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0

谁是荆柯刺秦王前在易水河畔等待的那个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2 17:13
  • 签到天数: 44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6-1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记》之《刺客列传》,司马迁写荆轲刺秦之前一直在等一个人:“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太子丹等不及,几次催促荆轲,荆轲很生气:“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但他等的这个人始终没有出现。荆轲没有准备好,就负气出发,留下行刺失败的伏笔。8 s1 _5 o2 v# S9 M) g

      d, \+ k3 C/ X& D" x. d- _, v: M6 D) ?% m. w8 Z- _) r5 g8 J
    f10b4d77a1644996afe496abd4ea5ee3.jpg . s2 `9 u" }& t3 g- c

    / i4 }& R8 g) }3 T2 J他到底是谁?文中并没有讲,其它史书也没有记载。有人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是荆轲胆怯,为拖延时间随口编造的谎言。以荆轲的为人,不可能如此。这个人肯定是存在的,否则不会多次提到他。
    & }. N, S! X9 L1 k2 ~; t  I4 {- K! ?/ R& b8 D5 w, [+ n
    9 \; L2 B/ j9 Z5 ?0 A
    太子丹配给他的助手秦舞阳,尽管“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实在是地痞流氓之“勇”,非大智大勇。在秦廷拜见秦王时,“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要不是荆轲自然一“顾”,轻松地一“笑”,得体解围,恐怕秦廷搏击的大幕还没有拉开就已经谢幕了。荆轲的行刺功败垂成,与助手秦舞阳关键时刻的“色变振恐”,有很大的关联。因此,荆轲等待的人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 ~$ }7 Z1 A9 X( a7 p9 R6 E8 v3 S3 }

    - {1 Y/ d$ f* G, d* W- z* s" A% ~: g# D
    一是与荆轲交情深厚,能以命相托;二是要有胆量,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三是要武功出众,关键时刻能助他一臂之力。 7 {7 v5 B, {- q& x+ y  w

    ) v  p6 @) a3 p6 b& v* @  ?+ C  O1 o2 h  @( c0 |8 `( h6 G# F
    第一、高渐离0 n4 [9 Q8 W$ ?/ J- R5 }! E

    7 X4 o8 m3 [) s$ D% v
    ( L0 e) C: @6 |( L% I8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高渐离,因为他和荆轲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铁哥们。荆轲刺秦失败,被创八剑,含恨而死,高渐离为了替友报仇,用铅置于筑中,去击杀秦王,落得身首异处。高渐离为朋友两肋插刀,如果荆轲召唤,他一定前行。
    7 I$ _5 z" q7 S$ b3 Y: n
    6 O) Y* v/ ?! x, n
    1 ?% i9 T$ q( d) G% ?* B% r但“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就在现场,荆轲等的人自然不是他。和荆轲关系好,并且支持这一次刺秦行动的人有不少,如行侠仗义的田光,刚烈至贞的樊於期等,但他们为支持这一次行动,都自杀了,荆轲等的人更不可能是他们。
    0 A8 e9 S+ x1 s/ e+ o( N) X  R) H

    - ]# g& P7 @, A第二、盖聂
    # }% Z" ^  j& W% m4 x2 Q. _2 ^/ u  R8 f, I
    ( R+ V! C- B- E2 C6 J
    香港亚视拍的《秦始皇》,剧中认为荆轲等的人是盖聂。盖聂是一个剑客,曾和荆轲论剑。“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p( q5 `1 L) s4 L. @, Y
    + G% l1 W8 h8 @4 v  v0 A

    + {* k: T  H( W9 j9 q; X. [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盖聂用眼神把荆轲瞪走了,有人说荆轲胆小,不是真正的勇士,所以后面刺秦自然会失败。但盖聂再厉害也不可能超过秦王,荆轲孤身刺秦尚且镇定自若,怎么会面对盖聂一个人就怕了呢?
    8 \4 O. x/ g: y! {; g" |
      D' i* z' O! z; t7 R
      p3 c8 k% X* Z虽然论剑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显然不是害怕。盖聂虽名闻于天下,但一言不合,就怒目相向,心浮气躁,显然不是名家风范。有强烈自尊的荆轲与心高气傲的盖聂根本不是一个道上的人,他不屑于和盖聂交往。盖聂虽是刺秦的有力助手,但这等大事,非知己挚友不可托,以他们的关系,很难以命相托。
    7 D7 J5 F; p. D  o  T  a5 J( _4 U+ b

    ( A4 k" l: }$ d& f# ~2 A2 C第三、鲁勾践
    $ A0 b1 r: U- m" X- W( J- V- ^- X8 n0 `3 W% ^
    * u. h& f% t2 l% @5 B* c
    接下来写到了鲁勾践。鲁勾践也是当时的一名勇士,精于剑术。“荆轲游于邯郸时,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默而逃去,遂不复会。”博,古代的一种博戏,相当于今天棋弈。话不投机,两人争论,鲁勾践破口大骂,荆轲默然而逃。荆轲如此的不堪吗?
    2 Q# X2 y- x9 a7 E  e+ V
    * M6 q. j8 G, o  ~" V5 \+ H' M$ r" i, j
    田光在推荐荆轲的时候,曾经对太子丹说过这样一段话:“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所以,荆轲对鲁勾践同样不是害怕,而是不屑。清代吴见思说“正欲写荆卿勇敢,偏先写其懦怯。知柔知刚,正见荆卿之品也”,荆轲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和鲁勾践“遂不复会”。
    - T0 J' H( C( V  e* Q  S& s  m  d) @, u9 T3 q1 V

    + ]5 I- m/ N* U5 J7 L: E荆轲刺秦被杀,“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囊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这段话也可以佐证荆轲当时留待的人不可能是鲁勾践。鲁虽然有高超的剑术,但荆轲没有把他看作同道之人——“彼乃以我为非人也”。“刺秦”这样机密的大事,不可能托付给一个不同道、不相干的人。
      h# I; u  K% o8 O( d7 f+ d5 V' C9 l! L5 D, [+ [" F6 c4 t
    ! A. a! L$ B; N
    第四、狗屠
    , C0 I  q% ]6 N' `
    ' T6 f8 N/ a$ O6 X# W1 j0 v9 a2 `
    实际上文中还写了一个人:狗屠,虽写得极为简略,不留意根本注意不到,但荆轲等的人很可能就是他,因为狗屠大致符合上面的三个条件。. ~/ \, T1 b" w& U5 u( P
    5 `' \% ]( D) _% f, U% h
    2 E/ j  f$ O/ p0 Z% `+ j7 P$ }$ O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狗屠就是杀狗的,身份比较低贱。但司马迁用语一向讲究,这里的狗屠是放在高渐离前面的,并且前面特加了一个“爱”字。后面又写:“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他们每天都在一起,可见荆轲对狗屠的喜爱,关系之密切,至少不在高渐离之下。高渐离能为朋友复仇而死,狗屠当不在高渐离之下吧。3 g: \! s& |8 V" v1 ?
    : w/ p' {$ N8 d
    - i7 \( B; Z4 p% D! a# T
    高渐离以音乐(击筑)而留名后世,狗屠也不会无一技之长,否则,荆轲不会与他交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荆轲的脾气、性格、志趣和品位,能和他“相乐”、“相泣”与燕市的狗屠,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杀狗者,胆气和本领不应低下。他很可能是隐居于乡间一位高人,这样的人,司马迁在《魏公子列传》中“窃符救赵”写得更加详细:1 @+ s, t' \) X

    $ s  F+ M/ @* `. ^
    # L; X& x) N) b, ]文中写到魏公子多次去拜访一个看城门的老头,名为侯赢,虽衣衫褴褛,但实为超世高人。公子最终能窃得兵符而救赵国,全靠了这个人。文中更写到侯赢还有一个朋友叫朱亥,正是一个杀猪的。公子在侯赢的指引下,多次去慰问他。最终,朱亥和公子一道去了边关,“袖四十斤铁锤,锤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你看,这个朱亥有着怎样的武力和勇气?现在这个狗屠,也应该是和朱亥一样的勇士,至少在关键时刻,会比秦武阳表现出色。
    $ M. T5 s+ _: _+ e9 |
    : q; i9 f" G! m$ h& y% \  W! [' H7 K/ s5 G; P& L" b$ y4 k' G" }
    这只是我的推断,因为时代久远,已经很难找到记载相关事件的史料。在荆轲刺秦失败后,秦始皇命人追杀太子丹同谋,所以荆轲的朋友死的死,剩下的都隐姓埋名,无踪迹可循。, d, }8 d/ p$ U. y' P
    9 F& l0 @5 v$ R3 ], l
    (文章来自网络,转发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 )
    ( N! P# s2 ?  I2 n# I% @8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3 18: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