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1-26 00:38 |
---|
签到天数: 3118 天 连续签到: 249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海是自然界之大,书是人时间之最,这个道理我想人人都皆知的。( T* n5 J& Q i7 C% U6 y% X& q
干什么事,都得讲究方法。阅读也不例外,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自己深刻理解书本的内涵,有助于迅速,及时地吸取书本给自己提供的养料。7 o4 [6 t* _- _4 y, N
2 }5 W. e! z, m' [
3 Z+ {+ s2 C4 n: ?( ]& F 阅读时,我们不过在追寻作者的思绪,犹如一个习帖的学生在依着笔迹描划。我们的思维在阅读时大部分停止了,因此会有着比较轻松的感悟。所以阅读甚多,或几乎整天在阅读的人,虽然可以舒展宽松脑子,却渐渐失去自行思想的思维能力,就像时常在疯人院的病人常靠药物维持一样,通常地说,就像时常骑马的人渐渐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有许多学生,学者就是这样,阅读太多反而变得愚蠢。
' n* ~8 Z! h* k# h5 g2 w8 l: E( r4 T
% I7 \6 C$ h- p# a/ b# M! g 经常阅读,稍有空闲就阅读,这种做法比打工者更容易令人麻痹,因为我们在干体力劳动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遐想,一条弹簧在久受外力的压迫之后失去自己的弹力。又比如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但吃得过多,反使胃肠受累,损害健康;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如果向外摄取过多,也是有害无益的。
. K6 q& I8 F7 Z5 Z0 X1 K5 T2 [/ t5 ]3 g
% D3 `, R1 m: a" v# l 阅读越多,使你的头脑就像一块重重叠叠书写的黑板,每一本读过的东西能够留存的越少。阅读而不思考,就不可能心领神会,得到的浅薄印象往往稍纵即逝。就像我们所摄入的食物只有五十分之一能够被身体吸收,精神食粮也只有小部分真正成为大脑的营养。" _% _; O; H h
: m- h6 M, ]( h1 ]8 T9 u0 }/ a1 o9 R% V; A+ S
阅读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多思!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过:"致知之途有二,日学,日思。"他特别强调的就是"思"。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人,他们所以能够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恐怕都不会死记硬背吧,也绝对不会整天埋在书丛中。爱因斯坦就曾所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0 j9 K5 a% I" y) O' K* X
- c; F8 }7 ^' P
7 m$ Q+ j' d E- G6 M9 P 阅读,首先应该是消遣性的,(我说的是我这个年龄段)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只是未了娱目怡情,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对象多为专业范围以外的报刊杂志,闲名时文,时间则多利用茶余饭后,暇时睡前。虽说为消遣,但也总会时有所得。
8 ?% b! o( o, B
; t+ R9 X/ b# Z0 f6 \( m) n
: w% e% Z7 n4 \' I6 j 况且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好像沙漠上行走的足迹,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但如果要知道他在路上究竟看见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6 K5 E. E2 j$ @2 E/ k! f7 Q
6 h- m& F9 `9 |2 P$ h3 ^3 s
9 J6 s# y- {5 L 为休闲而阅读是一种方式,阅读而获知识是一种境界。我是个凡夫俗子,所以,我游弋于这种方式和境界间。闲时为方式中,获知为境界而阅读。在夜晚无干扰之中,捧起书本,或网上阅读,跳动着每个字眼和词汇,顷刻间,生活中的压力和无奈全都释然开来,心中就剩下一个闪烁的词汇----豁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