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11-19 03:48 |
|---|
签到天数: 4612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1917年的冬天,在中国山东省临清通往省城济南的大道上,一位乡下人牵着毛驴,毛驴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大概是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吧,小男孩好奇的四下张望着,渐渐的走近了,他看到了一座座山,群山环抱下的古城济南。 $ j4 F$ ?9 R" k! n4 l) u
3 B! h1 H/ r, D3 A$ h% W( @
那山,就像电线杆一样,从临清到济南看到山,大为吃惊。 8 K' U( ^8 @) N" D
# ^# Q' ?& [8 B5 b1 Q4 s( V$ G
小男孩就是中国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当年只有6岁,可以说这次驴背上的旅行,改变了他的一生。 ; h- s& j1 c' y+ j% B
/ N4 q% q# |3 }) b 季羡林出生在鲁西平原的清平县,也就是现在的临清市,父亲的名字叫季四联。用季羡林的话说,他出生在清平县最穷的村,他家又是村中最穷的一家。当时季羡林的叔叔季四成经过一番奋斗,在济南有了工作,站住了脚,而季羡林又是季家唯一接续香火的男孩子。经季四联兄弟二人商议,6岁的季羡林被过继给叔叔,来济南上学,担当起了为季家光宗耀祖的大任。
[& F0 H# G% t0 X
6 x! O- u3 t. a. O! x, x; D 1917年,开埠后的泉城商业繁荣,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在叔父的安排下,季羡林除了上小学外,课余还上英文学习班学起了洋文。然而乡下孩子好玩的天性使他不能领会父辈们的良苦用心,季羡林先生回忆说:到济南求学后,说句老实话,我当时并不喜欢读书,对大明湖蛤蟆的兴趣远远超过书本。 8 g& a/ i/ P2 E4 i/ T5 r& E7 |& P
& j; Z( x' ?5 e- X2 _
季羡林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 0 B4 { x) Z8 `9 u
4 M9 f$ r, t5 p2 s
在家里边,有一个放绿豆的大缸,大缸上面有一个盖子,他把那个《课之选文》啊,正课都放在盖子上面,武侠小说藏在盖子下头。平常叔父一走,他从盖子里边拿出武侠小说看,一听叔父要回来了,有脚步声,赶快藏起来。 & v8 {. i5 c# T# A: w" G4 Y
/ V( e; R4 _0 O+ F
不爱读课本的乡村儿童,何以后来竟成了精通6、7国语言的学界泰斗?这巨大的反差出现的拐点就发生在季羡林在北园高中求学期间。当时的北园高中附设于山东大学之下,山大校长是山东教育厅长王寿彭,著名书法家、前清状元。王状元向学生们公开承诺,要表彰优秀学生,奖品是他亲笔书写的一个扇面和一副对联。
" d; i+ y: q: Q3 \4 Y: r1 @
: f, X+ D1 g7 X1 c7 P 季羡林听到心里去了,就进入山大附中的第一学期,得了个甲等第一名,平均分达到97.5分。这样王寿彭果然兑现,写了一副扇面,外加了一副对联,下边落款,羡林老弟,雅察呀。这不得了,季羡林觉得要是没有王寿彭的扇面,可能自己后来也不一定成大才。
7 S5 L( e1 j B2 ]% c, k+ c& a! ^! i; ^7 L7 k
王寿彭校长的对联和扇面,对少年季羡林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在大明湖畔,他第一次扬起了人生理想的风帆。数年立志勤学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和北大同时录取。晚年的季羡林,在自传中写到:我原来的想法是,中学毕业后,当上一个小职员,抢到一只饭碗,浑浑噩噩的,甚至窝窝囊囊的过上一辈子算了,这一次表彰却改变了我的想法,自己即使不是一条大龙,也绝不是一条平庸的小蛇。 * I, j9 i }% ~& }# w( j
: \5 c3 ]; T/ ], X( A: P- A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埋头书斋、治学严谨的学者,但同时又是一个内心感情世界极为丰富的普通人。2006年,已经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榻上,用颤抖的手,写出了《病榻杂记》和《怀念何姐》两篇文章,揭开了他青年时代在济南的一段感情大幕。
! {" A' g, n* u- A: |& G: ?
3 F# L6 b! m' n5 P" F 在06年的时候,季先生打开这一段尘封的记忆了,实际上他向往的初恋情人是何姐,也就是四姐。 ; h2 t9 k8 ~( A' @- ~
2 r7 T! M# m; M( c3 H' _: O+ E 何姐,季羡林妻子彭德华的堂姐妹彭龙华,季羡林称他为四姐。当时,季家和彭家都住在济南佛山街,季羡林住在前院,彭家住在后院。季羡林年长之后,由叔叔一手包办,季羡林娶了彭德华。
8 B) Z6 f/ S4 w) P$ k( D: v" L9 U# c0 k0 y9 U! ], Z8 _/ L
在那个时代,叔父之命,季羡林不敢违抗,只是把这段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里。虽然他一生都和自己的夫人相敬如宾,但爱情,特别是年少时纯洁的恋情,是刻骨铭心的。即使被岁月的黄沙掩埋的太久,也不能泯灭。
: Y2 B- j0 `4 Z
- @6 q/ v% M& K# a& k# \ 70多年之后,耄耋之年的季羡林终于说出了自己对青年时代恋人的思念:说心里话,她就是我心向往的理想夫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经常想到何姐,一转眼,她的面影就在我眼前晃动,莞尔而笑。如果统领宇宙的造物主愿意展示他宏大无比的法力的话,愿她,让我那在济南的何姐,依然活着,她只比我大两岁。
5 @6 R2 B- N8 r" m9 V; g4 C- x" Y3 D& }; |* r$ b' S" q
季羡林的青少年时代是伴着泉城的美景度过的。季羡林喜欢泉城的自然之美,更喜欢济南的风俗人情,喜欢淳朴憨厚的济南人。
, `! E+ B1 A0 r4 \8 E( z( d6 A
6 ~+ Y0 P- z- a; O, X' u 季羡林的外甥常永德: ( l* {- S8 X& G9 x- o
% [' V3 p' b0 t/ \+ n k! D
他愿意吃的,都是济南的一些。油旋、锅饼、花生米,我每次去的时候,舅舅给我写个这个采购单。
L9 [7 w" S, `! v) `( O
+ ^; C4 Z6 p! ~/ u. i% Y 油旋是济南的一种特产,经四纬三上的张世华做的油旋小有名气。季老在济南的友人到北京去,总要买张世华的油旋,作为礼品送给他。时间长了,张世华知道,吃他油旋的是大名鼎鼎的季羡林,他试探的给季老的友人说,能否给自己的店铺题个字。没想到,在医院病榻上的季老,很快就给他题了,而且分文不收。 ) A! F( U, \8 K' v8 W% O
9 S9 G5 Q) ^0 B1 j
“软酥香,油旋张”。我说你这个名字挺好听,他老人家这一生使毛笔没大写过字给人家,你这是第一幅字啊。
! a: G7 m' Q( p0 S& e- s1 G9 N P" q& D4 I* V/ W
2009年7月11日,98岁的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赫然辞世。失去这样一位学界泰斗,举国悲痛,到灵堂吊唁的人有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代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自济南的张世华夫妇,挎着两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98个香喷喷的油旋。 ' z' d- g1 z' |
5 z! c" x+ G* V4 ^+ Z" r/ n5 c3 X
98个油旋,代表的是家乡人对季老的无限怀念,98个寒暑春秋,季羡林的的思绪哪一时哪一刻又曾离开过故乡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