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8:05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8:07
经过很长时间慎重的考虑,在三个朋友的陪同下,我到位于墨竹工卡直贡寺天葬台,亲眼目睹了8个逝者的天葬过程。
人本赤裸裸来。行走世间,匆匆数载,生存所需,向大自然索取甚多,修房毁地,伤害生灵。辞世之时,还于天界,肉身饲鹰,遗物灭寂,不续祭奠,不彰事迹,不留毫发,不占寸田。不再伐林砌土,筑墓买穴,不择山水阴宅,攀比豪贵。活的潇潇洒洒,去的清清静静。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8:09
因为民族政策规定,天葬不能拍摄,更不能发表相关图片。我只发几张天葬台的神鹰。
天葬台神鹰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8:12
哲蚌寺一角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8:13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8:16
哲蚌寺晒佛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8:19
晒佛节上的古修拉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8:53
雪顿节概述
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雪顿节。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展佛节”。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
节日活动的中心在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这里从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领达赖喇嘛的夏日园林。节日来临,罗布林卡以及周围的树林里,一夜之间便会涌现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还形成几条热闹繁华的节日市街,几乎整个拉萨城都搬进了这片绿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深沉热烈的歌声伴着高原特有的乐器在树影里传播,这是拉萨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我5月到然乌时曾经联系找向导进墨脱,当时向导一听说是一个女的、还是不经常爬山的,就坚决不答应带我,而且给我的信号就是要走墨脱根本就不是一个女人可以完成的事情,何况我一个老太太呢——妄想。此后我基本上断定自己没有徒步墨脱的机会了。
到达拉萨后,跟语焉、飘逸.风等朋友的一次交谈,得知他们有计划徒步墨脱。。。于是我又有了把妄想变为现实的机会。。。
曾有多少人想徒步墨脱、曾有多少人完成了这个夙愿——这个在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传说有个开满莲花的胜地,古时候人们称它叫白马岗。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墨脱。藏在大山里的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而且只有在夏秋季融雪的几个月里才可以与外界相通,墨脱的路都是雨水雪水长年冲刷形成的水沟,加上多少年以前流放者和朝胜者的踩踏形成的一条便道。整个地区道路艰险,冰川、泥石流、雪崩、绝壁和涛天巨浪的大河交错在一起。探访墨脱是每个背包族的梦想。著名的探险家余纯顺,这位走遍西藏的壮士,因为没有去成墨脱而抱憾至终。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9:10
9月29日,我+飘逸.风+达瓦次仁+巴桑+玦阿一行5人开始了墨脱的徒步。早8:00集合,由派乡乘坐翻斗卡车赶往松林口。因为在定车的时候,我们就讲好包括驾驶室滴座位,所以我和飘逸.风有点理直气壮滴坐进了驾驶室,没想到车没走多远(大概100多米)就坏了,正好旁边还有另外一部,于是大家又转移到那个车上——仍然是翻斗车。开车的司机也许大家无法相信——驾龄3年的12-3岁的门巴族小司机,又瘦又小的孩子,坐在高高的座椅上,在那种陡峭、坑洼、颠簸的路上,他基本上是站在那里驾驶,每到急转弯,我的心就几乎要跳出喉咙,那时真滴好后悔坐在驾驶室里了——因为还有另外一个孩子不肯去翻斗上,驾驶室里四个人挤得无法动弹,人扭曲着,风景看不到,照片无法拍,万一出个危险,连跳车都来不及。。。后悔啊后悔啊。。。总算挨到了松林口,看到从车上下来的大家,从头到脚全都变成灰白色了,乍一看,酷似一尊尊雕塑——装载车上的灰土把所有人和装备都统一了色调。
松林口是从派乡去墨脱的必经之路,然后从这里翻越多雄拉山口。
夏藤蔚
发表于 2011-1-18 19:12
一路走在云雾中,风景朦胧,呼吸也朦胧了。脚下没有路,是从大大小小晃动的石头上选择落脚点,由于缺乏经验和锻炼,很快我的两腿膝盖外侧就痛的行走困难了。天气潮湿,诱发了我很多年没犯的荨麻疹,身上起满了大片的疙瘩,从头到脚浑身刺痒,背着必备的装备,手里端着相机,还要看脚下的“路”,更需要在蹦跳中平衡身体,所以只能尽量忍,痒痒的地方就隔着衣服使劲扭、掐……过了几天,发现满身都是轻一块紫一块,有点像被虐待过了。真是尝到“眼睛上了天堂,身体下了地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