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9-9 07:42 |
---|
签到天数: 4554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7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煮火文化之十三:社火,春日的狂欢: N) p6 S7 ]& D4 k
/ r$ w8 a' K, C春天,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而正月社火,则把每年的迎春活动推向高潮。这种诞生于北方的民间娱乐形式,是人们表达春之祝福的最直接奔放的Free Style。
$ s, P/ ]+ d# A# ^5 t9 E- M$ I% }: \% _$ `9 \: m5 n3 u
狂欢的快乐,不需要理由。
% l/ f8 @- K" e$ Q8 a+ u
, M2 J, u# Y, O7 r尚火,跨越千年的流行2 e- Z5 q5 ? M# L9 x- @4 U& k
) d2 {) h' m+ I6 @) n1 Y不少学者认为,“社”古指土地神,“火”即传说中的火神,社火最初的含义就是祭祀土地和火神的仪式。: m( ~, d6 f0 S. X! Y3 m6 Q. O% @
& @6 `# N6 j' a9 }3 j
社火发根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远古时代,火的出现终结了人类茹毛饮血的荒蛮生活,大家自然就成了“火”的铁杆粉丝。另外,传说那个靠头撞不周山走红的水神共工有个不成器的儿子,死后变成了瘟疫鬼,到处散布瘟疫。这家伙和著名的怪兽年类似,啥都不怕,就怕响器烟火,所以人们就燃放烟火来对付他,后来这就融入到了社火等消灾祈福的民俗中。《风俗通义》中记载,那时候人们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就“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这应该便是社火的“试玩版”。* B8 Y1 [1 c |6 i& m" s) u
$ b+ u% G! E* x8 M; o, r
陕西宝鸡被称为“社火之乡”,几乎乡乡村村都有社火队,逢年过节都要举行社火表演,其内容大都与火有关。还有些直接以炎帝传说中的“战神蚩尤”、“火神”等为内容。除此之外,宝鸡人对火的崇拜还表现在举办各种形式的花灯会、火龙会、焰火会,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最为热烈,满城尽挂红灯笼,通宵达旦。他们不仅把火作为一种文化娱乐,还用到庆典和消灾祛邪治病中去。比如打火花,就是以火花四溅的多少,来庆贺粮食丰收和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甚至小孩有病,也要用火点着麦草秸再撒把盐以祛邪……真乃居家旅行之必备良品。
$ L8 E/ w1 j# ?( R
* Q4 `+ A- m4 G; A8 v; J1 I包罗万象的大杂烩 f2 [. e$ m3 o @0 |) g
: T' w2 e" [2 v/ \$ x
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就记载,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由祭祀、巫术、乐舞、民间杂耍等组成。每逢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村社便组织举办使节庆、迎神赛会,进行社火表演。那火爆的阵仗,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山寨春晚”。
6 c. }3 @0 |. R( D% a
' @: S8 ~/ `) r% D, H) C社火都是以民间传说和戏剧故事为题材,通过一个或一组人物展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即为一转社火。人物要画社火脸谱,穿社火服装,持社火把杖。社火游演一般是探马在前,后面跟着社火会旗、火铳队(炮队)、旗队、社火队,最后是锣鼓队。! q' x6 ]5 H1 K* F0 F. Q
/ w2 @# n% a+ o' S, z4 S根据表演形式,社火可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类,一静一动:造型社火主要展示人物造型和工艺;表演社火主要在场院进行斗打表演,也称“武社火”。如此“文武双全”的表演不受人迷恋才是怪事。. U% I3 r. j4 U; }7 J( R- J; x) A& {; a
) `! K$ w6 D0 C5 X
在众多社火表演中,陕西宝鸡县赤沙镇的血社火最为特别。它是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以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铡刀、剪刀等凶器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为主,内容血腥且十分逼真,所以才叫“血社火”。这项表演是赤沙镇的绝活,每逢闰年表演一次。据说化妆现场是保密的,而且有人看守,版权意识那是相当地强。
; l+ c/ {) P. T. Z
: F- N' n' E, q8 {脸谱,社火的灵魂8 H/ {, D' q V# Y$ i
1 N% ?5 K# I6 \$ N6 ^社火还常被人们称为“看戏”,即哑剧。这是为什么呢?
( D, x; Z) n7 g5 u% J1 C, K: l
, z; l% y% m& v' s# s: h原来,社火角色的表演者都是以舞台亮相的形式进行游展,没有对白,观众对扮相角色的辨认靠的便是脸谱。社火脸谱以日月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以颜色来标志忠奸、善恶、美丑,并有口诀:“红为忠,白为奸,绿侠野,草莽蓝,黑为真,青勇敢,金银二色鬼审判。”这与戏曲脸谱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是什么货色,全些脸上了。
$ ~, b8 Q3 C4 n$ Z. J, S7 h5 o9 w- `
不仅如此,人们还将社火脸谱绘制在各种民间生活用具上面,尤其是绘在曲面的马勺上,使社火马勺成为了社火脸谱的新代名词。
1 u5 I& D Z9 o7 [, ~* j' M, `9 S6 ?
关于社火脸谱的由来,也有一个传说。据说周武王率兵伐纣,大军行至麒麟山下,被驻守山下的闻太师挡住了去路。姜子牙计上心头,让士兵戴上面具上阵叫骂,个个凶神恶煞,好似天兵下凡。见此阵仗,闻太师当场吓得脚底抹油开溜了。有姜太公这样的名人作活广告,画脸谱逐鬼自然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捧的习俗,并逐渐融入到社火中。
2 X1 h0 q& d6 q# h: O. r: E/ `( K' e- x2 }
不过,这样明显侮辱闻太师智商的传说拍成玄幻电视剧还可以,但却当不得真。学术界普遍认为,脸谱起源于商周时期的傩舞。社火脸谱的纹饰完整继承了五六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号。正因如此,社火脸谱也被很多研究者称为商周纹饰的活化石。
* y" `& n* |: |; Q# X0 g \) [$ i5 d0 [/ f! h$ C! E( W4 f
所谓“傩”,本指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后被人格化,成为一种祭祀表演,也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驱鬼逐疫的原始舞蹈,它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戴假面歌舞。这可比西方人的假面舞会早多了,牛吧?
7 [. x9 t, ^/ C" }, p6 g) i6 P4 s. \8 A1 K3 O: y
江湖上有庄王的传说
: ~6 D" C9 M) I9 C
" D* ~% E2 J7 O1 m有人的地方就有民俗,有民俗的地方就有传说。
' v( |" _ u- @; K( F. m) K" |
& z# s# y; w, i: j. `4 h( y4 a和所有民俗一样,社火也有着自己的传说。' H3 }( Q" q- K- e
# z$ e d8 t/ h: V2 f' W: O
时间当然是很久很久以前,男主角是个叫庄王的清官。
% w. J7 P8 H7 b3 i; w; _7 e: b. ]9 D J. u2 \. Q
和所有的清官一样,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但却是奸臣的眼中钉。
/ B* M/ i; | R/ {& [# n. Y4 }3 V4 a# I; O) n" j" A. I* P
和所有的清官故事也一样,奸臣都是得势的,皇帝都是昏庸的。9 N3 [. F0 [8 g2 `3 R# k
% O( ?4 e7 D' o; O! f( x
于是,在一个奸臣诬陷庄王聚众谋反后,皇上就降旨要将庄王满门“喀嚓”。老百姓获悉后,就出谋划策打算营救庄王全家。N个臭皮匠,不知能顶多少个诸葛亮。很快,办法就有了。
0 d2 |9 @5 p! B( P, Q/ k4 d- x: K6 A
此时正值正月十五闹元宵。老百姓们就把庄王一家全部精心“包装”了一番。庄王扮成卖膏药的,男眷化装成鼓子,女眷化装成拉花,儿童化装成小和尚,其他杂役化装成傻公子、丑婆子、大头和尚等,混杂在百姓中上演了一出胜利大逃亡。庄王由此得救,也留下了每年春节办社火的风俗。
- Y; z* M2 B+ H, B
]; l. R; R: r. x6 ^) a这个不知从哪个旮旯冒出来的庄王就这么成了江湖上的传说。而在一些地方,或许是嫌“清官”的身份还不够牛,庄王摇身一变成了皇帝。: t- j$ _+ n3 b+ e: G
* T- F9 S1 C O
既然成了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那当然不可能遭奸臣所害。于是,更强大的敌人出现了:敌国的千军万马将庄王围困在了自己的都城。庄王招集大臣商议一番,想出了对策——让两位大臣扮成财主,两位率兵大将跟在其后,再跟上若干背打小鼓的人,整得声势不凡。庄王则反穿羊皮袄,画成鬼脸跟在后面,一手提墨水瓶,一手拿一支毛笔。那形象要多雷人就有多雷人,打死也不会让人想到这是国家领导人。皇帝如此,有身孕的皇后自然也顾不得形象,COS成了麻脸大肚婆。待敌兵赶来,两个“财主”首先被抓。敌兵想当然地以为其中必有庄王,便下班领奖金去了。而真正的庄王呢,早就又蹦又跳地逃出了城。! K& m( U0 f/ F
/ ]1 S: M) K8 [! A这救了皇帝一命的COSPLAY就此流行开来,名曰社火。传说中的各色人物也就都成了社火表演中的各个角色。因此,社火队奉庄王为祖师,开闹叫“出身子”,全体敬拜庄王;闹毕,就叫“卸身子”,也要全体谢庄王。% H( f- k& Z' j
, Y0 ^; C) f& z' ]) w* X在另一些传说中,主角“庄王”更是升级成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楚庄王,并增加了社火中“身子”的由来。相传有一天,楚庄王外出回城途中遭到敌军包围,形势危急。一位臣子献计,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为重赏,雇了个与楚庄王面貌相似的放羊人作替身趁机突围。而楚庄王在逃命时又装成了哑巴,这也就是耍社火的人们称社火中哑巴是最大的“身子”的原因。后来,楚庄王感念放羊人舍身救主之忠,便制定了年年出灯官、耍社火的惯例,流传至今。2 r( t0 P" t$ G K# ]0 R
& J, H6 A/ j3 O. r+ d
当然,如果你要问怎么那么容易找到一个像皇帝的放羊人呢?我只能说,剧情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