鸭了,即使养的鸡鸭,也因饲料没什么营养,基本上不下蛋。她没了鸡蛋,情况急转直下,我记得她的脸灰黄色,走路都很吃力,好不容易捱到第二年的夏天,风调雨顺,剩下不多的老母鸡又开始下蛋,不久,她的脸色好多了。文革期间,有的地方左的过头,不让农民家养鸡鸭,很多农民连丁点动物蛋白都吃不到,一脸菜色地在那歌唱“社会主义好”。+ [; S' ?' S+ \
    . Z# B; c& r" O# S" b. j6 c  @4 i0 k
    虾仁滑蛋 ' T% T4 Y- U5 [9 }. q( \
    , u! ^7 s' g5 a2 _! |
    在农村,只要这几天老母鸡下蛋了,就不怕突然有客人造访。北方一些农村,招待客人的就是现煮一个荷包蛋,最好放点糖;如果客人在家吃饭,除了炒几个素菜外,也会做一个大葱炒鸡蛋。这样绝不亏礼。相互走亲戚,最拿的出手的也是一筐鸡蛋,一筐鸡蛋,要多少天家人不吃或者少吃才能攒足,所以这份礼物也体现了送礼人的心意。如果是看望孕妇,那就不仅是情意了,也代表了合适的体贴。孕妇生产后身体虚弱,又需要哺乳幼儿,农村没那么多猪蹄或鲫鱼下奶,送些鸡蛋,聊补营养。我国有这样一首民谣:“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红鸡蛋”既有祈子的意思,又是孩子降生的报喜标志;向亲友分发用颜料染红的鸡蛋,是通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表达喜庆的方式,常用于结婚、生育、做“满月”等各种喜庆场合。鸡蛋象征生命这种传统源远流长,我国远古神话认为“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令,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史记》在谈到商人起源时也说,有娀氏的女儿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为商人的始祖。久而久之,民间形成了将鸡蛋和出生、传宗接代联系到一起的传统文化,红色在我国传统中又是祥瑞之色,故有红鸡蛋预示吉祥的说法。
    4 T8 `# J0 d0 y9 I9 w8 M) j* i
    * x% @" @0 V( {1 b$ r% i五香茶叶蛋
    % \( C# h. I' Z! y" c: e; y6 `$ k* _8 I9 c8 c) p: F0 ], m
    鸡蛋是种贫爱富不嫌的食材,即使每天吃得起山珍海味的家庭,也少不了鸡蛋。鸡蛋可熟吃,也可生吃。不少国人在法国黑白电影《红与黑》中第一次看到了法国人如何吃生鸡蛋:一个小的专用餐具,上面可以摆放一枚鸡蛋,用一个小勺,敲碎顶端的蛋壳,去皮后,用小勺挖着吃。至今法国传统早餐中依然有这道菜。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中,黎叔把生鸡蛋放在啤酒里喝下;正宗的韩国石锅拌饭中要放上一个生鸡蛋,生拌牛肉也要放上一个生鸡蛋。至于半生不熟的煎鸡蛋更是旅馆早餐中常见的食品。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与很多人的想象相反,生鸡蛋的营养不及熟鸡蛋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除了生鸡蛋,还有一种鸡蛋也为很多人所喜欢,那就是毛鸡蛋,又叫鸡仔蛋、旺鸡蛋、活珠子,毛蛋,江浙一带又称喜蛋,即到期没有孵化出雏鸡的蛋。一些地方的小摊有这种鸡蛋,或煮,或卤,或烤,我吃过,但不好这口,有人酷爱此品。
    7 ]- h6 Q7 l: _0 d; E) D- f- p2 G* b+ N" R6 f# U
    鸡蛋的做法很多。很多人会做的第一个菜肴就是煮鸡蛋。白水是煮鸡蛋,放点茶叶、酱油、花椒、大料,那就是茶叶蛋了,还是这些作料,不放茶叶,放点卤肉的汤汁,那就是卤蛋,开水后,放入打开的鸡蛋,那就是荷包蛋,再放入点醪糟,那就是醪糟鸡蛋或酒酿鸡蛋。鸡蛋羹也是很多人终身喜欢的菜肴。鸡蛋羹的核心是火候,不够,鸡蛋还有蛋液,太过,鸡蛋羹呈蜂窝状,口感不好,合适的火候根据各家火旺的程度,需要自己去积累经验。最简单的鸡蛋羹就是鸡蛋打散后只加点水,放在锅里蒸,或者再少许放点盐,也可以不放,蒸熟了后放点生抽或美极鲜酱油;有人蒸鸡蛋羹喜欢放点葱花,或者鲜虾仁、蟹腿肉或者蛤蜊,还有人喜欢放点炒熟的肉末,也有人喜欢在里面放点青菜;我吃过一种鸡蛋羹,打散的鸡蛋与少许奶酪丝搅拌在一起,放点盐,蒸好的鸡蛋羹有股淡淡的奶酪醇香,我还见过鸡蛋与番茄沙司搅拌在一起蒸的鸡蛋羹,可惜没尝,不知道味道如何。. p, M6 d, l! q; P9 U) }; w( V

    9 G- h+ S2 J6 k8 e% B7 u  v荷包蛋 6 h$ J& |( B- i! J

    8 y6 D' b9 M* C- M鸡蛋的炒法就更多了。很多蔬菜都跟鸡蛋搭配,人们最熟悉莫过于西红柿炒鸡蛋了。这道菜已然成为中国的标志菜肴,不过要炒好可不容易,鸡蛋炒成固态后,要先放入葱花——葱花是鸡蛋离不开的“宠物”,两种食材味道中和起来非常好——炒出香味后放入西红柿翻炒,先放点糖,减弱西红柿的酸味,差不过快出锅了,再放盐,早放盐容易把西红柿的水分挤出来,炒好的菜不好看。其次,人们常见的还有鸡蛋炒韭菜。如果单单是炒菜,鸡蛋除了和韭菜、大葱、青蒜搭配外,与其他叶子类蔬菜好像不是很般配,倒是和黄瓜、莴笋、柿子椒、青椒、山药、菜花、洋葱、茭白、西葫芦等很合得来;如果是汤菜,鸡蛋跟更多的菜都搭配,不在乎是白菜、小白菜、荠菜、菠菜、芥菜了。鸡蛋可以和黄豆芽一起炒,放点细粉条,加点酱油更好吃了,但是和绿豆芽好像不是很般配。鸡蛋可以炒土豆,但是最好不要放醋;如果是土豆片怎么都好,如果是土豆丝,最好炒得绵软一些,这样两种食材的味道更加中和。鸡蛋炒木耳、炒泡椒现在饭馆里也很常见。鸡蛋与豆腐和豆制品炒或炖,都很好吃。鸡蛋和很多动物类食品也很搭配,鸡蛋可炒虾仁,炒蟹腿、炒银鱼,也可以和略微腌制过的猪肉、牛肉一起炒。鸡蛋还可以炒饭、炒面;至于面条,无论卤面还是汤面,都可以有鸡蛋,我还吃过用鸡蛋做的炸酱面呢,味道还行。; l: O( E$ @: \0 _- @9 p" @

    8 o! b8 p* g1 t$ P  k; ]* z  Z% q黄瓜炒鸡蛋 0 s4 j+ I! x/ X) W% H9 z+ r

    8 J2 K2 v: y' W鸡蛋还可以红烧,煮好的鸡蛋,切两半,红烧樱桃萝卜或者土豆,都挺好吃的,卤鸡蛋烧肉、烧排骨、腔骨更是常见,红烧鸡时放几个煮好的鸡蛋也不错,红烧牛肉很少放鸡蛋。鸡蛋与鱼的关系比较疏远,除了上面提到的炒银鱼,我没吃过、也没见过其他鸡蛋和鱼一起加工的菜肴,无论是蒸鱼、炖鱼还是烧鱼,好像没有放鸡蛋的。煮好的鸡蛋可以拌凉菜、做沙拉。鸡蛋更可以做馅。无论是上品的三鲜馅饺子,还是普通的蔬菜饺子,放点鸡蛋都提味。鸡蛋和很多蔬菜都可以结合起来做馅,除了人们常见的韭菜、西葫芦、柿子椒等以外,鸡蛋和白菜、小白菜、胡萝卜、萝卜、芹菜、芹菜叶等,甚至豆腐,做出来的馅都很好吃,应该能得到素食者的喜欢。中西蛋糕则更是离不开鸡蛋了。鸡蛋还是很好的烹饪辅料,蛋液具有较好的粘合功能,软炸虾仁、软炸里脊、天妇罗、炸藕合等需要放点蛋液,才有更好的包裹;做汆丸子时放点蛋液,汆好的丸子不散。, q/ _3 S" A/ f. {0 s% N4 B0 ~
    + T+ H; p. y' s3 J4 r5 ?* i
    鸡蛋伴随人的一生。婴儿最先吃到的非液体动物蛋白就是鸡蛋,很多婴儿还特别喜欢吃鸡蛋黄,蛋黄的味道显然比蛋清醇香,而且蛋黄富含卵磷脂,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在婴儿的发育中,鸡蛋的作用渐渐替代了牛奶。从煮鸡蛋、鸡蛋羹、鸡蛋面到煎鸡蛋,有些婴儿随着逐渐成人,也许最终放弃了牛奶,但是从未听说有谁放弃鸡蛋的。不少人到了临近生命的终点,其他动物蛋白吃不动了,但是对鸡蛋还能消化和吸收,鸡蛋延缓了一些人的生命,成为一些人的临终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16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