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查看: 1755|回复: 2

[其他]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4 08:38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5-12-23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故宫养心殿燕禧堂的槅扇上,至今还挂着一幅《九九消寒图》,题曰: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9 E: ~5 Y& s# M4 g3 T1 q% n0 B

    * d& r$ ^) ~. I9 D 48310950_1.jpg 6 l& z/ {6 x! K7 Y
      H! T# g. P- c) m+ P& A
    为何称为“九九消寒图”呢?那是因为《九九消寒图》上那九个字都是九画,从冬至交九开始,每天一笔,写完共需九九八十一天。从“伸不出手”的一九二九写到九九,便是“九尽桃花开”了。再往前走,九九加一九,就是“耕牛遍地走”的春分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也抖掉了身上的棉衣棉帽,扶犁下地,春耕开始了。4 S! e2 \+ E7 r" P; E7 s4 U2 F

    ; M7 J, }4 [: L% `7 d想那漫漫冬夜,夜永昼短,长夜难耐,枯坐斗室的人,如亭前的枯柳一样,咀嚼着难熬的岁月,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啊。幸好还有堂前的《九九消寒图》,“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如炉火,如暖阳,如嘱托,照耀着寒冬中的人们,让冬日里多了份亮色温馨。垂柳都能耐住寂寞,等待春天的消息,人还有什么怨言呢?气定了,神宁了,坐下了,写一笔,冬天不就过去一天,春天不就近了一天了吗?“珍重”二字,如恩师教诲,如春风化雨,语重心长。一笔笔写来,日子一路走过,生命也如灌浆的种子,经历风雨的历练,愈加饱满坚挺,等着冬尽寒消。
    / F/ h, e6 g! q/ [) v% v
    & ^% Z. |. Y9 l2 O“写九”消寒,始于清代道光初年。随着满汉文化的日益融合,填写《九九消寒图》这种岁时风俗,在宫廷中颇为盛行。道光皇帝亲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空心字,每个字都是九画(繁体),让大臣们逐日描红填写一画。填写完九个字,便“九”尽春来。据清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据韩愈《毛颖传》解释:笔受封于管,号“管城子”。“管城子”乃笔之别称,寓“笔成春满庭”之意)。”内值翰林诸臣,每年冬季都要填写这种“九九消寒图”。先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描的消寒图,该图四周采用木框插榫而成,并裱以纸绫。其“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寓迎春之意。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届时由室主人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字九笔,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 P& J  v/ j, V5 C: r0 u, H
    & o! Z! j$ \4 l2 [5 N每日一笔,看似简单,但要坚持下来,那就不简单了。可以说练习“消寒图”,是对人耐性的历练打磨。闲了写一笔,忙了仍要写一笔;高兴了写一笔,郁闷了还要写一笔;身强体健时写一笔,头痛脑热时还要写一笔。笔笔都能坚持下来,而非一笔写完,那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这就如同负重登山,初极轻松自如,但及至山腰山顶,体力透支,力不从心,全靠毅力耐性来支撑了。坚持下去就是柳暗花明,一览无余;坚持不了,则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由此,这八十一笔就仿似玄奘法师历尽劫难,终成正果。任何路途都是初极狭,才通人的,但过来的都是虔诚人。: |) K1 v6 M; `0 [/ }8 [6 m

    , L( D- |4 T* M8 c  I2 ^/ h空寥乏味的一天写简单的一笔,简直是小口品啜佳醪,意犹未尽。因此,人们便在描完当天的一笔后,再用其他色笔在笔画的旁边再记下当日的天气冷暖,阴晴圆缺。如“亭”的第一笔记下“今日风”,第二笔记下“朝晦晚晴”,第三笔“先雪后晴”,第四笔“晴暖日”,第五笔“风骤雪疾”……风风雨雨,阴阴晴晴,就填充了每一个单调枯涩的日子,使时光饱满坚实,如粒粒新鲜果蔬,青莹可爱,而不再生涩板滞了。有记得更详细的,如:“春”字第五笔记下“终日凉风侵骨,小雪霏霏伴风来”,还记下“清晨阴冷,过午后方见日。祭灶天凉糖瓜入市,腊月正当廿四日天光阴冷万象更新。午后起寒风,尘沙扑面目”“今日晨炊,米羹犹香”“室童盈轩,童颜可悦”。则眼前的每个冬日又活色生香,日日澄明可喜了。犹如古人开微博,家长里短,不绝于耳,烟火世俗,暖气充盈。而记下“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时不我待”,则是古人在砥砺志节,惜时苦读了。# Q; e* B- I9 q. A, I

    2 t' l4 ~6 D4 n9 q6 ]& v/ w  y这样,消寒苦趣中有了乐趣,冬日的蛰伏是修炼、坐禅,漫漫长日,荡尽了心性中的浮躁,返璞归真,内心坚定。正如“寒凝大地发春华”,一冬的枯坐卧薪尝胆,是为将来的化蛹成蝶,为来春的一树繁花。# q4 X+ }4 r- ^; h- K

    9 ]! k- m/ u# Z0 m- i1 q9 f九九消寒的方法传至民间后,有写作“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的,也有写作“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院庭春染幽巷草垂盈”的。都是谆谆的告诫,词诚意切的,而又都笔底含“春”,因为“春”是希望,是盼头,是寂寥严冬里熠熠的灯盏,能照亮来路。有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在我们前面,还有什么耐不下心性,不内心温暖、激情充盈的呢?
    / s% Q7 |; q* ~. ?+ C
    0 s3 [" A  C( U' A7 T
    $ C! W" l0 |  A) M/ _, z" l
    * x# _5 r$ Y4 r, n4 K来源:济南时报5 o2 R# E. z+ [* z. l7 t

    & R% C1 S: E0 f, g3 N9 O% h5 z! r3 G- p' }: I; i* R
    # ^6 i, e3 z2 W- l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4 08:38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3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8 d* S: y/ F0 p9 F6 F

    : [3 x% r$ }6 G$ d+ V  V4 F6 h( n 203fb80e7bec54e78aaaeb56b9389b504fc26a30.jpg 7 y" S1 H5 f7 B' r' y1 |9 g

    0 H# d7 A" x8 j此外,也有些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U& S' j  U/ D$ e& c

    ( z' D1 s# M0 R* \6 n3 m九九消寒图,汉族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汉族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 v2 @( ~0 K5 H! \) q8 ~( t
    7 k1 Y  l8 f) l/ P: a* I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汉族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等的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 N. B% F/ |/ ^( ]1 J* f. T/ x# Y6 }& _6 s
    86d6277f9e2f070827fc1647e924b899a801f2ff.jpg 4 B# ]3 ^2 x1 d. C1 O/ d
    7 A# H% h5 D! n: o

    . S/ s! E2 ]. H6 C
    回复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9-7 15:31
  • 签到天数: 16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签到六年

    发表于 2015-12-3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艺+浪漫的古代人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15 01: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2025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5779 days (15.8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