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4-30 07:53 |
---|
签到天数: 446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一个考上清华的男孩给学弟学妹们做的分享,我自己看完都觉得受益匪浅。
: p. S: Y# I- q: \1 s& h/ @: R( u
如果您家里有孩子正在上小学,那更该看看,因为很多重要的习惯和心态,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
. T! m$ `& I- k5 v8 t/ s3 p' Z% ^, @
, ~$ N! Z1 p/ C3 @# g9 C ]5 k5 ?$ t" j9 Z0 G' s# R+ \
01- 字迹, ?0 w3 |+ A& h) h+ R! C* d) R
一手烂字,很可能让孩子无缘重点高中,更别提好大学了。
: R' A- `3 w$ h5 @; t现在越来越多的考试在普及“电子阅卷”,高考、中考都是这样,有的地方甚至小升初考试都开始施行了。但是别以为“电子阅卷”对书写的要求就降低了,相反,要求更严了。* ~6 d# N7 k7 J" I. k
如果孩子从小就写字不规范、下笔力道也没练好,那他的答题卡通过扫描仪扫进电脑时,几乎就是一团模糊。/ @+ _* R8 x# U) O
阅卷老师连看都看不清,咋给你分?! S @: f5 c# t6 `4 F3 }9 Z
所以,从小就好好练字吧,一手漂亮、规范的书写不仅仅能让卷面整洁,还能一定能程度上加快书写速度,让你在中考、高考这样书写量极大的考试中取得优势,不至于答不完。
1 c; D1 ]( S. ?4 H C
& x2 o4 o: k+ e/ e, h3 R. H- c02- 拖延
" k+ X, B2 q# ^5 I+ G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 ?9 `6 }2 O: F; F. c% }* z& n6 ~/ U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3 b0 N; \5 p' f3 E那么,孩子的拖延症一般都是怎么染上的呢?
& |" X7 u! Z$ t- s# a# i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书中的一句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妈妈”。
8 x6 ~% Y. K* o+ K$ B8 g- b5 H U其实,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吃饭、穿衣、擦屁股。当家长过度代劳的时候,孩子做事就没那么积极了。
( |" A3 e' u, j9 y, u所以说,改变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适当对孩子“狠”一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l7 r) E6 B# D) Z% h! y8 H
$ t: s* o6 T( Y- s03- 时间
6 q! x. r+ q4 u- A&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 t& s2 T0 O" n+ N8 A* `: J6 f, m这可不一定!4 H. h& E3 V* x3 }, \+ f2 ?4 ~
有些孩子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 N' t; n5 y1 y0 J% X7 {* Q/ v有些孩子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个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这个状态。
8 Y* v9 _& X) v所以,决定成绩的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 D. q8 C2 _& q/ {9 F1 Y( z# {
04- 英语和语文2 Z0 E% L3 e! p/ }8 t5 i
英语和语文是非常相似的两个学科,有心的孩子都能发现,做语文中的“文言文”和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都是同一种感觉:都需要查生词,都需要分析语法,都需要判断句式……9 { q- _2 X; p+ i$ z7 b- O2 ~
对于这种语言类的学科,最笨却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声朗读!, @2 b& X* ?: h& j
因为课文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语境,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生词。5 \& J: X/ r5 N: x$ U4 u2 [
另外,当你对课文熟读成诵之后,一些基本的句式就印在脑子里了,下次做类似的题时,光靠感觉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 ~/ z: Y/ @6 w/ r$ t5 D
1 M" p: `; \! M8 ~' K! s05- 数学0 i/ Z8 H# b$ A) [4 ?) }0 Z
数学怎么学?
& t1 R+ ~0 A4 U$ r9 e- M7 Z: Z第一,准确的计算能力是基础,小学阶段一定要帮孩子训练好。
: D5 C! i6 v8 q1 S* K到了初中、高中阶段,题目的步骤变得多起来,而且都是有相互联系的,如果前面几步就把结果算错了,后面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对的。& G4 e4 e7 K! B* O# p, A ?
第二,必须要整理错题。数学里的知识点、题型,相对而言是有限的,而且必定会重复出现。只要你能保证这次做过的题型下次不再出错,就没什么问题了。
5 b' f- x: e! e0 N8 j6 W: l( _4 T: [5 o* I% A: C
06- 粗心
3 ?+ l" }+ I9 i6 i1 u; l) Q& @身边经常有同学考完试后说:“我竟然忘了这个知识点,粗心了粗心了……”7 W7 A* Y* Y% r
他真是粗心吗?2 m& V, t G/ q' M9 k. [, v, `
不,他就是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基础不扎实而已。所谓的“粗心”“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z* I9 u) O% p
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一个好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高考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数学选择题就是5分,你要是随便粗心两下子,10分就没了,在全省的排名就可能落后好几千!这时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还有啥用?
, B/ y0 m) c! R+ \: N
4 @# A1 g+ t" x$ s07- 起跑线
) t+ W4 x& d0 n* n“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其实就是精明的商人设计的谎言。
. P, p4 _& Y4 p7 R8 c9 h) ?孩子的一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马拉松上没有什么抢跑一说,因为根本没什么用,前半段过度消耗体力,反而会影响后面发挥。4 }1 c0 a; S/ b1 \* V
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那个第一名到了初中就跟不上节奏了,原来成绩平平的同学反而赶了上来;后来到了高中,初中时的第一名又跟不上节奏了,其他同学又慢慢赶了上来……' l3 d4 l! g' L4 x6 A: U6 Z
你看,谁都没办法一劳永逸,要想赶在前面就得不断努力才行;另一方面,只要你想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说不定哪次考试你就“超车”了。
! x; f) K2 e( S: h. a% c1 z3 e* ~5 Z3 j# Y _& x2 Q) F/ a7 T" c
08- 阅读
3 J$ C D$ r3 f" o4 P0 |1 r“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才是提升语文能力、人格修养的根本方法。
, J8 x. Y/ f7 C5 H: S. o很多同学都对作文发愁,有的说不会审题,有的说不会描写方法,有的说应试教育的作文没意思……2 M+ x( h" A0 a" J& ^: X
但实际上,作文写不出来的原因就一个:读书太少!
- W- N9 j& U/ _( ?3 j举个例子,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站姿不优雅,大多数同学都会平淡地凑字数:“她的站姿很不优雅”“她的站姿很不好看”……) X4 O$ Z o: _% ^( K& p
而那些读过鲁迅《故乡》的同学,就知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站在那里,双手叉腰,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 }' h! H# a( s: Q$ G所以你看,课外书读少了,你连生活中最基本的“站”这个小动作都描写不好,作文怎么能写好呢?
' g6 p1 c& S1 P
6 E2 O# d9 I H- a9 ?% r7 W09- 未来/ q3 W0 Z0 b/ U( s3 K
总有学生问:“既然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那干嘛还要拼了命考大学?早点进入社会磨炼多好?”
- i. b6 f: g2 |& |' J7 X: j7 {+ D- Q没错,上了大学也会找不到工作,而且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还不如搬砖的农民工。这说明了什么呢?大学没用吗?
7 U/ m# R2 c2 j+ F8 P4 W- c6 P$ t错!这只能说明:你高中不好好学,考了个不入流的大学!然后大学又不好好学,整天混日子!; ]+ I: ^, L5 y ], h
再好的大学,不好好学习也会变成渣子;再差的大学,努努力也能找到体面工作。: K/ Z9 W7 k. z" z+ X% `
不要埋怨父母没权势,也不要埋怨社会太黑暗,明明就是你自己不努力而已!2 K' Z% {$ v7 P: ~6 Q* O" f
2 w9 E3 ~& r0 K1 x9 H) ^. t" |! Z
10- 竞争) r7 R$ P- X% _9 F
我虽然也勉强考上了清华,但是等大学报到之后才发现,我在班里都快垫底了。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个男孩,每天都早早起来,嗷嗷背英语。
2 G* Z6 F' A% {+ e; J9 P" y跟身边这群牛人待久了我才意识到,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竞争者比你聪明,而是人家既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2 R( Z, g$ L: w
所以,咱又有啥资本不努力呢?) ?6 T' D2 E, S4 c: h4 Z;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