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蝴蝶梦

留住手艺,留不住岁月匆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4 08:38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烤 羊 肉   # L: i+ m7 o6 A+ g

    9 L4 _8 F; ~3 b  B北平中秋以后,螃蟹正肥,烤羊肉亦一同上市。口外的羊肥,而少膻味,是北平人主要的食用肉之一。不知何故很多人家根本不吃牛肉,我家里就牛肉不曾进过门。说起烤肉就是烤羊肉。南方人吃的红烧羊肉,是山羊肉,有膻气,肉瘦,连皮吃,北方人觉得是怪事,因为北方的羊皮留着做皮袄,舍不得吃。   
    9 C6 C$ y9 v. m" T( Q  p1 k1 ?$ L8 K& S/ \  _
    北平烤羊肉以前门肉市正阳楼为最有名,主要的是工料细致,无论是上脑、黄瓜条、三叉、大肥片,都切得飞薄,切肉的师傅就在柜台近处表演他的刀法,一块肉用一块布蒙盖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刀法利落。肉不是电冰柜里的冻肉(从前没有电冰柜),就是冬寒天冻,肉还是软软的,没有手艺是切不好的。   5 G, y- C  Q! Q

    % L0 A, f) B- ?6 K正阳楼的烤肉支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径不过二尺,放在四张八仙桌子上,都是摆在小院里,四围是四把条凳。三五个一伙围着一个桌子,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不像烤肉宛那样的大支子,十几条大汉在熊熊烈火周围,一面烤肉一面烤人。女客喜欢到正阳楼吃烤肉,地方比较文静一些,不愿意露天自已烤,伙计们可以烤好送进房里来。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所以带有特殊香气。烤肉不需多少佐料,有大葱芫荽酱油就行。   6 H" A! b& Z1 G

    9 U7 N2 E* [8 V6 V8 c& n6 S正阳楼的烧饼是一绝,薄薄的两层皮,一面粘芝麻,打开来会冒一股滚烫的热气,中间可以塞进一大箸子烤肉,咬上去,软。普通的芝麻酱烧饼不对劲,中间有芯子,太厚实,夹不了多少肉。 我在青岛住了四年,想起北平烤羊肉馋涎欲滴。可巧厚德福饭庄从北平运来大批冷冻羊肉片,我灵机一动,托人在北平为我订制了一具烤肉支子。支子有一定的规格尺度,不是外行人可以随便制造的。我的支子运来之后,大宴宾客,命儿辈到寓所后山拾松塔盈筐,敷在炭上,松香浓郁。烤肉佐以潍县特产大葱,真如锦上添花,葱白粗如甘蔗,斜切成片,细嫩而甜。吃得皆大欢喜。   
    ' ]0 X$ ~, D' W8 ]- G  b% |- l0 m# H+ L  r( y# j
    提起潍县大葱,又有一事难忘。我的同学张心一是一位畸人,他的夫人是江苏人,家中禁食葱蒜,而心一是甘肃人,极嗜葱蒜。他有一次过青岛,我邀他家中便饭,他要求大葱一盘,别无所欲。我如他所请,特备大葱一盘,家常饼数张。心一以葱卷饼,顷刻而罄,对于其他菜肴竟未下箸,直吃得他满头大汗。他说这是数年来第一次如意的饱餐!   
    4 k. A; b6 r- [) e( @: F7 i6 z  J, _2 }* v1 ^( c1 V7 x1 s$ }
    我离开青岛时把支子送给同事赵少侯,此后抗战军兴,友朋星散,这青岛独有的一个支子就不知流落何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4 08:38
  • 签到天数: 4475 天

    连续签到: 6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1917年的冬天,在中国山东省临清通往省城济南的大道上,一位乡下人牵着毛驴,毛驴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大概是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吧,小男孩好奇的四下张望着,渐渐的走近了,他看到了一座座山,群山环抱下的古城济南。
    1 G+ ?, N/ V$ w: |" b1 d
    3 l2 N7 }0 R6 S6 K( R3 y  d  那山,就像电线杆一样,从临清到济南看到山,大为吃惊。 * K3 D. h6 D  L# V, g
    4 `; p2 R) F5 N7 O" B
      小男孩就是中国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当年只有6岁,可以说这次驴背上的旅行,改变了他的一生。
    , X  h( L" t& u0 F" j0 M, N2 B4 g% n: I+ L7 z/ Z, {
      季羡林出生在鲁西平原的清平县,也就是现在的临清市,父亲的名字叫季四联。用季羡林的话说,他出生在清平县最穷的村,他家又是村中最穷的一家。当时季羡林的叔叔季四成经过一番奋斗,在济南有了工作,站住了脚,而季羡林又是季家唯一接续香火的男孩子。经季四联兄弟二人商议,6岁的季羡林被过继给叔叔,来济南上学,担当起了为季家光宗耀祖的大任。 - n& v* t/ x' L1 D+ V/ A0 a  l
      c. h' Q- g& E( K/ u
      1917年,开埠后的泉城商业繁荣,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在叔父的安排下,季羡林除了上小学外,课余还上英文学习班学起了洋文。然而乡下孩子好玩的天性使他不能领会父辈们的良苦用心,季羡林先生回忆说:到济南求学后,说句老实话,我当时并不喜欢读书,对大明湖蛤蟆的兴趣远远超过书本。 / O, m8 S* L1 `2 n; @1 `: W

    $ U9 ^2 ~9 R8 L; u; j: j  季羡林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 ; b1 e+ x4 _" Y4 T* I
    # D' ~5 I* w1 A4 I# |) w5 r
      在家里边,有一个放绿豆的大缸,大缸上面有一个盖子,他把那个《课之选文》啊,正课都放在盖子上面,武侠小说藏在盖子下头。平常叔父一走,他从盖子里边拿出武侠小说看,一听叔父要回来了,有脚步声,赶快藏起来。
    ; Z' }0 h( s5 |% x' C+ ]4 W9 k% c; G. A% h8 l7 a( D* P  p! @
      不爱读课本的乡村儿童,何以后来竟成了精通6、7国语言的学界泰斗?这巨大的反差出现的拐点就发生在季羡林在北园高中求学期间。当时的北园高中附设于山东大学之下,山大校长是山东教育厅长王寿彭,著名书法家、前清状元。王状元向学生们公开承诺,要表彰优秀学生,奖品是他亲笔书写的一个扇面和一副对联。
    ( \5 d! }, H# f8 [0 g$ U7 l  L- l! f7 [  s3 }' C/ ?* F
      季羡林听到心里去了,就进入山大附中的第一学期,得了个甲等第一名,平均分达到97.5分。这样王寿彭果然兑现,写了一副扇面,外加了一副对联,下边落款,羡林老弟,雅察呀。这不得了,季羡林觉得要是没有王寿彭的扇面,可能自己后来也不一定成大才。
    . ^4 {2 {5 k4 `  z; a8 ?1 W+ x9 Y' h; V4 t! ?6 R7 V
      王寿彭校长的对联和扇面,对少年季羡林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在大明湖畔,他第一次扬起了人生理想的风帆。数年立志勤学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和北大同时录取。晚年的季羡林,在自传中写到:我原来的想法是,中学毕业后,当上一个小职员,抢到一只饭碗,浑浑噩噩的,甚至窝窝囊囊的过上一辈子算了,这一次表彰却改变了我的想法,自己即使不是一条大龙,也绝不是一条平庸的小蛇。
    % g4 `" B8 e8 o: t) B7 i# N" w  H) n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埋头书斋、治学严谨的学者,但同时又是一个内心感情世界极为丰富的普通人。2006年,已经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榻上,用颤抖的手,写出了《病榻杂记》和《怀念何姐》两篇文章,揭开了他青年时代在济南的一段感情大幕。 : E; F: |) n) l8 N+ d4 j

    ' N* {" g6 Z: k# K# ?, |  在06年的时候,季先生打开这一段尘封的记忆了,实际上他向往的初恋情人是何姐,也就是四姐。 7 i9 {& Q6 W) E7 i. r0 G

    ! L7 h. Q* f& S8 z) c: q6 W  何姐,季羡林妻子彭德华的堂姐妹彭龙华,季羡林称他为四姐。当时,季家和彭家都住在济南佛山街,季羡林住在前院,彭家住在后院。季羡林年长之后,由叔叔一手包办,季羡林娶了彭德华。 % X  ?4 s& P3 X, A$ I

    / ?/ {, l8 L! ]2 n7 m  在那个时代,叔父之命,季羡林不敢违抗,只是把这段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虽然他一生都和自己的夫人相敬如宾,但爱情,特别是年少时纯洁的恋情,是刻骨铭心的。即使被岁月的黄沙掩埋的太久,也不能泯灭。 ; @: k: z- B3 u
    & ]0 W" M( V9 n$ z
      70多年之后,耄耋之年的季羡林终于说出了自己对青年时代恋人的思念:说心里话,她就是我心向往的理想夫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经常想到何姐,一转眼,她的面影就在我眼前晃动,莞尔而笑。如果统领宇宙的造物主愿意展示他宏大无比的法力的话,愿她,让我那在济南的何姐,依然活着,她只比我大两岁。 1 s% \2 a8 A/ k

    ; a! n  H  f6 }2 m2 ?0 v0 a  季羡林的青少年时代是伴着泉城的美景度过的。季羡林喜欢泉城的自然之美,更喜欢济南的风俗人情,喜欢淳朴憨厚的济南人。 6 x$ b9 y( o1 h8 V' k3 y
    / l# D) }5 b- c( {2 E) T) V
      季羡林的外甥常永德:
    " M7 S! E' ]+ R2 j3 _0 }: I5 l) |$ W$ Y
      他愿意吃的,都是济南的一些。油旋、锅饼、花生米,我每次去的时候,舅舅给我写个这个采购单。 * b0 A* U+ A6 a
    . w" u  \5 L' Y$ z
      油旋是济南的一种特产,经四纬三上的张世华做的油旋小有名气。季老在济南的友人到北京去,总要买张世华的油旋,作为礼品送给他。时间长了,张世华知道,吃他油旋的是大名鼎鼎的季羡林,他试探的给季老的友人说,能否给自己的店铺题个字。没想到,在医院病榻上的季老,很快就给他题了,而且分文不收。 0 Q5 e$ R& r4 h9 k

    9 H0 d6 M- Y  M) Y8 v4 L  “软酥香,油旋张”。我说你这个名字挺好听,他老人家这一生使毛笔没大写过字给人家,你这是第一幅字啊。
    * k$ G8 T% n" c6 A- `
    2 X8 H( @* c; r  2009年7月11日,98岁的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赫然辞世。失去这样一位学界泰斗,举国悲痛,到灵堂吊唁的人有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代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自济南的张世华夫妇,挎着两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98个香喷喷的油旋。 # o5 _; j) [5 s  q# U
    ( r' p8 s) G2 A4 v
      98个油旋,代表的是家乡人对季老的无限怀念,98个寒暑春秋,季羡林的的思绪哪一时哪一刻又曾离开过故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8 08:24
  • 签到天数: 2021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0-6-2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没吃过呀 = =我OUT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14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