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
作者:西岛李淑芬从河南到北京上大学那年,十七八九岁。
这是她第一次来北京。之前,她出过最远的门,是到家乡省会,郑州。
她站在三里屯北区广场上,看着眼前的苹果旗舰店和音乐喷泉,恍惚觉得,这里,才是世界的中心。
再小一点的时候,她曾觉得,郑州的曼哈顿广场,就是世界的中心。
李淑芬掏出高考后新买的vivo手机,对着广场狂拍了一通。
李淑芬盯着那个缺了一块的银白色logo,思索,并得出一个结论:北京就像个大苹果,人人都想来咬一口。
以后一定要用上苹果。她暗地发誓。
就跟那个姑娘一样。
苹果都没有,还算什么北京女子呢?
李淑芬说的那个姑娘,约莫二十一二三岁,穿一件带刺绣的飞行员夹克,手里拿着新出的苹果手机,一边发微信语音,一边从李淑芬身边匆匆掠过。
晚上去elements好吗?小七在给朋友发语音。
大多人都忘了小七的本名是什么。这不重要,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在北京,没人在乎你到底叫什么。
小七在公司实习半年了,一个同事的真名都不知道。
毫无疑问,手里拿的是最新款的苹果。若非如此,实在不好意思在这里掏手机出来。
也有些胆子大的,多半是外地游客,比如那个背双肩包的丫头,小七心想,举着国产机,高过头顶,对着啥都是一通乱拍,low!
小七已经围着三里屯转了三圈,街边十块钱一杯用雪碧兑的mojito已续了两回。她是在热身,也是在酝酿情绪,一周就蹦一次迪,这样的夜,不容错失。
elements的人太多,酒也太贵。她只能买一杯。买手机欠下的卡债,还得靠实习津贴去还呢。
路边的假酒,能点亮小七的心,让她忘记这个残酷现实。
据说运气好的女孩子,会碰到热心男士为她买酒。小七没遇上过,也没听说谁遇上过。自开天辟地那天起,盘古本人就站在三里屯夜店的角落里等待了,到现在也没等来一杯免费的鸡尾酒。
小七的腿走得有点儿酸,连带着心气也泄了一点儿:什么时候才能像公司那些姑娘们一样,穿大牌成衣,哪件新款,就穿哪件;在夜店买酒,想喝几杯,就买上几杯啊。
衣服和酒都买不起,还算什么北京女子呢?
靠,谁在说我?
lily坐在出租车里,突然打了个喷嚏。
也可能是天气太凉了。想着,她把窗户关了,又把灰色羊毛外套往上拉了几寸。
竟然会怕冷了,她突然有点慌。想想四五年前,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也是可以穿着露脐装和超短裤,在dada蹦迪到天明的。
如今跳不动了。下班前,公司新来的那个实习生,小七,约她去夜店。她只是摇摇头,笑了笑,你们去吧。
况且,她再瞧不上那些东西了。
首开铂郡新营业的威士忌酒吧,才是她聚会的地方。据说,那是全京城中,离限量版威士忌最近的地方。
对。限量版,这三个字,很衬她。
就像飞行员夹克是小丫头们的时尚标配,而这件既不太花俏,也不太沉闷的灰色羊毛外套,才是最衬她的,二十七八九岁的姑娘。
那是花光一个月的薪水,在新光天地刚买的正货。杨幂同款。
她不再稀罕男人给她买酒——当然,年轻时也没碰到过。
她现在只希望,能在北京碰到个给她买房的男人。
不是没有男人追。二十七八九岁的年纪,在北京不算太老。只不过,在lily眼里,那些追她的,都算不上男人罢了。
一万月薪,没有车,没有房,算什么事呢?
今晚的趴上说不定有呢,lily为自己打气,首开铂郡威士忌酒吧里的男人,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会太晚。如果没有好男人,lily十一点就回家。那附近一过十二点,全是忙着打车回家的人。动辄1.5倍的溢价,她可不想多掏钱。
听说杨总监最近买房了,lily看着车窗外的夜景,出神,不知她钓了个多有钱的男人?
男朋友连房都买不起,还算什么北京女子呢?
三十三四五岁生日那天清早,杨总监在通州买了套房。两居室,80平,四百万。
生日快乐。交完定金后,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到她这个年纪,不需要什么昵称了,也不需要什么英文名了。姓氏加职务,才符合女强人的调性。
女强人只是个虚词,没什么实际意义。一般来说,在北京,过了三十岁还未婚的职场女性,只要不是大楼里的保洁阿姨,大家都尊她们一声女强人。
不过保洁阿姨一般早婚早育,儿孙绕膝。她们也不太看得上女强人。
所以北京大概有一百多万个女强人。就像北京有三百多万个总监一样。
找个男人要套房这种事,杨总监早看透了。新婚姻法后,傻子才给老婆买房。
要不回老家吧?爸爸在电话里劝杨总监。
杨总监犹豫了一会儿,说,不了。回去,我也找不到好工作,谈不了好对象。
第二天,爸爸卖掉老家一套房,又拜托亲戚朋友,凑了一百万,汇给杨总监。加上手里攒下的积蓄,杨总监买了这套小两居。当然,是首付,名下还有两百多万的贷款。
杨总监的腰板一下直了。
她不再稀罕小女生趋之若鹜的奢侈品和限量版。她在北京有房,哪怕穿秀水街A货,大家也认为那是巴黎来的时尚。
放弃吧。杨总监看着日日为钓凯子梳洗打扮的lily,很想劝她,在北京,女人最好的嫁妆,就是房子。
每天回家,莫名觉得安心;每天上班,莫名觉得起劲——不起劲不成,每月八九千的房贷压你头上,你也起劲。
没自己的房子,还算什么北京女子呢?
三十七八九岁的孔大姐好命。赶在新婚姻法前,和老公全款买了套房子,共同财产,从此没了后顾之忧。
像孔大姐这样,在单位做到一定年纪,没混上个一官半职的,大家都会客气地叫她们一声,大姐。
所以姐和大姐,一字之差,却完全是两码事。
虽说没有房贷,孔大姐的日子也不见得轻松。她和老公都是国家的人,每个月指望紧巴巴的工资过日子。儿子今年十岁,马上要升初中,花钱跟流水一样。
孔大姐拎着超市买来的特价菜,坐在公交车上,盘算这个月的花销。扣去生活、应酬、化妆品、水电煤气、补习班和儿子的留学基金,又是所剩无几。
哎。孔大姐叹了口气。难。难啊!
没有省得下来的地方。如今养个孩子,那可真是个无底洞。尤其是留学,动辄开销四五十万。对孔大姐这样的工薪族,只能一分一毫地抠出来才行。
国家放宽二胎。孔大姐也不是没动过心思。但略略一算账,月嫂钱都付不起。算了吧,算了吧,孔大姐摇摇头。生二胎,那和住豪宅一样,在北京可是有钱人的象征呢。
孩子不出国留个学,那还算什么北京女子呢?
四十一二三的苏太太,最近刚生了二胎。
苏太太确实是有钱人。看她出门的架势就知道了:浩浩荡荡两个保姆,一人牵,一人抱,她负责在后头看,手里还拉着条大金毛。
苏太太的小区位于北四环,大跃层,两百多平。
丈夫和她来京早。那时房价还低。因此,他们在北京不只一套房子,也不只两套,甚至不只三五套。
苏太太也曾是职场精英。干到四十一二三,发现自己再升不上去了。正巧,国家允许生二胎,丈夫索性让她辞了职,待在家里养孩子。
职位升不上去了,孩子勉强还生得下来。
所以女人到了最后,苏太太想,还是被莫名其妙地赶回了家庭。
主妇生活倒没什么不好。只是每天早上七点半,苏太太会条件反射般地惊醒,瞪着一双眼睛,再也无法入睡。
该上班了。噢,不,我已经不用上班了。
说没有失落是骗人的。苏太太以前也是个总监,老板也曾貌似真心诚意地夸奖过她,咱这公司,没了你不成!
但一直没有升职的意思。现在公司没了她,似乎也没出啥毛病,运转得很顺。
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苏太太打量着自己将近三百平的房子,背脊发凉——连这个家也一样,苏太太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她也想过再找份工作。但四十一二三的女人,还有两个孩子,连餐厅服务员都不要。
往前推十年,我会结婚吗?
往前推三年,我会辞职吗?
人生是没法假设的。但很多时候,苏太太还是会在心里想一想,只想一想罢了。
人生要没一丁点儿烦恼,还算什么北京女子呢?
没有烦恼的北京女子,和朝阳大妈有什么区别呢?
真正变成大妈,到了五十六七八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这一代的北京女子,暂时还没有想过。或许已经没有烦恼了,或许还有,只是学会了一样:有些烦恼,无论怎么殚精竭虑,它永远都在。哪怕侥幸解决了,总还会冒出新的来。
人生一旦明白这点,便没什么放不下的了。到时候,所有的北京女子,都能像个真正的朝阳大妈一样,开开心心跳广场舞去。
谋杀幸福的无穷多种方法
作者:西岛
当代年轻人都很丧,是因为谋杀幸福的办法太多了。
我们很羡慕五六十年代生的那批人。包上学,包分配,年轻力壮的时候又正好碰上改革开放,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如今闲下来了,天天在朋友圈里分享岁月静好、健康养生的文章,很幸福,让人眼红。
而年轻人不一样。随便在北上广的大街上走一走,都能谋杀你的幸福。
方法1、刷朋友圈
起床后,临睡前,你都会刷一刷朋友圈。
你微信上有七八百个联系人,绝大多数一年也说不上一句话,朋友圈是大家心领神会的交往方式。不用会面,也无须对话,他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你都尽收眼底。新时代的云交友,莫过于此。
但朋友圈,可能会谋杀你的幸福。
当你在格子间里加班的时候,谁谁又在高档餐厅开香槟了。当你在冬天的北京拼命吸霾的时候,谁谁又飞去马尔代夫晒太阳了。当你在出租屋一个人吃外卖的时候,谁谁又在情人节收到100朵玫瑰花了。一切都让人绝望,让你觉得,你就是全微信活得最惨的那个。
刷朋友圈,一个人很难不因为自己的穷困潦倒和孤苦伶仃而心碎。
方法2、逛三里屯
在北京,偶然碰上一个晴朗的周末午后,你决定上三里屯,享受一顿大众点评团购来的英式下午茶。
不出意料。门口排着长队,都是团购英式下午茶的。每到这种晴朗的周末午后,三里屯总是人头蹿蹿,有上百万之多——九十九万在南区。同样是三里屯,你只能在南区二层排队等座,而有人气定神闲,在北区门可罗雀的大牌店里漫步,刷卡刷掉六位数,买下你在instagram上觊觎已久的那些衣服。
这还不算。那些手拎购物袋的姑娘们,个个肤白貌美,妆容精致,三月天气时,就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超短裙,胸部以下全是白花花的腿。在北京待久了,你很懂一些道理:同人不同命。但看到这些人,也很难不怨天怨地,为什么她们那么有钱,还那么美?
你吃完一顿反式脂肪和人造奶油堆砌的下午茶后,低下头,瞅了瞅自己的肚子,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穷,还能吃得这么胖?
逛三里屯,一个人很难不因为自己的寒碜和丑陋而心碎。
方法3、上知乎
人人都说,知乎是新兴中产阶级最爱的网站,你一上,才发现要么是自己错了,要么是这世界错了。
中产阶级是什么?在你的印象中:月薪两万、穿优衣库、买无印良品,一年去一次日本,就算是都市中产了。
但知乎中产一次次扇了你的耳光。在这里,中产阶级如此定义:985博士毕业,年薪过百万,坐拥数套一线城市房产,没事飞去纽约伦敦巴黎,住住五星级酒店,看看当代艺术展,才算摸到了中产的脚跟。
这里的人总有那么多的故事,总有那么丰富的经验,让人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你先是悲从中来,然后怒火中烧:凭什么,凭什么他们可以,我却做不到?一咬牙,给那些淡然谈着人生经验大V的回答,通通点了“反对+没有帮助”。
不过还好,优衣库,在知乎还是中产专享,这和你的品味一样,多少找到了一点安慰。
上知乎,一个人很难不因为自己的短视和平庸而心碎。
方法4、喝咖啡
在一线都市,喝咖啡已经不仅仅是喝咖啡那么简单了。咖啡馆里风起云涌,在这里,人们开启一家又一家的创业公司,融到了数以亿计的启动资金,策划着上市,那个身穿格子衬衫,脸戴黑框眼镜,其貌不扬的it男,可能就是下一个马云和刘强东。
但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你只是想来喝一杯咖啡,为随后漫长的加班做准备。不料这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你的左手,是高档写字楼里出来的白领,个个谈吐不凡,议论着手里的咖啡,到底比巴黎米兰的差在哪里;你的右手,是四面八方涌来的创业精英,A轮B轮天使轮,个个轮子呼啸而来,碾压着你的脑神经。
够了,真的够了,你天天加班到八九十点,加班费却像一个传说,听过,但永远摸不到它的踪影——比起几个亿的融资,你只关心晚上回家坐滴滴的车费,公司给不给报销。
喝咖啡,一个人很难不因为自己的卑微渺小而心碎。
方法5、阅读公众号
为提升生活品味,通晓人生哲理,你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他们睿智不凡,舌灿莲花。每一位都说得极有道理,每一位都让你心悦诚服。
生活博主说,不上健身房还是都市人吗?于是你去办了健身卡。美妆博主说,不买新口红还是都市人吗?于是你去买了新口红。鸡汤博主说,不去远方旅行还是都市人吗?于是你立马订了国庆节去泰国的机票。励志博主说,不创业还是都市人吗?于是你辞职,转身投入五险一金全无着落的小公司,每天为情怀、梦想、上市分红奔波。
同时,你鄙视的那种人:两点一线,省吃俭用,既不买口红又不去远方的那种人,已经攒够了首付,在通州买了一套房。半年间,据说市值从三百万涨到了五百万。
这不重要——你安慰自己:我兜里有健身卡(虽然快一个月没去了),抽屉里有几十支各种色号的口红(虽然忙得基本没涂过),有泰国留下的精美自拍(虽然被人山人海的游客挤得头痛),我,才是一个完整的都市人。
骗子,都是骗子!某个被噩梦惊醒的午夜,你气急败坏地从床上跳起来,把那些关注过的kol删得一干二净。
看公众号,一个人很难不因为自己的天真幼稚而心碎。
方法6、挤地铁
在北京,挤地铁折射出你的人生:总是晚到一步。哪怕偶尔赶上了点儿,也会被别人无情地推下去。
你本该用在工作上的精力和智慧,大部分都被地铁消耗了:你要身手矫健,才能赶上飞驰而过的列车;要熟记从哪个口上下,才能精准地降落到换乘的电梯口前;要和其他乘客斗智斗勇,才能以奇绝的体位,在人潮的缝隙中找到一丝自己的容身之地。
人群包裹着你。一层,一层,又一层。无数陌生人拥挤在车厢里头,摩肩擦踵,交换着体味和体液——你和爸妈都没有这么亲密过。
这对一切讲求分寸、一切讲求距离、一切讲求私密的当代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人生的一桩奇耻大辱。而这种屈辱,每天都要重复两次,提醒着你:你以为自己是谁?你就是只蝼蚁。
挤完一趟地铁以后,往往已经精疲力竭,接下来满满当当的工作,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挤地铁,一个人很难不因为自己身为蝼蚁而心碎。
方法7、同学聚会
同学是个尴尬的词。你们不过因为一些命运的混沌和随机,被扔到一间教室,糊里糊涂地共渡了几年。可大家都告诉你:你们的感情最纯洁,你们的关系最牢靠,因此同学聚会你不得不去,否则你就是背叛了青春,背叛了心底潜藏着的那一丝美好与天真。
酒过三巡,席间越来越热烈。你知道了:那个富二代又修了个楼盘,那个官二代提副局长了,那个最美的女同学嫁了有钱人,就连你当年最最看不起的那个酸不拉唧的文青,也开了个小有名气的自媒体,据说月入有5万。
当年他们个个不如你。如今他们个个混得风生水起。
你本来准备好了自己在一线城市多年的奋斗史,婉婉道来,让这些老家的土包子们开开眼界。谁知道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他们个个比你赚得多,个个生活安稳岁月静好——你不仅在北上广没有立足之地,回到老家来,同样没有。
参加同学会,一个人很难不因为自己不远千里跑来自取其辱而心碎。
方法8、玩游戏
在幸福被谋杀过无数次以后,你筋疲力竭,决定此生就做个废物好了。不要再想创业,不要再想学区房,不想再想成为人上人,就这么吃吃喝喝,蹉跎岁月,仿佛也很不错。
你投入王者农药的世界,拥抱着赛博空间的辉煌。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好,比现实好多了。在这个地方,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比那些虚无缥缈的事业、人生、婚姻要实在多了。你脚踏实地,慢慢地成长,享受到游戏带给你的乐趣,找回久违的尊严和自信,本以为,你的游戏生涯会这么一帆风顺地继续下去。
直到某天,一群小学生涌了进来。
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半年多来,你只为游戏付出了区区十几块,毕竟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不是吗?现实世界太残酷了,金钱、美色、裙带关系大行其道,你烦透了。只有这里,才有你的一番用武之地。
小学生不吃这套。他们的微信绑定父母的银行卡,对他们而言,金钱只是数字,他们疯狂消费,漫天撒钱,他们用挥金如土这件事告诉你:这世上没有伊甸园,钱,在哪儿都是至高无上的通行证。
玩王者农药,一个人很难不因为自己的理想主义而心碎。
方法∞、谋杀幸福的方法还有很多……
当代年轻人的幸福太虚幻了。类似于失业保险或者住房公积金一类的,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人都说它们是存在的。
一面是一地鸡毛的现实,一面又在拼命追逐幸福,当代年轻人都是矛盾体:卖力工作,挣扎于眼前的苟且,嘴里偶尔抱怨一下,也不过是情绪的发泄口罢了。
哪怕谋杀幸福的方法太多了:上司责难、父母逼婚、朋友背叛、恋人劈腿、永远没有回音的微信、不理会你的出租车司机……擦擦眼泪,收拾一下心情,该上的班还得上,该还的信用卡还得还。
分享一下谋杀你幸福的方法吧。要不,我们还能到哪儿去寻找一点点幸福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