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9-11-25 13:44 |
---|
签到天数: 129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签到九年
|
楼主 |
发表于 2014-2-2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寺庙烧香拜佛的讲究. `7 P& Y+ q/ F+ r! `) m9 B/ F
0 I' g# i5 c9 O: [+ `
1.不是必须上午去 全天什么时间都可以3 S5 f) Z" m# K0 b
3 _, P% ?8 z6 m4 [
2.烧香 :( \3 _, h! j. n- S9 u2 k0 e
* M% i$ x# l4 t) y9 h/ U# h上三炷香 带者恭敬心 至诚心" T4 T# i, j$ r" o, L# G, t7 ~' e
- z5 d3 S, ^: M7 l' k! c ?3.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5 s% s. q& D q& p4 E
2 _& w$ E& d* j/ t" c1 O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 _+ m" m# a4 w: a- b X t
! F5 y$ K1 ]" b$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 y, N/ _. O! ?
# U& j; h, b2 J% B$ a9 x( B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5 e& s9 w" f4 ]. _" M
) c. C+ v0 C$ x6 r, v- |! v0 v) I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 e! ?- M) \, Q t. T
' L7 T* s) L2 E( L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 W+ s4 l+ b! u% |1 g
, I+ [6 ]% j* i8 q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佛教的香) _9 |0 e Y9 c2 l( |2 J
3 B) z7 c8 q* p$ _& s6 |佛家认为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
5 x& f7 y8 M& U5 v: H9 `2 O( @5 b9 g: e z" ^" b, Z
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k( v; |2 A9 Y- D
. B c" M: L0 J0 Y! c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为最殊胜的供品 。
6 K- _! t1 K, e8 D4 S( a8 s, S& }, R# M; ^6 {& ]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几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家用香辅助修持 。
7 {5 B& o& x+ N% R/ s
# f B8 T9 `" W8 B佛家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而且好香的气息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若能亲近多闻,则大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1 G( w/ V: m& x; N* l* Y
* n5 _5 l7 O! d6 P
4.参观游览寺庙要懂规矩
5 G5 T0 w8 J0 E2 h' f1 c1 ^" D! ~4 S& E! `. Q q
名寺名庙,分布较广,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
; s/ j/ @, g+ R, e, v
3 L, o; ~3 J$ d* v4 c( r9 W一忌称呼不当
2 _! R, j0 F: \* d
1 Q" r8 }1 J9 W8 v( O7 E' L, K' X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二忌礼节失当- [; w$ ~5 r0 F; A7 a0 z- q
/ ~' H* r8 P0 h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 g9 H A0 ^# |% U1 w, J. u4 n
& f6 ~3 n! Q0 e$ Q8 P; ?9 y三忌谈吐不当6 ^" b. j7 c3 F9 M# z& [/ a
, k1 V- q1 y* Q& v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 Z! m9 b X- |" O" H9 X: M% A' o% L5 x7 n% j; M* V% T. }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8 p4 o- i0 K$ O" ^/ Q9 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