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4-30 07:53 |
---|
签到天数: 446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
为什么中国人特别喜欢劝酒敬酒?为什么人们认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能喝酒?为什么中国白酒会出现十年一个周期的波动?
# t7 ]) |1 ~, o3 E2 S% x) Z/ ?+ w6 Z# E; l7 ?: O$ Z
文/杜修琪
$ a* M5 I( ?5 P8 B8 D
5 A7 O/ L) o) W- j9 a. {+ p6 }“四川人喝酒可不是为了放松休息。它经常乃是竞赛性质的,通常会用到白酒,一种强烈的,口感恶心的谷物酿的酒。男人们相互敬酒,一口干掉,而这种饮宴很有发展为恃强凌弱的倾向,参与者们相互刺激,直到某个人喝出病来。”
0 S7 y2 j: j, z! n2 L美国作家何伟在《江城》中的这段话,相信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男人看后会纷纷表示不平——灌酒几乎是全中国的特点,并非一省一市的专名,更重要的是,无论哪个“中国最能喝排行榜”,四川人都无法排进前列。
5 W- g" c' J# C, X# P不过,中国人豪饮的方式虽让美国人感到震惊,但大部分中国人日常是不爱喝酒的。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报告显示,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费酒精约6.7升,与俄罗斯15.1升、捷克13升、法国12.2升的消费量相差甚远。甚至无法比拟人种、文化相近的韩国(12.3升)和日本(7.2升),连地处热带、无需饮酒御寒的泰国人,也比中国高0.4升。
5 L' E8 T6 h" Y( H, E$ J3 K8 X* v+ s8 W, {5 _3 T$ o% G
世界人均酒精消费量分布图(2010年)+ ?% N. P" [% } b2 w% e
- S7 d1 f q' t3 e
8 P, i# G- y0 d% B# z& a5 Z6 s6 D
4 K% e/ ~/ x" }5 y2 z) z7 J" y! ^【中国式酒桌文化】3 Y5 ~. u; B3 t
% w. P9 q5 x. l% O( A* G V几乎所有民族都有程度不一的劝酒行为,为什么中国的“酒桌文化”会给人留下强烈印象?
6 [0 v" K' p( w( P它实在太精细复杂了。有些以豪饮著称的游牧人,招待客人时喜欢一醉方休,这是因为他们日常社会交往较少,来了客人犹如过节;但其礼数和讲究通常很简单,至多灌下几碗即可。
6 B' X3 b& E) X- e$ p; Y% E. o东亚的日本、韩国,职员们喜欢下班后集体喝酒,但日本人基本保持随意,韩国人比日本人更讲究尊卑,但其礼数的复杂程度远不能与中国相比,也不像中国这样非要把人灌醉不可。- W% v. A( M _& z) K( b* f
自古中国就有劝酒传统,但古人的劝酒、灌酒,与其他民族的劝酒并无特别不同,而今天中国的酒桌文化因为发展出一套通行全国的规则,并非古代传统的简单继承。3 M( J* [+ k" \+ @
中国各地酒桌文化基本原则相同:下级向上级敬酒,显示恭敬和服从;上级对下级劝酒,表现亲密与庇护;同级间相互斗酒,则展示力量,活跃气氛;每一级不能乱了步骤。/ N: z2 O8 J' [2 E
敬酒顺序:必须先等位尊者互相敬酒,然后才是位卑者按层级高低,先后向位尊者敬酒;一定要弄清地位排序,先敬地位最高,然后次高,一旦顺序出错,不但易引起不悦和怀疑,而且会弄得位尊者之间彼此尴尬。
K' h- A* {0 V3 ^+ x3 }敬酒姿态:位卑者向位尊者敬酒,必须离席走近位尊者,碰杯时杯口必须低于对方酒杯,无论对方喝多少,都必须双手举杯先干为敬。位尊者若离席向位卑者们敬酒,位卑者们须做感动雀跃状。3 [+ u4 f. j- S+ [5 p
灌酒规则:地位最高者当然是酒宴上被灌酒的第一目标,但只能适可而止,位尊者喝到适度,充分领略下属的忠诚后,接下来通常是欣赏手下面红耳赤互相灌酒的娱乐时段。
" m( }. j& u0 c3 k' [% x0 [斗酒规则:若是两个组织参与的酒宴,通常主人会努力把客人们放倒,但位尊者总有人代酒,双方主帅并非斗酒主力,承担重任的多半是中层骨干。所以,被放倒的通常是敢为领导豁出去的中层。6 [0 S& \1 H( ? F! ~3 w: d
两个单位斗酒,最大价值不是把对方摆平,而是各自增进内部凝聚力——平时难得在领导面前表现的下属有了最直接机会,而下属忠心耿耿的表现,则会让领导非常享受。6 n/ @0 l" e- _$ P: ?
酒能让人放松、兴奋、自控力降低,容易快速建立互信和亲密关系,在人情社会,它几乎是万能的情感粘合剂。而在人情因素考虑较少、讲究规则和程序的社会,酒宴就很难成为商务、公务活动中的重要纽带,酒更多出现在个体之间交流感情的场合。
9 `6 W& [9 }+ ]1 |1 b: M4 T8 r所以,人情社会较浓的东亚国家劝酒文化相对较浓,而日本、韩国、中国的社会尊卑层级分明程度有别,酒桌文化的强度明显有递进关系——中国人虽不像韩国人一样,年龄稍大几岁就分出地位高下,但中国整个社会的组织体系都被纳入自上而下的15级行政级别,这种层级和秩序远比韩国更森严。/ ?0 A$ m" B* f6 Z5 |: z* @
另外,中国自1950年代末的社会改造,将中国人的全部社会关系都纳入“单位”内;日、韩的组织只管成员的加薪、升职,而中国的组织还管户籍、分房、职称评定、子女入托入学等。个人极端依附体制,是中国式酒文化诞生的基础。6 O% f( \5 d, J! d, d, @5 o
不过,一旦离开等级分明的场合,中国人就没有这么多规矩,饮酒量也会大幅降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调查发现,华人移民加拿大后,酒精消费立即大减,最高降幅达70%。
2 x1 b% H- Q; c6 \1 h但只要留在中国,就免不了经常出入酒桌,酒宴文化不但令一些人苦不堪言,也成为年轻人进入单位最大的考验和压力,由于能喝就可以迅速获得赏识,网上有大量年轻人咨询如何锻炼酒量。0 i% ?6 M2 Q N0 v F( W
+ a9 ~* f; E( }# D$ C
中国什么地方的人最能喝?% \* k& v5 i, J/ F/ e
+ y# a$ }2 e; ?- h- K4 f+ t
【南北东西酒量有别?】
$ ~, `2 ?: m0 p2 i A$ _% c
2 |. H* L2 h/ s一般认为,北方比南方更能喝,山东、东北、内蒙、新疆、河南都有足够资格认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有门户网站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北方人酒量强于南方。
8 \) J9 `3 D$ b/ R* t3 s
; E5 X7 v$ T. e/ z @4 u3 g W
* s: Q' H$ `' I+ J! L O5 ?& v& A( Y9 a& O
网友心目中各地的酒量排行 来源:搜狐健康
# i, F6 O# Z. z$ F) ~" K, _
. a: [1 x* ]9 M# H8 D不过从生理角度讲,中国南北方的酒量差别有限。人的酒量取决于身体的解酒功能,近一半中国人因缺乏乙醛脱氢酶2(ALDH2),在解酒的第二步——代谢乙醛时存在缺陷。这种缺陷在南北方人口的分布上差别不大,因此,中国南北方饮酒能力在生理上的区别很小。
: A6 L5 e @, a如果与欧美人和非洲人比较,则中国人无论南北都不善饮。欧美人代谢乙醛的缺陷比例很小,体质上普遍比中国人能喝,只是他们除了酒吧狂欢之类少数场合外,很少像中国人这样往酒量极限上喝。$ S0 h* n0 t- ]# Y! k
中国酒量排行榜的形成,其实是非常晚的事——1970年代末以前,酒类凭证配给,在普通百姓,它是稀有的硬通货,即使是官员,虽然可按行政级享受不同档次白酒,其所得亦相当有限。另一方面,高强度的意识形态和计划体制下,人情松动权力的需求和空间非常有限。6 Q y! Z) R7 ^, ], \2 p0 Q# a
前面的分析,其实已经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南北方和东西部存在酒量差别:酒桌文化强弱其实与体制化程度正相关。1970年代末以前,北方的体制化程度明显高于南方,不但大型国有企业和工业投资多集中于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地区,农村的集体化热情也明显有别(农村先进典型几乎都出自适合大规模集体劳作的北方)。
" _) s% P; ~/ p C3 m8 u8 j5 e1980年代后,中国南北和东西部的体制化差别进一步放大,体制依附性最低的东南沿海,部分地方的主流社会不但没来得及形成像样的酒桌文化,甚至开始朝着悖离典型中国酒桌文化的方向发展。" f8 r% t2 z9 c! y
中国酒桌文化的强弱并不完全由其体制化程度排名决定。北京、山东就是两个明显两个特例。
1 _. b0 ^' N. v: p6 o1980代末,北京就与周边形成鲜明对比,公务和商务宴请少有劝酒、灌酒。或许因为北京是权力中心,官员扎堆,不敢随意造次;等级制森严的环境,酒桌文化对所有人都是极大负担。此外,北京官员受教育水平远高于外地,外事交流也让其视野更开阔,不易形成酒桌文化。
1 U: t, ^$ B8 t: [山东未必是公认酒量最大的地方,但却是公认的酒桌文化第一输出大省。如果以体制化程度看,山东其实是北方地区体制化程度较轻的地区,但它又被公认为官本位思想最强的地区。这或许是其酒桌文化地位的来由。. p; }' m) S0 W% F, s
地域文化的自我认知或许对酒桌文化也有影响,无论是山东、东北、内蒙还是新疆,其自我认知中都有豪爽、勇猛、彪悍这类正面的关键词,而在酒桌文化较淡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关键词往往是负面的。
6 \2 R* ~" ^+ J% g! B& L4 t当然,无论是山东人、东北人还是内蒙人,没人喝得过解放军。军队的体制化程度最高,又有“酒壮英雄胆”的文化。部队不像地方酒桌文化那么繁琐,直接就是“感情铁,喝出血”。白酒企业也乐于同军队建立关系。2011年,茅台集团宣布同7大军区结成军企友好互建单位,“与人民军队紧密相连的特殊情感融入了彼此的血液”。
( P. a' @* _; d J
8 y7 D+ c" d7 R$ Z( d# N2 X. t网络流传的茅台军队特供酒( Q. P+ T( b% N8 S. d j: E* Q; P
6 T, \( c8 O) [4 T. ]8 O2 d2 F
( q6 d# D4 M, V5 C+ h6 {7 U% R
! d# k% w, ]* X8 J: |( l8 K【白酒的沦亡】
0 ?% s% Q+ I# t- {- C, Z. z9 }0 [0 D# W! x7 p
然而,中国酒桌文化核心的白酒,今天已处于迅速沦亡的境地。
( t: h3 z/ j8 c$ o1 N/ `1993年,“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洋酒因其高昂价位成为地位的新象征。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最早接触洋酒,但洋酒消费很快由时髦和炫耀,变成了真正的口味欣赏。今天广东洋酒销售占全国1/3,广州的芝华士和皇家礼炮销量每年能翻番,其他品种洋酒的增长率也在30%左右。
+ Z% V+ C) a* v& ~5 x" C8 T在人口最多、收入最高的东部,白酒已经不是酒类消费的第一选择,2012年白酒销售额的56.2%来自西部,比中部和东部总和还多。同一份报告显示,全国73.9%和89.8%的葡萄酒、啤酒在东部销售,这一比例在中部和西部分别是8.4%、3.2%和17.7%、7.0%。
6 Q* M% [1 t, a2 v; I. g7 A8 H( f# ^& z& _. G7 X- J
中国典型企业酒类销售额比重
1 X( J5 N9 U, T2 b
7 Q9 r: n8 |9 ^7 ]
7 x3 X' E T7 G% V' z; t) R! i; r& Z. u3 e" N
白酒由于被定位为宴请酒类,逐渐被从酒宴之外的市场挤出。喝白酒耗时、伤身,不符合城市快节奏生活,啤酒成为最大替代者。另外,中国今天大部分白酒品牌都诞生于最近二三十年,很难谈得上稳定可信的品质,在与洋酒的争夺中,不免落于下风。7 i1 w0 ^) O1 Z* q* ~8 {$ _
酒吧这个新兴市场无疑是洋酒的最大推销者,源自西方的酒吧文化天然与洋酒高度契合。由于洋酒价格对今天的中国人已是大众消费品的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对洋酒文化和口味的认同,转而成为其日常消费者。
) e6 \9 C1 n t6 u, M' c# O在国酒低迷时,黄酒却在近年有了高速增长。黄酒较低的度数、温和的口感以及与之匹配的江南酒文化,使之逆势增长,成为洋酒的强劲对手。2009年,中黄集团黄酒销售额为8.5亿元,2012年超18亿,在普遍的酒业停滞中,3年翻了一番。$ a f. I$ \4 C6 T
中国白酒注定已无法改变酒宴用酒的形象——白酒厂商的广告一直在强化它与权力的关系,其广告代言多为张铁林、张国立、陈道明、唐国强等以扮演帝王而著名的演员,有些广告直接就让代言明星装扮成满清帝王。
9 K! E' |5 z l% R3 F3 O由于白酒高度依赖公款消费,而公款消费其实是一个不稳定的市场——中央领导人每隔10年换届,换届后都会整顿党政作风,公款消费市场会出现大幅萎缩。所以,最近一二十年来,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白酒市场周期性的起伏,高端白酒就更为明显。估计这次寒流比以往更强烈。9 Y/ L. t" [+ K- q1 w/ K/ o. c
% }3 q9 Z8 ~4 _/ ` f; f1992—2012年白酒产量和产量增速情况8 r4 e- m5 u7 ?# Q
8 ?/ [7 W6 h6 m! \5 S5 M2012年12月下旬,中央军委下令,要求接待工作不安排宴请、不喝酒,坊间称为“军队禁酒令”。解放军作为高端白酒的重要消费者,他们突然禁酒,对中国白酒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 Z9 ^# W( n. ?: X" |0 s3 t. Z有意思的是,中共十八大会议期间,贵州习酒充当了中国主要门户网站十八大专题的赞助商,其知名度借势大幅提升,只是,不知道它现在怎样了。5 K9 B' {- J$ E1 |( O! `
5 p( V! ], g* l6 `: w! ](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