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4|回复: 2

[随笔] 胡适: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29 08:51
  • 签到天数: 4172 天

    连续签到: 9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6-4-2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8 M. ]  S. ^% o& q8 `5 J* v0 c2 `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认胡乱混饭吃,混官吃。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没有做学问的环境,有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

    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

    • 有什么好方法子呢?依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C9 @+ K/ ^0 `

    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要解答实用上的困难和理论上的疑难。所谓“为知识而求知识”,其实也只是一种好奇心追求某种问题的解答,不过因为那种问题的性质不必是直接应用的,人们就觉得这是无所谓的求知识了。

    我们出学校之后,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如果没有一二个值得解答的问题在脑子里盘旋,就很难保持求学问的热心。

    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就会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没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

    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你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发展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的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试验室来。

    所以我说,第一要寻问题。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古人说,“待文王而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试想伽利略 (GALIEO)和牛顿(NEWTON)有多少藏书?有多少仪器?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己。有了问题而后他们自会造出仪器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们,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个方子也只有一句话:“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J.S.MIL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 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特别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你就做六个钟头抹桌子工作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第三个方法也只有一句话:“你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生当这个不幸的时代,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无非是叫我们悲观失望的。特别是在这个年头毕业的你们,眼见自己的国家民族沉沦到这步田地,眼看世界只是强权的世界,望极天边好像看不见一线的光明–在这个年头不发狂自杀,已算是万幸了,怎么还能够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呢?

    我要对你们说:这时候正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信心的时候!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还有救。古人说:“信心(FAITH)可以移山。” 又说:“只要工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

    你不信吗?当拿破仑的军队征服普鲁士,占据柏林的时候,有一位教授叫做费希特(FICHTE)的,天天在讲堂劝他的国人要有信心,要信仰他们的民族是有世界的特殊使命的,是必定要复兴的。费希特死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德意志统一帝国何时可以实现。然而不满五十年,新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居然实现了。

    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你不信吗? 法国被普鲁士打败之后,割了两省地,赔了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这时候有一位刻苦的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终日埋头在他的化学试验室里做他的化学试验和微菌学研究。他是一个最爱国的人然而他深信只有科学可以救国。

    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

    这三个问题在表面上似乎都和救国大事业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从第一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定出做醋酿酒的新法,使全国的酒醋业每年减除极大的损失。从第二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教全国的蚕丝业怎样选种防病,教全国的畜牧农家怎样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样注重消毒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死亡率。从第三个问题的证明,巴斯德发明了牲畜的脾热瘟的疗治药苗,每年替法国农家减除了二千万法朗的大损失;又发明了疯狗咬毒的治疗法,救济了无数的生命。

    所以英国的科学家赫胥黎 (HUXLEY)在皇家学会里称颂巴斯德的功绩道:“法国给了德国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巴斯德先生一个人研究科学的成就足够还清这一笔赔款了。” 巴斯德对于科学有绝大的信心,所以他在国家蒙奇辱大难的时候,终不肯抛弃他的显微镜与试验室。他绝不想他有显微镜底下能偿还五十万万法朗的赔款,然而在他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他已收获了科学救国的奇迹了。

    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 r+ x- @9 f; n8 ~3 X

    b5bd295fjw1f37ybwxpo3j20ha0e5mxz.jpg


    6 s+ G7 k, R  w9 k7 B6 _+ X

    作者:胡适

    摘自:原载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 |+ i9 y3 b5 {0 _3 _5 N" q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29 08:51
  • 签到天数: 4172 天

    连续签到: 9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功不唐捐
    1 ~5 Z; x5 b6 @( V% ]# G0 Y8 i3 d
    & G5 _7 M' r# G6 g) K胡适先生给人题词时,特别爱写“功不唐捐”四个字,既能励志,又不失高雅,无怪他喜欢。这句话来自佛典,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点功德是白做的,没有一点努力是白费的;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的方向,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 m# n3 y4 @, t  _% |
    ; u8 E0 G' e* ~+ S5 ^$ j% S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2 V( Q! U+ E3 n
    " r' F, W% i- r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成功,一定要付出努力;付出努力一定能够得到回报,但是这个成功,不仅仅对自己有回报,也可能只对别人带来好处。
    9 N' f; |$ f  X1 Z- N; k/ C3 o9 j6 B' P9 h
    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佛家语,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 a  x. v4 s. n
    ; C7 w+ |' s+ d& V+ O) q1 K
    “唐”字这里意为“白白的,徒然的”。 所以“功不唐捐”,可以解释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8 _* X1 b+ V/ B4 u- M% N) P3 G

    . A3 L0 C7 g# b5 A* Y( L% [5 D; l, M: q2 o% c6 Q
    2 q7 D: T4 S4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4-29 08:51
  • 签到天数: 4172 天

    连续签到: 9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日记》里有篇叫做《我的择业》,大意是说,我平生大过,就是求博不务精。总觉得国家事事需要人,我不得不周知博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呢?这都是我为了他日当国人之师在做准备工作啊!
    ; o7 C* ~, x6 z& q; ]3 R9 a0 {1 i) [8 j
    写这篇日记的时候,胡适不到24岁,刚留学读研究生一年级,他下一步的职业规划是当一名光荣的国人之师。他那张娃娃脸上已经掬满亲切而不失威严的微笑,摩拳擦掌准备“与青年人谈谈怎样度过人生”。
    1 Y! \  e$ W! B3 _# g7 S- ?, \/ F, \9 ]- t
    $ f$ s8 ]9 c4 ~9 Q' W' i, [坐稳了导师的人和想做导师而不得的人,他们究竟是个什么物种?我们是该夸他们生得光荣,还是叹他们倒得迅猛?是宁可信其有真把式,还是嗤之以鼻说“他们好虚伪”?
    - I' _# p! \) n8 Q+ g/ Q    , d$ e% B- u; X6 d2 s/ T# i
    导师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造就的。$ r' P3 W2 V, ?! P

    3 b! e+ e' @$ S% a; Q% X7 B这话听起来也不新鲜,因为“青春是笔好生意”嘛。这话出自郭敬明之口,窃以为道出了真谛。“青春”让人尴尬,更让人愠怒。老大不小,不能再愚蠢地龟缩在自我封闭的坚壳内了。年轻人都像被钳出壳的螃蟹,寒风吹开天幕,瞥得世界本真,可自己却毫无保护、模样可憎、手足无措。1 B. r( F" L6 c$ N1 E! W
    , ]$ X$ O' z( I+ v! W7 Z) }1 W
    年轻人左右彷徨,进退亦忧的摸样,愚钝的人只会笨拙地吟诵:“你看你看,青春的脸。”明眼人却看到了巨大的诱人市场。对于用左脑忧伤的感性作家们,“自怨自艾”可以卖个好价钱。对用右脑琢磨讲演稿的理性导师们,人生箴言一百零一条,也能毫无悬念地博得满堂彩。7 a0 |1 Y# p7 B" K2 a4 i

    / x. v2 p/ f2 B6 L. u% j怎样做好一名优秀的时代青年导师?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有过著名断语:“即使时代黑暗,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照明,这种照明未必来自理论和观念,而多是源于明暗不定,常常很微弱的光。这光照来自那些男男女女,来自他们的生活和著作,无论境况如何,这光始终亮着,光芒散布。”导师理应是这光源。《五灯会元》里说,“是知灯者,破愚暗而明斯道。”
    & x3 F  F2 [& M' v
    % X4 D! G5 j6 ?这是理想主义的定义,太理想主义以至于不负责任,让年轻人误以为漫漫人生路,谁都有神仙教母。0 \& ]- M- }% E$ z: F
    4 |. M1 m  a0 f: D& e3 E% w% _2 p+ a
    不能否认的是,当导师刚被发明出来时,他们确实有这个功能。无论是梁启超,还是胡适,他们都把年轻人系在巨大的家国命运的惊涛骇浪上,同沉同浮,在樯倾楫摧的年代里,这些导师们一时昭亮,确实担得起灯塔的重任。
    1 J% U' [* z+ C9 y. a
    - {% Z# O2 C& ~! v1 j7 Z后来,政治统一指挥青年,该伸胳膊还是腿都是规定动作,青年人无暇迷茫,导师无用。
    : f  A0 c  x7 G  t! S" ^: F3 G0 S' @6 z$ p, ?
    青年导师们在长达几十年的漫长缺席之后,忽然在近几年迅速繁殖,满山遍野。大学里海报贴了又一张,那些导师们看起来却长得都一样,宣传词也都如出一辙地令人振奋:“让内心充满阳光!让人生铸就辉煌!”" {, K2 J3 Q4 T; ~/ j
    ' k) n6 }( F: A- ]- K  l
    但是,新一轮的导师们已经改头换面,他们已经拒绝解答世界观层面的问题,而变成方法论的专家。80年代的青年导师们,还算胆大范儿正,不惮回答“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这样宏大的命题,如今的青年导师们,遇到最抽象的问题是“怎么掘到人生第一桶金?”5 z+ y- }* u$ v! r4 Y5 V1 f5 X& P
    + v% |" s. P- A/ [: g% Z
    导师们不用再回答年轻人虚无缥缈的问题——生命有什么意义,祖国有什么意义?我该相信什么?人生的路上我要信康德还是信朦胧诗?1 K: }' Y8 F; F3 T
    ( W3 t7 ?6 Y: m+ t
    因为年轻人已经不为此而迷茫了。今年,美国智库布鲁斯学会曾经做过一次中国青年的生态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研组织了一次调查,调查在33所中国大学的历史系学生中进行。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信仰体系,调查发现约73%的人选择“个人奋斗”作为自己的信仰体系。另外10%表示,不知道自己的信仰体系。而约17%的人表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 p4 f9 \8 i* N+ p; O
    6 j5 Q" G4 e& O  }% i青年们早早确定了坚固的信仰体系——如果“个人奋斗”也是个教义的话,人生的路啊,他们早找到了康庄大道。因此,他们不再需要谁照亮人生的大方向,只需要导师们如同职业技术学校一样,拍胸脯打保证“包教包会无效退费”。! C' m- J3 A& o* |+ u; {/ @
    ; k- v' g7 j$ C$ h, b" A
    除了个人奋斗的话题,在野导师们对其他问题几乎缄口不谈。今年7月份,李开复参加了一次会议,会上有西方记者问中国学生对西方媒体的态度,李开复遗憾地回答说:“好吧,我通常不与年轻人谈论政治问题,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抱歉。”
    # X' i( J4 V' y8 T5 }7 b( f2 r; T) x, \
    从什么时候起,导师不再全知全能了呢?他们承包的业务越来越少,不敢再标榜自己是燃灯者和引路人。福柯曾经预言知识分子将销声匿迹,只剩下在各自领域忙碌的专业人士,导师也一样,他们放弃了从头到脚重新打造一代青年人的野心,而宁愿讪笑着说:“年轻人的政治观这个片区我不管,麻烦你问别人。”+ a/ d7 K0 `9 S/ V! l/ _

    2 p" i2 b2 U' i2 f+ m8 R4 Q过去的导师们经常采取的姿势,是站在人生之巅鸟瞰全局,多多少少以一人之力,拨开意识形态的浓雾,指点他认定的那条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正道。现在的导师,却逐渐褪去了这种令人不敢逼视的光环,“伟人”导师转向了“常人”导师,他们不是生来就智慧超群的强人,而是靠着机遇、性格、品质、运气掘金成功的普通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并不是什么掷地有声的理念和主义,而是一些简单实用、立等取用的生存智慧。; {" ^# m, i; C7 M3 Z6 F( Y
    6 K# @$ Q9 P8 a- N, H
    导师变成了一种工具,更具体地说,导师他就是个扳手。在青年人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时,他们就以熟练的过来人技巧,搭把手,帮年轻人拧开螺丝,拧紧发条。, J1 H' z- a7 @9 Q5 K

    ' F! r7 x. ^+ |9 q如今年轻人既脱离现实,又出奇脆弱。稍受了寒就躲进自己的龟壳里。导师们不能一脚把他们踹入现实,因为让人醒悟的人总是同时让人受伤,让人受伤就没有生意做了。所以导师们往往粉饰现实,美化社会,在发挥其扳手功能,帮青年读过难关时,不忘耳语一句美好的谎言:“世界是美好的,只要爱拼就会赢。”——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导师唯一的世界观。
    1 b+ R. s' p& }! V1 ?, e# s" K' V6 _8 n' b: B# |# R' j( s
    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导师,犯的错误,就是误以为他们输出的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却不知道他们输出的是同一个梦想,同一种方法论。在青年人通向自我的征途上,导师们不仅不是什么神仙教母,反而是拦路虎。他们用自己的成功方法论,阻止了年轻人通向自我。/ Z! o1 F& ^+ r
    2 E0 z9 x: u+ ]* ~' o' }" [0 @/ u
    我曾经参加过李开复的一次讲座,讲座最后,他念了一首他最喜欢的诗,是罗伯特·弗洛斯的诗《未选择的路》,诗是这样的:“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从此决定我一生的道路。”6 U* c# u9 g, N3 ]
          ; r8 ?, k6 o1 F4 X8 K/ P, j/ B. R
    李开复老师以为他走的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殊不知,他和其他导师们指明的成功之路,是多么殊途同归。即使那条路真的曾经是人迹罕至的,凭借每个大学生书柜上都一本《世界因你而不同》的普及度来看,那条小路,恐怕也早就拥挤成了北京下班高峰期的东二环地段。
    2 W0 C& }6 Z1 C3 D( L" w4 w/ q4 _5 A+ f  `: ?
    《新周刊》2010年11月1日出刊
    & R6 b( Q. f" ^8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4-4-30 00: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