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5-7 07:00 |
---|
签到天数: 4469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音乐人马世芳被称作“台湾首席文艺青年”,他的父亲是作家亮轩,母亲是有“民歌教母”之称的资深广播人陶晓清。《耳朵借我》是马世芳继《地下乡愁蓝调》和《昨日书》之后在大陆出版的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专讲华语歌坛的文集,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李宗盛、伍佰、“魔岩三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借马世芳的文字勾起一代人的回忆。
4 i- J- r5 s9 Z6 }: o1 C% Y# v* w/ z, {9 q& C
一、罗大佑戴墨镜 那是因为怕羞
+ }$ S( g5 B3 {# C' g- U4 B# h3 P- x& ~
8 ~' q- k' E: |8 h# ]/ \
2 u9 r# h e$ Z5 q
1983年除夕夜开始,罗大佑连续两年在南京东路中华体育馆(台北“小巨蛋”的前身)办跨年演出,成为台湾第一个办个人摇滚演唱会的歌手。那年,马世芳13岁。“我记得一身黑的大佑踩着那双白灿灿的阿迪达斯球鞋,记得他一曲唱罢顺手把铃鼓远远抛向观众席,引爆满场欢呼,记得全场大合唱《未来的主人翁》,那时这首歌还不满两岁,上万观众跟着他合唱‘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E) G# i/ ]" V4 F8 e, k
- L1 g9 B( H5 S2 F) p+ u
罗大佑最著名的标志,就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分昼夜永远戴一副墨镜。这副打扮可不是为了装酷,罗大佑亲口告诉马世芳:戴墨镜是因为他怕羞,不习惯和众人目光交接。. ^; s" `) a/ W2 H3 D
6 `4 M; l0 ^4 |4 g
2001年,台北“小巨蛋”的舞台上,57岁的罗大佑唱了三个多小时、三十几首歌。罗大佑的歌词,恐怕是中文流行乐史上最难熟背的一批文本,但他坚持不用“提词机”。因为“人在舞台上,得把‘安全网’撤掉,把自己抛进那带着几分危险的状态,才能保持警醒”。! H4 L4 h( L& B+ k
# \7 c. A' d% B二、李宗盛成名 再也不用送瓦斯0 a6 @' W; v r9 ~7 R
6 z5 r2 I/ o8 J- V7 P' {& ^
; a5 E) n, x2 J3 \+ u
5 K% s- c1 j0 n4 \ q1986年1月,李宗盛终于在滚石唱片出版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这年李宗盛28岁,早已不是“新人”。
2 C* ?, O5 S, F. T& B2 V2 [ G3 |, Y2 e
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还在“明新工专”读书的时代,就加入了民歌组合“木吉他合唱团”。那时他一边混音乐圈,一边还得在父亲开的瓦斯行帮忙。8 L/ V; A+ d; |$ c& R, p
1 V C- C9 ~ ^( f0 J1 T有时要去民歌餐厅赶场,李宗盛跨上摩托车,背着吉他,瓦斯桶绑在后面,穿行在台北北投的巷弄之中。那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再也不用送瓦斯。: `% C% V' y7 M! p5 C9 z
: b* G# c2 o B0 j( n$ E. ]# R
《生命中的精灵》这张专辑,就是在北投那间瓦斯行楼上的房间里写出来的。那些百转千回的情歌,都是献给同一位无缘的女子。李宗盛的哥们儿,后来创办“魔岩唱片”的张培仁,当年才23岁,在滚石宣传部上班。据他回忆:当年去探望小李,两人挤在那个小房间,李宗盛抱着吉他奋笔写歌,张培仁则在旁边百无聊赖玩着任天堂红白机“超级玛丽”。小李每有新歌写好,便现场弹唱给他听,唱到动情处,往往痛哭流涕。5 R6 Q! ?+ x1 Y3 C# b" Z G! Q
( g q7 w' A5 q6 M李宗盛终于等来了机会。1983年,民歌手出身、演唱过《月琴》的郑怡将要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原本担纲制作的侯德健忽然撂挑子,丢下一堆烂摊子。时年25岁的李宗盛临危受命接下,成为他生平制作的第一张唱片。
" m% W4 V( H3 d( e2 `* P5 {6 v
( h# q0 K0 U* H" @& b- S1 F$ o后来,这张《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专辑大获全胜,李、郑两人合唱的《结束》红极一时,而那竟是李宗盛最早发表的歌曲。
( B. j2 V# Y* }3 J1 K# }7 o: c$ c U8 ^. `
三、陈升录歌 酒杯就没有空过
& A3 e" g8 P4 v# U( R! Y8 W
5 }9 I" U& J5 z8 d) V* W" @
7 |1 I9 N& Z# N5 G- e
9 M0 s! ^3 X8 p3 [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升在酒吧走唱,经常喝得烂醉,往往得劳动酒馆老板上去苦劝,他才愿意下来。有一次陈升唱得严重超时,耽搁了后面上场的重金属乐团“刺客”,“刺客”不爽之余向台上比了比中指,伴奏的伍佰这下歌也不弹了,冲下去和“刺客”打群架,乐器踢翻一地,双方都挂了彩。这一场架,后来在众人口中屡经渲染,成为台湾摇滚史的经典一役。6 B, G; j7 m6 v+ w4 k' n; o! u6 b& _
0 r; f& N. j. b1 ]
1992年,陈升和伍佰一起灌唱片。那天要录的歌是闽南语老歌《可爱的马》。伍佰和团员先练了起来,只等陈升一到,拉进去和伍佰配唱,就大功告成了。
1 \2 l& }$ g B, h$ q# B, D: [8 G6 Z5 U J
苦等多时,陈升终于到了。正要开唱,他说怎么可以没酒,叫人去买。很快录音间便有了好几瓶高粱。陈升用小茶杯装了酒,叫全体团员包括录音师都一一干了,再斟满,再喝,再唱。很快,所有人的脸和眼睛都红了,站着坐着也不大稳了。键盘手“大猫”弹出了夹沙带泥的嘶嚎,伍佰手中的吉他也传出凶狠狞厉的啸吼。; e5 b7 W8 b9 W. U7 K" d8 E
, I% a! h% T& ^, ?, q+ s
原本预计傍晚结束的录音,延长到了深夜。陈升手上的酒杯没有空过,兴致也愈来愈高昂。他让“大猫”改弹平台钢琴,告诉他:要“像一个一辈子都在当小学音乐老师的钢琴神童那样弹”。等伍佰和陈升进录音室正式配唱,陈升比手画脚地吩咐“手摸着心爱的马唷/不觉珠泪滴”,一定要唱得手上感觉到马屁股的毛才行。
% ~. W9 \. R" L
% n* H; [7 N7 u# M- _7 @; l最后陈升把所有人包括录音师都叫进去唱和声,几番折腾,终于大功告成。大家围在音控台,听录音师回放整首歌。陈升已经醉得平躺在地上,双眼直勾勾盯着天花板。' v% n5 [. z w/ x. h; t
4 |. G. I8 Y8 q) f2 b. D/ \0 H四、采访张楚 后悔没多买两包烟: U, }4 i& N1 P+ r- u r& U& X
- }8 A' W% r( e0 f0 U+ T
- a0 {: R! S) Y0 g" i! D2 |. Y9 S* ~
; e" N) c2 H& w* j2 [
1996年2月,马世芳第一次探访大陆。正是“魔岩三杰”张楚、何勇、窦唯的鼎盛时期。: V3 a" L, e! I
+ Y& g/ X/ x: G$ O% k/ V9 Z
他先去和“魔岩”的制作人贾敏恕碰头。到了酒店房间,一屋子人正开着会,烟雾弥漫,都是北京摇滚的头脸人物。正事谈得差不多了,马世芳趁机请一位哥们儿聊聊中国摇滚现况,那哥们儿叹口气,喷口烟,说了几个原本穷途潦倒、继而暴起暴落、最终疯了傻了的北京滚客的故事,都像武侠小说里走火入魔、结果废了一身武功的悲剧。
7 O: I( N+ q3 J& w: i7 z: M7 M0 w: ?, N% p
马世芳借了DAT录音机和麦克风,约好采访张楚。张楚瘦瘦的小个子,眼神忧郁,然而歌声极其苍劲,专辑《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正版加盗版卖了不知几百万张,诗歌被无数青年背诵传抄。时间到了,张楚独自搭公交车来,在饭店楼下被服务员认出,缠着签了半天的名。楼上,马世芳把麦克风摆好,还跑到对街的摊子买了两包烟。
0 `) m7 z0 v4 y, O
" T) ~5 X8 H0 c9 @, H+ Q6 x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失败的采访。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谈了两个钟头,大多时候,杵在中间的录音机就空转着。马世芳后来回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采访。他对我提的音乐环境、创作前途之类巨大问题,都没有现成答案。他愈是耐着性子回答,愈让我觉得自己的问题非常愚蠢。
% B' X/ _; G3 g5 k$ S: ^% s) k6 E% T& m
两包烟很快就被张楚抽完了,没有了烟,他的神情有些焦虑,老是望着满出来的烟灰缸。马世芳很后悔,没有多买两包烟。
4 e9 n$ ~ c( @$ j
- K8 N$ J A4 I2 w1 o+ x五、何勇有多勇 抡起斧头抢母带
9 L- E+ ?7 W2 E7 M9 P
: Z( {: L% Z/ a6 u2 y9 M
) t- W% ^$ Y b0 ?) L
0 x+ v" X2 U8 x0 }& G9 M ?当时北京的摇滚演出多寄身在外资饭店的酒吧。一天晚上有“面孔”乐队的演出,去之前,马世芳被告知:北京滚客脾气难捉摸,“面孔”和唱片公司有些矛盾,要是遇上了就别提你是台湾来的。还说,万一碰到何勇,更得离他远一点儿,他失控起来,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何勇当年抡着两把斧头闯进港资唱片公司、硬把母带抢回来的故事,早已成为传奇。, w) {1 ~0 R" X7 s! k3 @% f
H( `' Q; {0 g3 @1 d4 c
乐队还没开始表演,全场男女蹦蹦跳跳,场中央还有模特儿来回走秀,配乐是崔健名曲《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曲罢清场,“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进来了,戴着毡帽,竖着大衣领子,双手揣在口袋里,低着头,绷着脸,眼露凶光,仿佛憋了一身的气,正愁没架可打。
( J6 _9 ^: G- v, Z4 r- u: A
: i% {& @' G9 }8 p; }所幸一夜无事。当时“面孔”刚发了新专辑《火的本能》,声势正旺。但为了版税问题,他们和台湾制作人方无行翻脸,竟然劫了他的车,押着老方回家,把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再没多久,这个乐队便解散了。; [, Y5 `7 F9 M1 e
% S, Z4 b+ W- n0 h! v1 ~* j6 L
14年后,马世芳重访北京。“草莓音乐节”现场见到何勇演出,比当年胖了一大圈,一脸和善,在舞台上奋力跳跃,认真取悦底下比他年轻20岁的观众,当年那个满身杀气的青年早已不在了。而那卷访问张楚的录音带,做节目也没有用上,一直摆在老家房间角落的箱子里,“十几年了,我始终没敢拿出来听。”马世芳说。2 [' M9 |$ D7 f* L) c
0 `* }8 @( c; k' o1 W% B5 B# P( ~3 ~ H" z) V1 C
3 X g; X. i* h( z8 y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