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查看: 2162|回复: 3

[随笔] 独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读过上百本经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4 08:38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5-8-26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徐沪生
    : g+ [6 U# P- J7 ?: z( G- a5 D% y9 T1 b( n* g6 F- T& P  {
    tumblr_ntncaeL6cM1usdtqyo4_1280.jpg
    6 T3 U( N" W8 r- c. K( s5 G; @# ?! h7 i$ F; J5 X1 F- v* P. [
    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 N) Y* _3 S% K/ \

    : ~/ R0 F8 s$ m( v4 V. C" e) y8 R毕业之后,我们会经历人生的种种,5、6年之后,30岁前后,其实在智力上、阅历上,你们都会达到人生的一个巅峰。但是大多数人,却再也不读书,不思考,再也没有精神生活。也许他可以赚很多钱,但是精神上,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贫乏。8 r" \) f% S( k

    ' J0 `% m3 `3 R& E4 y; M+ X0 }- b6 b/ T祝愿大家毕业之后,能过上蜜糖般的生活,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有时候也可以抽身而出,反思它,审视它。毕竟,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u' H. R7 p& x6 X( ^, Z! p( v

    5 q  j/ R) z, {本文是知名媒体人徐沪生在复旦哲学学院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实录。) `8 V( o/ D4 _- P- g; Z- M: G( A
    ) U# \! e0 `$ b! g. W) E
    我是做媒体的,首先我要给大家一个忠告:离开了学校、老师之后,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媒体、新媒体。但是,千万不要跟着媒体去读书,去思考。
    , z. }" k1 y; D
    ' e3 {5 T( r6 F+ H用我们哲学系的标准来说,媒体推荐、谈论的书,很多都是价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但是这不是媒体的错,因为媒体不是学术杂志,它是追求新闻性的,它不会讨论康德、黑格尔。
    8 w/ H- m" R" ~" i, e
    : h1 {8 v; V1 E, ^: k! a' H) G我是写诗的,我也不会在我做的媒体上讨论歌德、莎士比亚。那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0 [- s$ i* M3 p1 a& F4 A0 B/ M: k4 H7 h
    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媒体的读书版,也一定主要是推荐新书的。如果,那么多经典,你都没时间读,那些时髦的新书,大可以不读,新书的比例,不要超过阅读总数的20%,甚至10%。反正我是基本不读活人写的书的。6 a$ @  b2 D0 z' U' }

    , c7 u7 o* j5 P/ `' Y+ H0 v我们现在的媒体里面,几乎没有几个读书人了。那些活跃在媒体上的专栏作家、学者,大多数是不学无术的。受了他们的影响,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傻瓜。而且是一个自以为会独立思考的傻瓜,一个自以为满脑子健全常识的傻瓜。+ N" B" S3 d  R% F0 _: A9 J

    . F, B& o6 i, X0 R6 O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 e: @8 y9 H) n
    5 z) q$ c/ v6 w6 j  P, Q, r
    而经典著作,几乎又是读不完的,对于一个不以学术为志业的人来说,我们如果能够经常地领略到这些大师的思想,感受已经很丰盈,人生已经很圆满了。
    3 ~8 I: f) v, V% F' ~3 `1 U9 N) p* F
    / n) X3 f$ `& O7 Q- @你读得越多,越和周围的流行意见格格不入,在你所在的那个行业,也许你就可以成为那个最能独立思考的人。
    ; V; X8 G/ @( H3 w) T  q- z
    : A$ M' F" `+ x/ f* C+ G其次,作为一个在大学里认认真真读过书,后来,工作之后,好几年不读书,不读好书,最近这十几年才恢复了精神生活的人,我的第二个忠告是,切勿轻浮。( A8 L7 B, ?1 l, `3 {2 t9 m" _" i
    ( L% {" @1 }8 y
    23年前,我从哲学系本科毕业。17年前,我研究生毕业,那时候我已经28岁,进报社做实习记者。30岁的时候,我创办了一份报纸,办得还算成功,我还在各种报刊上写专栏,总之,那几年,我是一个成功的主编,一个小有名气的自由主义专栏作家、一个快乐的虚无主义分子,朋友很多,每天都很开心。
    / P3 `# {3 K" K
    0 s8 V9 U/ H' z! Q人活着要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无所事事地虚度一生,才是正经事。等等等等,是我们当时一帮人的人生哲学。
    , a  {) @! X4 k+ b$ f8 W8 `( G
    ( R) x- d" C! Z- e但是,这是我一生当中最糟糕、最虚度的时光。
    + Z& C1 B/ J, j; C* W$ _* Q" p* y" h# W
    我后来回顾往事,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也是念过哲学系的人,怎么会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面,彻彻底底地丧失了精神生活,并以此为荣?除了自身的原因,时代与环境的腐蚀,真的是很可怕的。" f- D$ Y* [: e

    3 _9 O9 |% `% [! T$ y( i/ Z7 T: j后来有一次,很偶然地,我开始读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我本科的时候读过,开了个头,就读不下去了,几百万字,主人公起个床,可以写两三十页。
    0 O3 T% Z5 t$ e+ Q9 `+ j  o2 t
    , r* Z( K+ V- T8 C6 ~, @6 l. u但是这一次,我一读就读了整整3个月。可以说,除了上班干活,我利用一切时间在读这本书,吃饭、上厕所、坐公交车,都在读。忽然之间,好像时间急迫起来。生命流逝,本身变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 `/ e3 h& c4 {5 _# C; f2 M3 U
    ; w9 H/ p2 w4 x2 v) Y
    前前后后,我读了三遍。
    8 g0 F4 g* q& V) ^- Z
    $ ~' t, F4 N2 g6 Z$ E# Y3 {如果说,我们这些媒体人、专栏作者的那点小聪明,是茶杯里的几片茶叶的话,普鲁斯特这种人的才华,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树林。我们茶杯里的这几片茶叶,泡几次,就一点味道没有了。不过是把茶叶晒干了再泡,泡了再晒。自欺欺人到了疯狂的地步。, b  t' c$ k% \2 T  X3 z
    : l. ~4 `( G# s# g* w0 ]
    读《追忆逝水年华》的时候,我发现,普鲁斯特那些又丰富又深邃的独特的感受,我又完全可以感同身受,这些东西,也同样活跃在我身上。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这说明我还有救,我还没有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蠢货。3 J' T1 ^1 }. W* h
    ( s( Z. h1 M2 E
    从此以后,我像重新回到大学时代一样,不需要老师管,也没有考试,也不写论文,每天坚持读书8小时,上班的时候,可以读2、3个小时,晚上8点到夜里2点,读6小时。白天工作忙的话,星期六、星期天补回来。这样坚持了十多年。: D' F* t) ^  i% |

      \  y$ h, A; q7 G毕业之后,我们会经历人生的种种,5、6年之后,30岁前后,其实在智力上、阅历上,你们都会达到人生的一个巅峰。但是大多数人,却再也不读书,不思考,再也没有精神生活。也许他可以赚很多钱,但是精神上,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贫乏。6 M: n7 p5 |3 j

    0 i0 ]3 q* c1 C" C恢复了读书之后,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大学里读的那些东西,全都是杰作,甚至是真理。' G' X% b: S5 p0 s3 K' S; b

    4 \$ k3 z( O/ H6 k1 S0 K3 x苏格拉底的话是真理,奥古斯丁的话也是真理;康德说的是真理,黑格尔说的也是真理。孔子的话是真理,老子的话是真理,耶稣的话是真理;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福楼拜、鲁迅、蒲松龄……都是大师中的大师。
    : H- y3 y9 }. M2 f* i
    . \  b! _* g* ?0 M那些伟大的著作,你只要认认真真地读上一本,就会立即发现,那种轻浮的人生哲学,是多么愚蠢。但是,你就会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与这些东西彻底隔绝,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
    . O; E$ J9 W8 \2 V4 K: N" H" A* T+ G- t' b! ~: z5 U
    我后来在一首诗里总结过我们这一代人,在那几年经历的变化:
    ) O/ P; v* |2 e/ ?7 |
    ' ?; L: v; ^4 y$ p我看到对平凡事物的赞美,
    9 o' W( M. P4 A: A2 L变成了对崇高之物的嘲笑,( l# W- k) G8 h0 |  }' c
    最后变成对卑贱之物的偏好。* h. Y( V7 J# V
    - f! v, I8 u0 S
    今天,这种偏好还很流行,甚至变本加厉了。
    1 H1 d% H8 ~: i+ Q) m+ \
    9 v4 h7 |! m; d, \1 Y6 v最最轻浮的王尔德后来也说:恶,莫大于轻浮。
    1 L' H/ Q. O. M
    * f1 ~' u% }+ {" Z. J( Q王尔德在牛津的时候,曾经同一个朋友说:“我要尝遍世界这个园子里每棵树结的果实,我要心怀这份激情,走出校门,踏进世界。”5 k9 T# C& ]4 t* i& B& [
    ! l& f9 H  u& F0 h; D, F2 n
    后来,他在牢里反省说:“我一点也不后悔曾经为享乐而活过,我过着蜜糖般的生活。但如果继续过着同样的生活就不对了,因为这会限制心性的发展。”
    / L) l. h  G% o1 V6 o* g6 t2 w8 R1 P& B
    今天,在诸位身上,有着一种最了不起的东西,那就是青春。就像在小孩子上,有着最了不起的天真。但是,青春很短暂。正如,我们已经不再天真。8 B5 D0 ^3 `7 v! o5 i. z5 [+ {' z0 t
    5 l1 Y' c$ P8 S& [# o
    在我的一生中,我觉得最最重要、最最幸运的的事,就是进了复旦哲学系,有幸与孙向晨、林辉、渠敬东这些人做朋友。虽然我没有能力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毕竟,我在这里受过良好的哲学训练,学习过什么是反思。只是这种自我反思的本能,后来被压抑了,否定了,被遗忘了。* h6 ]7 q; {$ |3 ]
    . ?- A: F$ n+ v! {* U- D4 \
    但是,在某个关健的迷惘时刻,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作为一种记忆,会重新活跃起来,给予我们启示。
    3 N! H/ N5 I! A, U; E4 {% f$ R
    " Y& t4 p2 H( U: R8 i祝愿大家毕业之后,能过上蜜糖般的生活,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有时候也可以抽身而出,反思它,审视它。
    4 Z  R+ W) e7 i  ]6 p* h
    ! t" p1 f" _* {5 h毕竟,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 g& H$ s1 q# [5 a
    1 l7 D. U. i- [, E4 d1 N* l+ X
    / S% K  i' h& j9 Z: C1 S; m/ }; m4 @ tumblr_ntncaeL6cM1usdtqyo1_1280.jpg
    % G" b! W2 v8 @: @7 Y0 }' h; y- @
    1 T$ J  [2 H9 ^! M. R: k& i5 N# ?! f7 c: s& V: t$ J
       该贴已经同步到 蝴蝶梦的微博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4 08:38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一条”的创始人徐沪生写了一篇文章,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标题叫《独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读过上百本经典》。这篇文章真切地说出了近一段时间来我内心的焦虑感。# q4 L8 A- b9 U5 C) A
    1 p5 ^. H  T0 L% `5 S
    尤其是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 z4 g1 B: _% J6 e6 p3 }
    0 k# M+ F0 }' K, h# A“如果说,我们这些媒体人、专栏作者的那点小聪明,是茶杯里的几片茶叶的话,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这种人的才华,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树林。我们茶杯里的这几片茶叶,泡几次,就一点味道也没有了。不过是把茶叶晒干了再泡、泡了再晒,自欺欺人到了疯狂的地步。”: S' i0 o& m0 I7 }0 m

    9 u: [" }5 c' F/ ~4 V我把这段话mark下来,转发给许多媒体和作家的朋友看——它多么一针见血地说出了我们的时代病。这个时代病,是碎片化阅读、微信式写作年代最需要警惕的症状。. e3 k% q4 e& ?; {

    . ^/ e+ [) C; Q: _) U“碎片化阅读”的概念由来已久这里无需赘述,“微信式写作”是我在写这篇专栏时新想到的名词。
    2 z: U: ^1 a0 W9 [. [3 j
    & X. v* [: \( |6 `% V0 F" Z# A% q tumblr_ntncaeL6cM1usdtqyo2_1280.jpg
    7 l+ k! P1 F/ m$ v( i! ?7 y; p" y* v, O
    何为“微信式写作”呢?, F; P; H& |% a

    % ^3 s3 P+ ~8 c, g- E2 A9 O# m现如今,随着手机阅读的盛行,人们读到一篇文章的机会十有八九是通过微信朋友圈,于是任何文体的写作便都需要服从于微信传播的需要,对一篇好文章的考量,从过去的思想深邃、文笔优美、调查扎实、情节动人等等诸多要素变成了如今的一个短语即可概括
    , _1 ~; \% R5 T" T! T
    / e8 D9 ]+ f0 u8 X——“阅读量100000+”
    / k! z! r6 {+ \5 R
    ; f( B. r, a9 J! j. U为了达到这“阅读量100000+”的要求,无论是内容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地遵从了这样一些规律:
    2 |* a# b+ ?! c4 h! t" ~2 L1 E" M0 E- Q. j$ j( n2 |, o( N. j" y
    我们不再喜欢长文了。读文章的人说:“三四千字的文章手机动辄要下拉十几屏,看着费眼。”写文章的人说:“现在真正有利于传播的文章都是千字文,而且要多图!图要美!”于是我们放弃了那些深刻的思考、严密的论证和优雅的描写,转为口号式地下结论《你单身,是因为你……》《拥有这些思维,你还得再穷30年》《不要着急成为一个……》! Z  x, B; p! L7 u& A2 S& g' C
    我曾经花了一下午集中读了四五十篇这样的文章,发现它们有一套共同的思维范式和写作流程,很容易批量生产,但这样的写作真的能得到快感吗?
    - s9 j: T( a, ~0 X: k
    0 }5 o1 y+ `9 @4 K- j我们开始标题党了。我的一位同事在我们公司原创微信内容的群里吐槽说:“现在只要在标题上写上‘深度好文’、‘多图慎入’、‘无Wifi环境慎点’,阅读量一定不会差。”群里所有成员无奈而会心地笑了——这就是当下微信写作和微信阅读的现实。
    6 U5 c! o/ \0 c) n+ f$ e% ]6 T2 l5 e% ~
    新媒体运营的团队招聘时,常有一条要求是“只招90后,网感佳者优先。”什么是“网感佳”呢?泡过论坛的、爱玩微博的、喜欢发朋友圈的。我曾亲眼目睹一位文字功底扎实的资深传统媒体人试图转行时被一家新媒体公司拒掉的事例,理由是“他连个微博都没有,毫无网感。”作为一个新媒体从业者我很理解招聘方,也许换我招聘也会如此。% s* Z0 S9 X. ^$ r4 h& Z- P

    4 o: j+ w) e7 ^7 u; m) c. e: l但我也不得不叹息,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网感”,可能牺牲掉了广博的阅读、洗练的文笔和独特的视角,这些代价真的是我们付得起的吗?7 l+ |8 s4 b  a" f

    9 l' f  `0 }* p( k) U/ E前些天罗缉思维团队给我寄了份礼物,收到快递时我想,怎么这么重一大包。拆开一看,是好多套书,全是罗缉思维最近力推的好书。每天早上听罗胖的推送讲起时,我曾好几次想“这书不错,我要下单一本!”结果罗缉思维现在像是洗好苹果并削好那样喂到了嘴边这一整套书。
    2 C& A$ ~7 }4 I* l* f6 l
    : G  d% h: Y& T) i可怕的是一周过去了,我发现自己连一本也没看完。是因为忙吗?确实有点忙,可也不全是——这一周我刷过多少次朋友圈,读过多少篇微信文章啊,可是以我阅读速度这么快的人,竟然一周连一本正经书也没有读完。想到这我吓出一头冷汗:这是有人喂到嘴边的书,我的阅读效率尚且如此之低,要是没有罗胖寄书来,是不是我也只是想想“我要下单一本”,到现在连买都还没买呢?那就更谈不上读了。而这样的阅读现状,实在是很可怕。8 h9 G& @: n7 a, h! Y

    8 Y/ v: V; e# j5 u所以徐沪生这篇文章的出现给我们敲了很及时的警钟:# t$ a% ~; e& h- I

    ) l% k- I* d$ Y% f3 K7 Z9 Z/ X“离开了学校、老师之后,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媒体、新媒体,但是,千万不要跟着媒体去读书,去思考。”  l' T& K* G2 `: D" w  y8 }
    0 ~/ E+ q  u! x* P% a3 {
    我也希望此刻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们,去拾起那些你们曾经敬而远之的经典,以亲近而非敬畏甚至厌弃的心,认真读、反复读、代入自我地读、远离手机地读……你会发现,文字之美好、句读之力量,真的并不在于微信文章之间。
    3 f' W% Y4 `% ~7 h( }9 B% i* T( g
    愿你投身于知识的海洋,用经典提升自己。
    + E$ b5 ~$ L+ T- l0 y! ]( c  S3 H1 U5 b# {

    " U! c# G5 v5 }" O, f1 Z8 \6 {8 a& F  a7 W7 I# H& g
    回复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1 14:48
  •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签到八年

    发表于 2015-8-26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
    回复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10-8 08:50
  •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签到两年

    发表于 2015-8-2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读好 书好读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15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2025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5779 days (15.8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