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2|回复: 1

中文书啥时开始“变横”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5-11 07:15
  • 签到天数: 4472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十年《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14-8-2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一周,上海最热门的词汇无疑是“书”。当我们手执书卷,静心阅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咱中国人读书,自古以来一直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地读。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中文书的版式变成了横向的从左至右呢?这恐怕要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p( j$ ~" z9 o( B( x
    ' s$ X3 F4 I- j% B/ a
    bb09473e94d4f74f40cdfa20dd555ad4.jpg 4 J% {, D2 v$ T$ M5 U& v; p& |: g
    % |9 v8 d% [2 B1 g
    众所周知,古人是竖着写字,从右往左排序,看的书也是从右往左的竖排版。有人说,这种习惯的起源和竹简刻字有关,细条状的竹简拿在手里,呈竖向,左手执简,右手刻字,长久养成了文字竖排的书写习惯。1 c' L* C8 o$ ?  c0 R& c
    但有考古专家发现,早于竹简的很多文字也是竖排,竹简起源说便有漏洞。至于文字的书写顺序为何从右,有人说左为上、左为大,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不能从左往右。这种说法很搞笑,如果是这样,那从右往左岂不是犯上的表现,而且是“步步紧逼”。
    - D' n, N4 [$ n有种说法是从右往左书写是舶来传统,因为希伯来文就是如此。古代人将希伯来文刻到石头上,通常会用左手执铁钎,右手拿铁锤。但如此一来,人的姿势必然是向右侧倾斜,显然更适合从左往右刻字,最起码不会让刻好的字遮挡视线。
    , a4 y/ l8 L# @! t; C, m" [: x不管是何渊源,从右往左竖排的中文读写习惯存在了几千年。直到近代,国门打开后,中国人惊讶地发现,英文是从左往右横排书写。更要命的是,英文中的很多人名、地名,现代科学中的名词与公式都像蜈蚣一样,好长好长。如果放到中文的竖排文章里,感觉就会很别扭。
    - X8 Q+ q6 s0 _+ l% j中西文化的碰撞,也让中外知识分子互相挪揄。外国人说,你看我们文字横排书写,脑袋左右摆动,说明我们敢于摇头说“NO”;你们中国文字竖排书写,上下点头,所以只会唯唯诺诺说“YES”,是极权下的奴性体现。中国人不以为然,说我们点头,是习惯赞美别人的一种体现。再者,我们也有横排啊,比如对联的横批。
    4 j9 X6 Q0 w: i7 |话虽如此,但有些人还是没有底气。2 J2 k' Q0 l  W0 h  _" G
    五四运动唤醒新思潮。1915年1月,新创刊的《科学》杂志第一个吃螃蟹,采用从左往右的横排方式。创刊词这样说,“本杂志印法,旁行上左,并用西文句读点之,以便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序,非故生好奇,读者谅之”。这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与国际接轨,不是故意得瑟。
    5 {4 t% K/ O5 K! z# h3 `+ m' u0 q! N9 J8 ^
    extdb0d13f6768383456c5b63bab0235e3c.jpg
    ! C/ N  k( i0 O* e# S, C' ~9 b
    4 i/ Z( T: n  b8 P# K) }  T: C与此同时,力主白话文,甚至主张废除汉字的钱玄同也向陈独秀大发牢骚,说文字竖排不符合眼睛的生理设计。陈独秀对此也非常赞同。一些新潮的杂志纷纷改向横排版,也有的杂志横排一部分,竖排一部分。民国期间的杂志排版,横排竖排混合,一片横倒竖卧。1 c- y4 h3 R4 S% U2 H
    钱玄同的意思是,人的眼睛是横着长的,所以横排更适合阅读。后来郭沫若也持同样看法,不仅如此,他还精确计算出了角度。1952年,郭沫若在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说,人的横向视野是250度角,远大于竖向视野120度角。
    ! U9 J5 Y  z' E2 Q$ Y% ~" Y到底是横向阅读快,还是竖向阅读块呢?有好事者做了科学实验。1925年,心理学家沈有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眼动阅读实验,发现竖向阅读的视觉广度大于横向阅读。也就是说,竖向阅读比横向阅读快。实验结果让很多崇尚文字横排的小伙伴彻底惊呆了。
    $ M  m5 c3 Y( n' t君子报仇,六十年不晚。六十年后,有人又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却截然相反。1985年,上海孙复川教授实验发现,不仅横向阅读的视觉广度比竖向阅读大,而且注视时间更少,说明横向阅读更快。
    8 k3 o/ S4 N9 i# j' S! A! F$ l2 l) e其实,两次实验都不是各自的胜利,而纯粹是习惯使然。1925年的人更习惯阅读竖排书,1985年的人身边则都是横排书。  i0 P5 i' g7 N3 D7 l2 ~4 s6 S) l3 s4 o
    1949年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把文字彻底放倒,由竖排全部改为横排。这其中,对横排大力鼓与呼的便是人民出版社的第一副社长叶籁士。说起来,他是有“前科”的人,因为在1937年由他主编的《语文》杂志就是横排版。进入人民出版社后,仍不遗余力推广他的横排格式。当时,很多人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反对改变中国人自古形成的竖向阅读习惯。叶籁士则横竖不吃,横下一条心推广横排。
    , x/ s/ E8 @( b6 o) s; u) e4 U7 u" O) G8 c' g- I
    此时的《光明日报》则成为了第一个横排的报纸。1955年元旦,横排版《光明日报》横空出世,并刊登告示,说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这一改不要紧,从记者到编辑,到印刷工人,再到读者,多数感觉不习惯。
      G/ g! V* Z( K+ [2 t突然的改变,让大家手足无措。而那些写诗写书法的人更悲催,不知道咋玩了。后来,横排版报纸开始横行,就连《人民日报》也不再坚守。最后,被硬生生横扫的各界大众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并逐渐成为习惯。. Y; w: y& j8 u0 ]; U

    6 P6 H1 E% n9 T4 K' O e303282bgw1eabmzpz0xfj20c80lqq5p.jpg 4 A# P0 ^& s' Z( s1 F( G2 V: g& }

    % b' k) H7 o7 A* f' [( W9 V与中国大陆相比,港澳台地区与日本、韩国等地,汉字的变化总是“滞后”的。港澳台地区仍然保留着繁体字,排版方式也是横排、竖排都有。即使同一张报纸,同一篇文章,可能标题是横排,内容却是竖排,而且还是从右往左。" Q3 Q1 S0 Y  [. B3 N( {" e3 q
    为了适当保留读者的阅读习惯,香港《明报》虽然全部改为从左往右的横排,但在版口设计上,仍采用开口在左、往右翻的方法。在日本,竖排出版物也远多于横排,横排多为外语与现代科学类书籍,方便引用各种公式符号。有意思的是,中国大陆出版的各种日语读物反而是横排为主。韩国从竖排改为横排也晚于中国。. x4 \* {- ?3 E5 f
    各国的华人媒体从上世纪90年代起也纷纷改竖排为横排,甚至开始使用简体字。美国《侨报》率先与中国大陆接轨,采用简体字横排。2002年2月,美国《星岛日报》变竖为横,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也开始“耍横”。2 z/ J/ [" v6 T: }8 W9 A2 y' b1 l
    随后,欧洲、澳洲、南美洲等地的华人报纸也纷纷响应。台湾的“立法部门”也坐不住了,于2004年开始全面推广横排格式。一年内,台湾政府机关全部使用横排公文。很多希望固守中华文化传统的“老顽固”们,尽管横挡竖挡,终难挡潮流。, v& X/ k* r2 W" N8 y; ]
    横排能够“横行霸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电脑的横行。美国人发明的电脑根本没有给中国人留下一点竖排的空间,华人圈不得不自己开发竖排系统,像台湾就有自己的竖排文字处理软件。就在这一点来说,幸亏中国大陆横排改得早,当电脑横行的时候,我们已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t% E2 K0 r5 j  U3 }
    如今,在中国大陆,除了个别艺术类书籍与古籍外,出版物全部是横排的天下。大街上的各种商家牌匾,仍然是横七竖八,只有党政机关的牌匾,全部呈竖立状,文字自然也是竖排,而且还是从右往左。字体全是宋体,党委用红字,政府用黑字。
    6 O  _7 p* e. o% P6 u) H( A: T' P- l( ^  A" ]. M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8-19 17:09
  • 签到天数: 162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7]签到六年

    发表于 2014-8-27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家LD从湾湾带回几本,全是竖排繁体,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好手网

    GMT+8, 2025-5-12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9 - haoh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tarted 0 days (0 years) ago.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