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11-4 08:28 | 
|---|
 
  签到天数: 4601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篇:境界& ?! E8 G8 @. ~' O0 l% t7 o 
 
* ^) B5 ^9 ?4 y' c4 g作者:皇甫江 
: o. x8 o9 o8 M- U( F* r; t9 _/ X, V 
作为一个热爱自己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中年人,我对绝大多数时代汉人的精神充满自豪和崇拜——基本在民初之前,严格说推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结束。譬如说,过去和现在的人们对追求成功和成就,但标准却不尽相同,当下所谓的成功多集中在事业和金钱,其成就是以数字的多寡来衡量,可谓看的到,摸得着,便于攀比。而之前国人则没有如此直白,除了政客外,作为社会中坚之文人的价值观固然多集中在思想、文学、艺术上,脱俗、高贵而飘远。而武人亦不弱,除去精通文字和策略外,更将生命和热血浸洒在强兵、御敌、征夷和建功之上。当现在的大学生甫一走入社会,就考虑结婚买房开始蜗居的生活时,我常常想起不足24岁就病死在边塞的霍去病,这位生于二千二百多年前的青年,未满十八岁就主动请缨,远征令汉朝变色的匈奴,仅四年后,就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从此成为中国历代兵家人生的最高追求,终生奋斗的梦想。汉武帝前后赏赐他食邑一万七千多户,官至大司马。其中的一个插曲是,武帝特意命人为他在长安建造了一所精致的住宅,叫他去检阅是否满意。年轻的霍去病坚辞不受,朗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I) [6 M8 d$ M9 b  ]$ Z- Z+ y' ^* b/ y" n! ?; `" n 
这完全是价值观的不同,更是境界上的超越,让后人扼腕,今人汗颜!事实上,不为豪宅美室所动者,古人多矣,南宋抗金名将,一代词宗辛弃疾中年后被朝廷排挤,但即使下野后仍然希望金戈铁马,渡江杀贼,他也留下了类似的名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q$ \# a0 d( y0 l, A" [: i/ e+ i, x6 r" u5 V 
在一套公寓成为市民的奋斗梦想,一座别墅成为中产的奋斗目标,一幢豪宅成为富豪的奋斗成果的今时今日,除去市场和经济等外界的压力和诱因外,国人是否要各自反思一下自身的原因呢?; A: Y+ l9 J3 V( c 
 
" R: Z+ S( s& ]" i2 u" a5 ~# ^( }曾经逝去的国人对于人生追求和人生成功最宝贵的标准,就是“境界”二字,可惜被大多数今人所遗忘、不解,甚至放弃。 
& N7 d$ z; p# x  y3 w  A9 W  Z% _/ ?* I) Y) o, H 
少年时崇古,读王国维,最为深刻的被他的“境界三段论”所折服:. y3 n! q3 |/ a 
! `: Q. j- ]% k- k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 o0 A+ G# Q# K* ~& o  U5 D7 U2 u5 d" B$ D1 X 
王国维认为第一境界的原意是说,西风黄叶的残秋时独自登上高楼远眺, 山阔水长,望断天涯。可以理解为,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高远的立意,同时经受的起寂寞和萧瑟。 第二境是说一旦目标确定,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因为一切并非是轻而易举可得。第三境界是说:当专注精神,反复追寻时,自然会豁然贯通,水到渠成。但是这种成功却是孤独的,并非被灯光围绕,更多是繁华销尽,浮躁渐去的坦然。    
- y$ {' _$ r( m$ ^# _ 
9 @# Z, Q' i) Z; _4 m: e对于这样的境界,洒家自少年时就深以为然,也许是年长之后,始终未能脱俗的原因吧,身体逐渐发福,酒绿红尘多过灯火阑珊,一直无法达到,但这却是内心深处一直的追寻方向。; D! r1 Z# `9 J! a0 `$ ~ 
$ @' _- H. A& } 
青年时尚武,学李振藩,白天模拟他的“截拳道”,晚上读他的英文武术笔记。读到一段。读到一段话时,击节称道: 
1 P# A7 K8 q( S: ^' A6 ^8 P) |" |+ `. \! ]# X2 w% G0 E( G2 ^7 j0 C 
未学拳之前一拳只是一拳,一脚也只是一脚;学了拳之后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也不再是一脚;然而最终一拳不过是一拳,一脚也不过是一脚罢了。# G- C6 K1 f2 z' {0 c4 } 
- p9 X: N0 h) x 
我个人认为李小龙这段话不仅代练习武者从无知到有知再到一个高层次的过程,更代表人生的境界。以亲身体验,刚学拳时力求基础扎实,动作正确,一拳一脚反复操练。直拳和钩拳固然因角度不同,击打部位不同,所以用力不同,就连直拳和直拳之间也因前后手的距离,击打的意图,力度区别各异,因此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每一拳打好,每一腿踢到位。逐渐的,功利提升,带上拳击手套后,由胆怯到自信,由单拳到组合拳,由拳脚分离到拳脚配合,到也经常在擂台上打德花团紧簇,博得不少叫好之声。然而,遇到真正的高手,还没等开始表演,就被对手一拳KO,或者一腿放翻,正如《水浒》中被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一棒打翻的少年九纹龙史进一般。虽然后来在拳击上拿到北京市业余赛的冠军,但青年的我后来因特殊的原因放弃了这项挚爱的运动,始终未能达到真正国手的水平。不过洒家深深明白最终一拳不过是一拳,一脚也不过是一脚的意思,真正的高手,身经百练和百战,对阵之时,完全以实力取胜,看准时机,一记重拳就可以解决对手,并不需要太多的花哨。9 p5 e) z2 {5 d5 K- B4 m. k5 W 
 
7 v- h. j, v; \) P4 S% h' F李小龙,一个身高仅174厘米的香港青年,竟能在短短的十年之间,成为国际武学泰斗,我想,他内心一定有个强大的宇宙,与现代人的“小宇宙”不同,那一定是个浩瀚和深远的宇宙,至少是有三重境界的宇宙。0 m- |: J. c+ v3 K3 X; R' G* I 
1 P& A. `9 k) ? 
其实,名眼人应该已经看出,李小龙的三段论充满禅宗的意境,事实上,早于李氏,早于王国维,远在宋代的东坡学士在参禅时已经参出了“三见”的境界,也是禅宗的三种境界。 
. l: Z$ T( ~* x) A. K" e, }  c 
9 H2 W2 b8 f: k' H2 ]1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5 t) {( q0 \* a% j" A& j/ N“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 _  Y4 D& t. @4 r- m“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 _2 U0 E- E5 u, ^- |6 {8 d0 | 
 
' M) Y$ r1 s& K" K) l洒家不用解释太多了吧,聪明的你。    
( o4 I; g  V" u8 G+ c9 K3 B: Z; A4 G; u+ F  ^8 ? 
饶回奢侈品吧,刚接触时,奢侈品是奢侈品,重点在作为形容词的奢侈二字上,昂贵,精美,高调,绚目,充满吸引力而且颇有不可及之意。玩开奢侈品后,重点在作为动词的奢侈上,奢侈的购买,奢侈的行为,千金散尽,声势夺人,当然还要不断为自己的行为作出各类看似高档的解释,,是商家的创造,是匠人的心血,是质量的保证,是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生的奖励,是对生命的告慰,等等,等等。难道这些行为和理论是错吗?不错!对矣?见仁见智,还要见境界。3 Q. y3 f) w9 O+ O8 x6 C( ~4 } 
( P! m2 ^3 M  y 
关于奢侈品的第三重境界不必点明,因为聪明的你,应该有所领悟。不过有个例子倒很有趣,出自《世说新语》:西晋权臣王恺和石崇斗富,请王崇和一批大臣来家吃饭,席间亮出一株二尺高的珊瑚树,大臣们惊叹不已。石崇却冷笑着用铁如意,将珊瑚树敲碎。正当王恺以为石崇输了耍赖时,石崇并命家人搬来几十株珊瑚树,其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王恺这才知道比不过石崇,只得认输。当下的某些人认为石崇是故意炫富,把他比成互相砸XO的大款,实在是没有见识。事实上,石崇不仅仪表堂堂,风流倜傥,而且用情深刻。最重要的是,他才华横溢,光彩照人。在那个极尽残酷和血腥的时代,他把才华的一小部分用于对钱财的极度嗜敛,然后随意散去和打碎,他砸碎权臣的珊瑚,更多是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财富的不屑。这中貌似冲突的行为和人格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士人的财富观和境界。《古诗十九首》如此记录当时的信条:5 q8 _$ h$ }+ u7 g! f7 u 
6 t8 o/ f- V, \( z( A2 G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 W3 y$ w+ J5 v: J9 @* ?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3 C( O) N' J" d+ A, R/ q# a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6 B5 Z8 l5 g, n, F% [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 B+ i  b" l: ?7 ]: F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z3 V) G6 H2 j* Y9 \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 M+ I" }( K- f' k; v; C7 o 
, z! I2 _8 b+ E% C1 s- A如此铿锵绝决的诗句,有浪子和神仙的境界,有白金和乌木的气概。“秉烛夜游”,何等洒脱而又坚决的人生态度,汉人最高蹈的精神在这里被点亮。事实上,正如我的师兄蔡恒平所说:“在魏晋时代,汉人开始形成文采风流的审美价值观。隽朗的容颜,高蹈的言谈举止和必不可少的才学,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形成一种风姿。” 
4 f, z$ U% @: m+ H% a  u: X9 Q 
; f. P" C3 {& j3 i: i也许,这样的人本身就成为一种奢侈品,而这样的人如何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奢侈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