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8|回复: 4

知音遍天下,斯人独憔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22 08:44
  • 签到天数: 44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1-1-2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r8 `( ^* d- \4 ^6 r2 L% o
    * Y; b% ]! i6 R! t# X' Z7 @& J: @' P山青青,水碧碧! ~& p3 n( n9 ]  l& d: D5 m4 B3 P
    + ?7 Q( B, O2 w3 a; z0 Q2 k8 l
    高山流水韵依依
    4 V6 T  _9 O5 |0 I
    7 r$ V/ ?  J8 C" G! ^2 n* Z0 g  a# V; _人生难得一知己
    . j. Z- v# Q; _+ H+ ]
    ( x5 _( f8 E2 r3 w千古知音最难觅, k* u7 K' i- q3 B* s/ D- [& _6 f

    - f& J4 w, D9 w2 h将军拔剑南天起4 A  @, \& n# F" F

    # t2 |" d1 f6 `9 d$ v2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Z  L3 O- u* o! L& G& i6 g& a/ [

    8 M9 ^/ z' p6 U. |  ——电影《知音》主题歌
    " E6 [+ D/ q% c% w' H) B; v
      w) K, Q- M& h  I: K& G6 a在1916年的北京城,蔡锷与小凤仙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蔡锷抱病奋斗,舍己为国,在困境中奋起,在胜利中永诀,自然令后人感佩景仰不已。而小凤仙不过是个沦落风尘的女子,然而因缘际会,化腐朽为神奇,更使这个故事成了不可多得的人间绝唱。1 L, B. n  G* m; j
    / f! I7 M7 M: k, k, R
    他们的际遇与命运,在国难民危的乱世中,显得格外深沉悠远,能够满足所有人关于风尘侠义、英雄美人的幻想,以至于百年之后仍有不息的回声。电影《知音》那高山流水的曲调,简直要绕梁三日而不绝,将风尘情与烈士义的交融,演绎得如泣如诉,凄美无比。7 |+ Y1 _1 J* J' S
    ! y2 ]% F6 {+ R5 ~. Q" _" X
    昔时佳人,早就芳踪已杳。据易宗夔的《新世说》所记,小凤仙原名筱凤仙,十六岁入京师乐部,“工皮簧,善酬应,丰肌玉貌,笑颊生涡”。但也有资料显示,小凤仙本名凤云,原籍在湖北,父亲经商,家境富裕,但因被小人算计而家破人亡。光绪年间,这一家流落到湖南,小凤仙被卖为奴婢,然后一卖再卖,最后沦落风尘,在上海入乐籍,因为北京城南方的清吟小班受到追捧,所以也风飘柳絮一般被送到北京的八大胡同里。还有说她出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是清末的武官,落职后生活潦倒不堪,便将女儿卖给青楼。# G/ W8 ]% g4 f0 @7 Q6 X
    + p6 ^* D8 ^# E! E9 W* u; t7 B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归是一个命运多蹇、身世凄凉的女子。《民初史略》一书里则有这样的描写:“小凤仙…… 相貌乏过中姿,性情甚是孤傲,所过人一筹的本领则粗通翰墨,喜缀歌词,俾生成一双慧眼,能辨别狎客才华。都中人士,或称她为侠妓。”因为性情孤傲冷峻,在遇到蔡锷之前,她已经因为对富贵巨贾不屑求媚取宠而小有名声了。
    ' F/ D1 s1 z, b. Z) N/ m% S- N6 _. N: U7 j, S
    而当时的蔡锷,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蔡锷发动昆明重九起义,并担任起义军临时总指挥,民国新成,他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1913年10月,他被袁世凯召进北京,委以重任。
    , T2 H( X; G) b' P6 ~! I( S5 `
    / ?% Q  u% p5 ]& ^- i. G! Q/ ]8 O. m关于蔡锷和袁世凯,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蔡锷甫到京城,袁世凯便送他一件名贵大氅,亲亲热热地告诉他以后见面不必拘礼,穿便装就可以。第二次召见蔡锷时,袁世凯便叫上手下将官,自然全部着严整军服,自己也穿上大元帅服,想着看穿便装的蔡锷坐立不安的窘状。而蔡锷又岂是轻易受惑之人,他依然是军服马靴手套勋章一样不少。这一回合下来,袁世凯对蔡锷的为人也有了认识:这样的人对于自己来说,只可用,不可信;只可相敬,不可与谋;可以共事一时,却不可能长久同路。
    & o3 ~) O+ _" N1 j/ h5 Y" Y+ r9 {6 H" k* s- n" r2 B+ E' k1 v
    说起来袁世凯与蔡锷并不是打一开始就水火不容。相反,最早他们之间是互相赏识,惺惺相惜。清末新政时,袁世凯废科举、办新学、修铁路、练新军,着实做了不少实事,这些都让蔡锷印象深刻,所以他曾明确表示拥护袁世凯。在乱象丛生的新生共和国里,蔡锷认为袁世凯这样的能人一定能够匡扶社稷。而蔡锷在主政云南时所表现出来的才干和锐气,自然也令袁世凯心生敬意。蔡锷奉调入京后,袁世凯便将其封为“始威将军”,使他成为这一机构中唯一的非北洋派军人,薪俸高达五千大洋(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万元),十分的风光显赫。袁世凯还叫他的大公子袁克定拜蔡锷为师,为他讲解军事科学及为将之道,据说,袁世凯本想让蔡锷做参谋总长,以后再进一步升迁为陆军总长,但因此举对北洋军人的利益触动太大,才暂时作罢。% v: f- z: W' y* {; F! N' }% X
    # _( D. u; l$ C/ L. Q
    当然蔡锷如匣中之剑,总归是令袁世凯心怀戒惧的。而蔡锷智虑极深,也深知袁世凯的老辣高明。蔡锷从来不拥戴任何个人,他一生无党无派,信念坚定,人格独立,从他一生的表现看,国家至上是他遵奉的信条。但是为了打消袁世凯的疑心,遮人耳目,他在筹安会发起后,曾主动在劝进表上签名,领衔拥护过帝制,以此作为主动出击麻痹对手的策略。
    1 J9 y+ a& Y2 b: g: D% s
    6 ^2 ]( R* F& ]: s8 W  A$ f然后,蔡锷还有事没事到八大胡同转一转,故意以好色之徒的形象示人,大张旗鼓地释放出这样的信息:我寻快活去也。据蔡锷的长子蔡端回忆,其生母潘夫人曾经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陪家眷去看戏,开场前指着包厢里一年轻女子对潘夫人说:她就是小凤仙。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连家人都不曾隐瞒。& d$ n+ F+ |7 Y" }7 D
    % b1 N8 `  P/ L2 [: V5 L4 W+ Q
    蔡锷来京时所住的棉花胡同,与小凤仙栖身的陕西巷本就相距不远。而到风月场上排遣心绪,发泄郁闷,是清末民初的士人们一种普遍认同的行为方式。此时,小凤仙就住在陕西巷里的云吉班。一到夜晚,这里蛾眉颦笑,曼声清唱,“清吟小班”、“云吉班”等名动京城的妓院便在此招揽生意,车水马龙,衣锦男女,一片软语娇香,令人不免目眩神迷,心旌摇摇。' P( {5 Z% V2 R1 q* k5 A& Q

    9 T; f8 |' t, h4 c5 i  _打扮成商人模样的蔡锷,就在云吉班结识了娇小玲珑、蛾眉凤目、笑起来嘴角上翘的小凤仙。而在小凤仙的眼中,剑眉隆鼻的蔡锷,有着军人的英姿,一种睨视天下的森然气度就隐藏在他和煦的笑容中。在这次有历史意义的风云际会中,两个人一见如故,恍惚间就有了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的感觉。( p5 c: Z" W/ V& ]4 u
    & V( }( N! k. i' B0 V8 j2 u
    蔡锷并非毫无眼力,在交际场上见多了浓妆艳抹的千金粉黛,自然识得小凤仙是一朵人间罕见的奇葩,虽然没有超凡脱俗的惊世之美,却是少有雕饰的清水芙蓉,且在阴柔中绽放着一种豪情的气质。当二人慢慢相熟之后,蔡锷不仅陶醉于她的浅笑微颦,玉容花姿,更倾心于她的灵心慧质,色艺双绝。有一天中午,蔡锷在云吉班兴之所至,书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小凤仙:
    . j1 e9 [9 Z& N+ E: ?9 H3 E  B  r  V- _* A" c
    自古佳人多颖悟
    7 {  p& V$ G2 ~; P" o- n
    $ b5 S4 f; A8 Z9 Q* x从来侠女出风尘7 g  Y, ?% x9 i* C* u

    9 p& a/ f: L8 C- x! ^' m# `这副对联写得不错,吻合小凤仙的身份和性格,也流露出蔡锷寥廓而苍远的心事。他曾拜过梁启超为老师,檄文通电,立马可待,且声情并茂,文采还是很出众的。他将小凤仙比作侠女,内心里已经把她定型为有胆有识的乱世佳人,一个侠字,超尘拔俗,自然有了一种沁人心神的隽永风华。正午时分慵懒的阳光,加深了他们之间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小凤仙笑而不语,眉目舒展,那些日子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 l, z2 U. n& j3 J3 [
    4 _4 f. L8 U( m- A在蔡的寓所附近,一直就密布侦探,袁世凯的人在密切跟踪着蔡锷的一举一动。却眼见得他寄情勾栏,坐销壮志,干脆搬到了云吉班小凤仙的妆阁内,到后来,竟然与小凤仙的妈妈开始大谈特谈起嫁娶之事来了。这等八卦,北京城里的大小报纸自然也都不会放过。4 }, u7 v$ M$ j

    0 b" m% F* i  Q" U+ v4 e+ {+ ^/ n然而小凤仙自然知道,面前这位儒雅的蔡先生绝非流俗之辈,而是人中龙凤,虽是日日醉卧美人肩,却也夜夜醒记护国事,是一位正直严毅的君子。韬晦京师,涉足风月,也仅是潜龙勿用之计。在纷繁的表面现象背后,他还有着十分深沉的考虑。他在向外释放信息——袁世凯从蔡锷一系列的表现中,揣摩出他的意思是:帝制是你的事,我不干预。他营造出了一种双方都心照不宣的气氛,袁世凯终于放心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22 08:44
  • 签到天数: 44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岂知蔡锷正在酝酿一个极大的决心,而他的决心一旦形成,即使地震山摇,也不能再将其改变——“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千累万的人颂王莽功德,上劝进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其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国内怀着义愤的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凭借,或者地位不宜,也难发手。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得过他,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从头至尾,起承转合,他导演了一场大戏,既果断干练又雷厉风行,他要一举挣脱樊笼,然后回过头来,向袁氏开战。
    ! n" p# _1 c2 {0 f5 ^% k4 t
    # b2 e- N8 _9 Y3 H! @( T* `终于,蔡锷要在袁世凯鼻尖下玩金蝉脱壳之计了。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他在凉爽的院子里摆了一张圆桌,一轮斜月银钩,在四合院的天井里洒下碎如残雪的月光。两人杯酒言欢,蔡锷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小凤仙当即表示,愿与蔡锷生死相依,荣辱与共。蔡锷犹豫,好大会儿才说:“戎马关山,千难万险,我无暇顾及其他,你还是留在京城较为安稳。待到功成之日,我一定与你会合!”
    7 {9 P5 ]' U* }+ ^9 ]' r" p" R" A( x! w8 ~0 _8 [3 b
    风云在悄悄地酝酿,各色人等来来去去,混杂不堪。面对莫测迷幻的纷乱时局,小凤仙产生出一种对自身命运把握不定的战栗,也使他们在非常时局生出非常之情。掩盖起钻心镂骨的离别之感,小凤仙盛装冶容,与眼前人把酒辞行。在此刻,他们让自己的内心空出了一片完全空白的心田,让那突然来到而很快就要逃逸的幸福来填补。她内心也许会有预感,他这一去,便成生死永诀。那一夜微弱的烛光,从此长明在心头,成了一盏不灭的青灯。5 ]0 d) F2 }7 K7 b+ [2 Y- W8 t
    2 N, |' w$ n9 o4 `% q3 i
    这一日,便到了整个故事的华美乐章。蔡锷来到陕西巷的云吉班,空气中飘散着一股令人头晕的脂粉香气。他与小凤仙成双作对作情侣状,让袁世凯的侦缉队放松了警觉。这天恰好有云吉班的小姐妹过生日,就有一些人上门捧场,小凤仙故意把窗户打开,将蔡锷的大衣和帽子挂在衣架上,让人误以为蔡锷一直在艳窟香窝里沉湎。然后在一片乱哄哄的钗光鬓影中,蔡锷躲过暗探的眼睛,在小凤仙的帮助和掩护下,离开陕西巷,雇了辆马车,直奔前门火车站。6 \6 a7 \6 N' T/ f7 ?0 j' u; v

    + l, V/ h- M* `1 x天色灰暗,曙光未开,整个北京城依然在沉睡中,一切都影影绰绰的。大功告成,在这一段时间以来,终日难以排遣的思虑与忧心,忽然在一刹那间神秘地解开了,自动地消失了,虽然是繁华尽逝、绮梦无痕,小凤仙的内心却如莲花一般的宁静。两人挥泪而别,蔡锷化装上了一辆东行的列车,然后转道昆明。
    ( g* q/ G# b; h+ z5 K7 M5 N! r* R) v* s+ R7 z- I  P& M
    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乱局中的蔡锷更加成熟老到。沧海横流之中,他竖起讨袁大旗,提数千孤旅,奋起护国。4 G9 r; E$ G9 }2 {1 H+ E

    5 I& l5 L2 O# Z5 d: w用几千子弟兵对抗十万袁军,显然是下了不顾性命拼死一战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2 Z4 X7 `9 \2 ~! }
    1 Q- a/ |( \' F7 D
    但蔡锷终日“恶衣菲食以戕自身,早作夜息以伤其神”,已经是病体难支。1916年11月8日凌晨,戎马倥偬、尽瘁国事的蔡锷将军在日本福冈赍志而殁,年仅三十七岁。他为共和而生,亦为共和而死,遭天妒而短寿,虽然令人惋惜,然而他拯救新兴共和于危殆,终造伟业,史册长载,已是无憾了。他口授的遗嘱中有一条: “锷以短命,未能尽力民国,应为薄葬”,更可见其为人之一斑。4 J# B* `4 l$ Z+ {' {, l8 S
    $ l, h9 u# E: T/ l2 Q# k: [+ X
    只是他没有实现倒袁成功后一定接小凤仙团聚的誓言。在他弥留之际,在一连串惘然若失的玄想之中,他眼前是否曾闪回小凤仙那悦人的笑靥?* m+ R9 k# z7 ~' a) C2 \) E: R3 y
    3 z7 E; O! Z2 V' Z$ R; M; Z: Y
    国民政府在北京中央公园为蔡锷举行隆重公祭,黎元洪、孙中山、段祺瑞等政界首脑以及各界群众前去参加祭奠,灵堂大厅摆满了花圈和挽幛。孙中山写的是:“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梁启超写的是:“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英雄不寿,百年后再读这些挽联,仍是令人怃然落泪。  j6 ?8 P9 h& D; R; y1 q( s9 A- h) h

    ' Y/ `2 D1 h8 U& u! k小凤仙得知噩耗后,痛不欲生,长歌当哭,心魂已然消散。在追悼会开到中途的时候,她一身白衣悄然而至,还送来两幅挽联:
    0 v3 a" j$ q, o' D& D. m4 @; u" d  Q) t
    ' z  M. h0 |1 O4 p6 y( N$ N  不幸周郎竟短命7 t% {9 s- O# u
    1 Y+ f, x- u! }' M
      早知李靖是英雄
    # L# O' Q9 F2 B4 o% Y/ B9 d9 E/ v2 i! ?) j* f7 H% _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 `- [6 j8 L( u: U& [+ b

    $ ^/ U, a4 O' _. a  N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春秋
    2 `3 A0 N# L3 [) F
    ; N" ~. m& F% g. J正文前的一行小字写着:“今世知音来生续缘松坡先生小别”,落款“凤云敬挽”。这两联工整贴切,有如恨海啼鹃望白云苍莽,爱厚悲深而又深自收敛,一时传遍京城,脍炙人口。) W, l$ d: ?/ B! V6 @! Y
      q3 S' S! z& I: Z, m- u
    小凤仙和蔡锷的传奇经历只是短暂一瞬。她倾力帮助蔡锷掩人耳目,当蔡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逃北京后,一切都完成了,她和蔡锷也就缘尽了。当她梦醒,四周已是空寂无人,她独自在一个传奇而迷幻的城市里,周遭只剩下八大胡同里细碎的流光,巷子深处有槐花的香气在暗暗浮动,让她一度觉得自己置身于时光之外。
    , {+ }% F4 l) t0 T
    $ J$ F2 B9 A! n' {0 M3 Q! z接下来,她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她一任身世浮沉,不邀时赏,终致湮没无闻。在岑寂而静穆的眺望之中,1951年的时候,有一次她听到收音机里播放“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她的脸上充满回忆之光,泣涕涟涟,茫茫心事犹如檐下雨线点点滴落。
    7 L* p: B; W- S2 U+ [9 {" o, j; F6 w
    % P- _7 |' s; d1 Q小凤仙:
    . e# d4 x0 q1 K$ {2 x* K
    , F! T0 f$ p" D% K, Y1 H

    jpg

    jpg

    ) r' ^4 n, {4 B- h8 L
    8 P2 v- Y: n3 @" S( c会有人说,蔡锷和小凤仙的那份感情里,是不是有利用和被利用的意味,而且在那个年代,英雄易过美人关,比之仕途,爱情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何况是像蔡锷那样的千秋伟业。向来的政治都离不开美色,女人算什么,向来强人们的事业都要利用女人来奠基,甚至要用红粉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顶戴。6 G  Q: x- N! @
    0 `3 X, E( }6 X7 g, }  y
    然而现代女性的精明算计和功利心,有可能会在这里失效。蔡锷与小凤仙的风尘之恋,如果不是发生在那个时代,也就不会有传奇的色彩了。香港作家陶杰对小凤仙有一个极高的赞誉:* k3 F) V8 J7 o8 J* c5 |

    9 v# w+ j9 u# T5 `# M民国的女子觉醒,不仅是一众大家闺秀迈进学堂,而是远在林徽因、张爱玲、潘玉良等漂洋过海之前,就已经出了个小凤仙:即不读圣贤书,也不懂洋文,身上穿的是旗装和绣花鞋,却能慧眼如炬,深明大义。9 ]) u* `% l1 O0 y. d% ^7 [
    8 k& `% C, W  q* T
    诚哉斯言。后来这位出自青楼的侠义女子,其作为蔡家人的身份,终于得到了蔡氏后人的确认,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对于小凤仙来说,如红拂、李香君、柳如是一样,即使身陷风尘,却注定不会只是一块鲜艳的花牌,而是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与自身的境界。9 J) A4 F) I% @/ j* |

    4 a! m( r+ j% B" {关于小凤仙与蔡锷经常相会的地方,有说在陕西巷,有说在百顺胡同,也有说在樱桃斜街,从陕西巷走到樱桃斜街,不过只有三五分钟的路。据说那附近的“文君阁”,就是两人最后见面并从那里出逃的地方。该楼是双层纯木结构的老建筑,红廊绿檐环绕,始建于乾隆年间,最早曾是贵州会馆。前两年的时候,曾有经营者在那里开过一个知音茶馆,偶尔会有人回忆起那些个前尘往事、陈年旧影,袅袅茶香里,婉约与铿锵,铁血与浪漫、侠义与旖旎,这些传奇的色泽保鲜了旧梦的质感,使之能够穿透时间的屏障,一直绵延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 14:48
  •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1-1-24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天籁般的声音,余音绕梁。  `( ], o5 `% N/ y4 h+ ]
    这样的故事似乎听得不少,戎马关山的英雄偶遇侠肝义胆才色双丰却又出身繁杂的青楼女子,同样的故事可能流传了好几个版本,但唯一没改变的是英雄与美人之间叹惋的爱情故事依旧那么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10-8 21:50
  • 签到天数: 72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1-1-25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要经过加工 英雄才是英雄美女才是美女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4-15 11:46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4]签到三年

    发表于 2011-1-26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的挺好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22 22: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