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5-2 17:13 |
---|
签到天数: 44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煮火文化之四:火盆:“跨”出来的那些事儿, @. c/ h2 g, |! W' c* T# @! z9 W
jpg
- ]9 Y9 j0 P+ _
7 ~ v6 W( p- e0 A0 v
; ~' {, S+ H5 H8 A! d
不久前,篮球明星朱芳雨结婚,玩了一把传统婚礼,和新娘胡美都跨了火盆。8 L% B; V ~. \ Y, g, U2 \' d
2 ~" \* H, r& K- a8 q/ f% [( g% h想到不久前,奥运火炬传递上,也有火盆兄的身影。$ v6 y2 g- m3 Q" d5 I1 f
" s# `. B p# K$ J- P. r
于是,我也来摆下火盆兄的故事。
1 R4 ^# l; v; J- S! G( }" j
3 Q. R7 P, w/ V, M. X8 V顺便,祝福那些国庆结婚的人们,小日子红红火火哟:)
: O! y& A, b3 b. W
- i! f! ~5 C- b* v0 n" O; s! t火盆, M7 \9 I9 k( \
: X6 N. h4 a4 u: o( q
籍贯:中国+ ], } ^ a' |8 V
$ O/ H% f" J) h# z% Y' x
性别:不详
) v: _, Y; _8 j A7 l- Q' I" x
8 ~8 B7 K( R5 C+ ]1 B年龄:很大. F. h7 Y6 w9 Z7 p2 t6 P8 h' d
+ w7 q4 i0 f; i6 g, I% K3 B特长:供热、组织聚会、举办婚礼等
% x P* ^" P7 l& {% z$ k! c$ o4 {0 y& D" I& r$ O
最郁闷的事: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
7 e, \, V. z. R+ c. R* [: s$ f) a* v$ {5 x( Z2 Q$ |: w; v: W
最高兴的事: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圣火传递
& K3 T' n: k! b0 P' V) f- w8 _! i
) q) d. U% Y- p9 l
7 {, h# J* l2 K5 r' u( `泥巴做出来的“瑞士军刀”- p; h" n, {9 D! Y
- n4 X8 J2 L$ v; Q" j$ {! i
一般来说,传统的火盆是泥做的,一般选在秋天制作。先取来上好的黄土,把麻铰成一寸多长的小段,用来做洋搅,然后和黄土放在一起和成泥。和好,放上几天,不时往上淋水,如此反复多次。这样做是为了泥不开裂。然后取来一个大小和深度都合适的瓦盆,倒扣到地上作模具。把泥反复摔打,拍成片,往瓦盆上贴,厚度大概在三厘米左右,直到把瓦盆包裹得严严实实,那架势很像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泥巴美容。再用泥做好盆沿和底座,然后把它放在阴凉处,等干到不致走形,再将其翻过来取出瓦盆。有雅兴的可以将做好的盆抛抛光,雕刻点图案什么的。最后放到太阳下晒干,一个火盆就算大功告成。$ v2 \! J0 Z L' a# Y$ G
6 |6 y8 O, q. W2 q; h) }! ]火盆一般烧的是碳和枯树枝。在没有空调、暖气甚至热水袋的古代北方,火盆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除了取暖,它还可以充当热源,人们做活用的烙铁、牙刀子,都要在火盆里加热,孩子们可以在火盆里烧豆包、土豆什么的。不仅如此,火盆还有“组织”人们聚会的强大实力——几个人把手搭在火盆沿上,一边烤火一边唠嗑,这在东北冬夜里是十分常见的场面,直到今天都是如此。东北十怪中的第四怪便是这“火盆土炕烤爷太”。可见,火盆简直就是古代生活用品的瑞士军刀,一专多能。
, I" k8 b8 G4 s' d
1 @! a# c& G# i7 t% ^不过,火盆的潜力可远没有开发到极限。接下来才是重点。
7 }+ s! n, v) B7 x% p2 f+ Q& W8 k! H$ W3 ]/ e+ c
7 j; Q7 o( z$ x2 P9 ?7 [' m
% ]4 A5 E3 m2 c% K- X+ I$ V: Z+ ?
婚礼场上的“辟邪术”
2 p, G# B1 ?3 t8 k4 ]2 m& D u$ K, S+ @5 `) D3 {
“火盆上面走,夫妻到白首;火盆上面过,儿女子孙多。”随着婚礼司仪的一句吉利话,新娘子在媒人的搀扶下轻盈地跨过了地上腾着火光的火盆。% Y# W2 v$ p8 P; Y% i+ F7 z
6 y& _, X3 |) d# z5 F8 u这便是火盆“跨”出来的新功能之一,在我国传统婚礼习俗中也是相当有名气的一项。: H( h1 F# I$ y0 N
. O, X. b2 S3 S" X$ R
跨火盆源自满族婚俗,彝族也有类似的习俗。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与源自契丹的闹洞房等少数民族婚俗一道渗入了汉族婚俗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的婚礼习俗。8 L7 |, F3 \* @ U# U: L
: ~7 |& w- s9 J8 @& m6 _跨火盆,代表着烧去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也寓意小两口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别说在城市,就是在农村要见到跨火盆这一“珍稀物种”,已越来越困难了。# s+ u. N/ t4 z
, m5 z' ^- g, W/ T( r+ a Z
不过,近两年借由北京奥运掀起的全球“中国热”,使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婚礼复兴起来。不仅如此,就连不少金发碧眼的洋人也纷纷选择了中式传统婚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真正过了一把当“中国姑爷”、“中国媳妇”的瘾。: a8 y, f- F! i) L! g& o! J
7 s6 z. d8 c$ f- h在现今的中式婚礼中,通常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过火盆,甚至还有新郎兴冲冲拉着新娘一起跨的。但按传统,新娘应该是坐在花轿上让人抬着跨过火盆,俗称“过火辟邪”。而且在新娘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相对跨火盆,此项程序被早早淘汰,估计是射箭这种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项目让不少缺乏运动锻炼的现代新郎“望轿兴叹”——射偏倒还摆了,要是不偏不倚射中新娘,那估计晚上就只有跪键盘过夜了,何苦来哉?
+ d5 ^! A7 W) Y8 c
, r; y7 |: ? Q由此,崇尚快餐文化的现代人楞是把这华丽丽的传统婚俗给整出了山寨版。尤其是一些爱美的女孩为了让漂亮的婚纱在身上停留的时间长一点,竟然穿着婚纱就雄赳赳上阵去。殊不知蓬松的婚纱和易燃的婚纱材质,很容易使其在跨火盆时摇身变成最“火”的新娘,且不说会不会烧成变形金刚,就是把那不算便宜的婚纱烧坏也够吃几天稀饭咸菜来弥补了。) |9 V% N3 }: r- [2 n* g, a- I7 `: n
% c( P3 F8 i& C0 N% V2 v
/ B7 ]. K* G4 E/ R2 p
( G" S- w6 Y( p5 l
“驱鬼”的超级钟馗
. }( A0 O3 k1 o) @7 A" W* C E8 |
7 U. p: H* _; h( L# M当然,婚礼并不是跨火盆唯一的表演舞台。在古代,跨火盆还有一种说法——为了阻碍鬼魅盯踪。据说这些喜欢跟着活人走的鬼很怕火,无法跨过火盆。所以,当一个人从坟场、太平间等所谓游魂野鬼大开PARTY的地方归来,为了避免鬼魅跟随,都要祭出火盆与之“一火两断”。一般在火盆前还要放一把刀,表示阴阳两隔。看起来,它比那个到处捉鬼的钟馗师父还顶事,真是居家旅行、驱鬼辟邪之必备良品。- z+ U/ ?; p W% f! d0 T$ E
6 Z" Q! Y: Z4 j% S& o3 |. u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里,就有“跨火盆”这一场景。凡有涉及宋慈验尸的环节,都是他穿起白衣,手戴袖套,乃至全身“武装”起来,跨过火盆,但求不惊亡魂。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推测,保不齐高明的宋法医早就在千年前的那个时代领悟到了高温消毒的重要意义。
- o6 O: g6 x: U: Z: V+ X8 p( u d, l8 p1 }/ G
到后来,这一习俗逐渐就演变为经历了晦气事都要跨跨火盆,以驱散霉气。很显然,这只是古人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暗示。真要有那么神奇,火盆生产者早就大红股票高高涨了。" c% l O8 u2 ]% y" R" j
* p2 T7 c) W) U& B" b
& q' y8 a+ q% H* M( x+ z
# J& w8 b* g/ Q) l# g!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科学水平大大提高,就连范大厨在赵本山的逼迫下都成立了“防忽悠热线”,跨火盆驱鬼辟邪之类的迷信说法在今天很难再站住脚。从多年前的一专多能的生活必需品沦落到现在出镜率少得可怜的婚庆道具,我们的火盆兄一度捶胸顿足地哀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0 M1 F0 z& f0 Y$ G4 r9 h" K4 _
0 I1 s" L. g' z2 z* f不过,火盆兄应该听过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跨火盆作为一项传统民俗,还是有其可取的地方。在今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圣火传递仪式上,跨火盆就曾作为民俗风采在云南和深圳上演过。在云南连跨几个火盆的幸运儿哥伦比亚的火炬手亨利还让其他老外火炬手羡慕不已。所以,火盆兄,你还是很有前途的,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