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8-2 07:43 |
---|
签到天数: 4528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1-6-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白蛇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金山寺的法师法海认为白娘子是妖精,会祸害民间。他悄悄地告诉许仙,白娘子是白蛇化身而成,还教许仙怎样识别白蛇。许仙将信将疑。转眼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这时候已经怀孕,她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白娘子为了救活许仙,不顾自己怀孕,千里迢迢来到昆仑圣山偷盗起死回生的灵芝草。白娘子与守护灵芝草的护卫拼命恶战,护卫被白娘子感动了,将灵芝赠给她。许仙被救活以后,知道白娘子真心爱自己,夫妻更加恩爱。
" t! m6 G9 T. F! h7 G$ Z3 E% c7 d x9 e3 C( x# L
* h# E, F8 k8 W7 `5 i
记得当时看这段情节的时候,对许仙那个狠啊,对于自己的妻子都不相信,却听信他人的话,害得自己的妻子那么辛苦,真的替白娘子感到不值。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端午原来还有喝雄黄酒这么一说。7 k+ I3 O! o7 ?, [9 `0 h- d
c0 i* n6 Z- l( ~ 雄黄,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本草纲目》载:“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杀蛊毒……带雄黄酒入山中,即不畏蛇。”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治疟疾的作用。最典型的民间传说就是《白蛇传》,白素贞在端午节饮了雄黄酒,显出了原形。蛇妖尚且怕雄黄,更甭说一般的蛇了。事实也证明,五毒类最惧雄黄。据说捕蛇者上山前均会在手上、腿上等露肉处涂上一种药,虫蛇见了就不敢咬,当时一听我就怀疑这药是雄黄,直到几年前碰到一位捕蛇者,证实了自己的想法。4 s6 S1 W) z* ]$ V2 Z
3 o' \ `; @9 x( C; \
) q' m/ o# P8 H" z8 J5 _0 G+ n+ F
记忆中,雄黄酒是喷在家中的阴暗旮旯中,而这些地方,也是蛇类等毒物最易出没的地方。据老人们说,喷雄黄酒的地方,的确鲜有蛇类活动,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出来的圆圈,白骨精很难进入一样。但我常常想,雄黄酒一年也只喷一次,而蛇类的活动延续到秋季,雄黄的药力是否还一直有效?则不得而知了。- ~/ O& b. Y* B% t. J# B
至于吃雄黄酒,我是没有试过的,听说是吃后能解百毒。前几年看过一些书,说雄黄有毒,不能食用,吃多了会烂肠云云,则不知道了。我们先人都有吃雄黄酒习俗,却没听说过因烂肠而死的,我小时吃了,除了有少许醉酒的感觉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古籍上载是“涂小儿耳鼻”,可能时代久了,后人误以为是吃雄黄酒。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地查了一些药书和百度,发现雄黄实是一种药物,除了“有毒”外,竟可以“败毒抗癌”,不能不让我感到惊奇。+ w, h& |* ^" r _
或许,这就是中医学上所说的“物极必反”吧。. n% i; ]+ |- g& t' N
! ?: F( `0 k# Q$ s
3 T& H U3 j% }( S+ h4 U' t- e5 c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 h/ _- w. G+ a2 u' r0 v
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国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变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0 V' {, K9 _3 Y
9 [7 H: Z8 }3 L' ^
“雄黄”又名雄精、石黄、薰黄、黄金石,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雄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毒,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4 S. w7 P1 S6 x2 u0 I$ G+ l X
! u* x7 q, d( ~ 现代科学证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黄酒等于吃砒霜;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雄黄具有腐蚀作用。因此,服用雄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4 J6 \& o( @/ A
/ P& U, w0 U+ f1 }) c6 b K( F0 p 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由于雄黄毒性太大,极少用于直接内服,一般内服多入丸、散剂。
}& a+ M; _" e/ O: Q- @' F
2 C. V( |5 t( j5 L: s; C8 A/ d8 i W5 @) g5 \* h3 L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
. k3 o- C3 D1 H6 c1 p
- g3 a8 M) I6 e4 Z
p) r: P9 W X5 H* }2 d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 w1 s% E7 Y+ ~9 ^8 A1 h! z& b& b) k' `, d. w* r# |
端午节这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d) V- Y- E2 T& b" |3 f, c, m8 l
. ^+ m T( B! [% t8 r 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晨属龙,晨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 [, h4 m; ~3 b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要说香包先说雄黄和雄黄酒。雄黄许多地方都盛产,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3 K8 X/ E; w! @ p9 s+ W+ u
4 P1 p$ e6 c x" _! r
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况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