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4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实很好。一生做好一件事,真的很了不起。这样在单一、狭小的领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一生只做一件事,又能做好一件事,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如此专一,如此宁静。一生专注用心地做好一件事,便能让自己在这一领域达至无人企及的高度,这是最能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捷径。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5

http://res.fo.ifeng.com/attachments/2010/06/21/5d9a87ef4e66800ec7811eb1d0236fa8.jpg
拥有善良、美好的品质,就像给自己穿上了盔甲,可以帮助自己抵挡邪恶,获得双倍的保护;如果能够在这些品质的基础上,加强心性的修养,那么就像建立起了成功的铜墙铁壁,通向成功的道路将会永远畅通无阻。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5

怀仁爱之心,则轻于财富。存义勇之心,则轻于灾难。既有仁爱之心,又有义勇之怀,则无所畏惧。至达则至容:容人、容物、容事、容天、容地,一个人到无所不容时,则为万物所容。时时体察成功之乐;时时感受失败之苦。失败乃成功之母;信心乃成功之父。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6

我们都在追求不平凡的生活,认为拥有高档的车子、豪华的房子、巨大的财富、显赫的权势,才是生活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辈子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承受巨大的压力。其实幸福很简单。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7

让人心疼的本能
正因为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无需教授,所以让人心疼。

猫,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猫,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便悄悄离家出走,走得越远越好,反正不能被主人找到,在寂静阴暗的一角默默闭上眼睛。死是一件孤独的事,死在家里让主人看见,让主人伤心,不好。

蛇是冷冰冰的家伙,可是在寒冬它们也会挤在一起,目的只有一个——温暖。

自然法则如此,一些动物要活下去,另一些动物就必须死去。正破壳而出、爬向大海的小海龟就极易沦为海鸟的美餐。从海滩到海水这一段的爬行,对海鸟来说是天堂,同时也是毫无防卫能力的小海龟的亡命之旅。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在出世的几秒钟后就会送命。为此,雌海龟们达成默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孩子。会有那么一晚,成千上万的雌海龟聚集在海滩上孵化产卵。这样,即便等小海龟睁眼,上方盘旋着黑压压的海鸟,即便海鸟们易如反掌地一只只吞食,但它们总有吃饱的时刻吧,那么多小海龟,晚些破壳而出的,在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天敌下面,便获得了逃生机会。

孔雀蛾的寿命只不过两三天,在这期间它不会像别的蛾那样,飞来飞去忙着觅食,它们不会想到要吃东西。它们一生所做的事只有一件——寻觅配偶。无论路途怎样遥远艰难,总要找到那个同样绽放须臾的伴侣。

你若是伤害了蜂群中的一只蜜蜂,它的数以千计的同伴们便会为它报仇,它们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一旦离开了蜂群,它们立刻变得互不相认,对同伴的不幸无动于衷。

小鹿在此凄厉地呼唤母亲。走散了是吗?不是。其实小鹿清楚母亲在哪儿——脚下的残骸,已被啃噬得所剩无几,但气味仍在。小鹿绕着母亲哀号,它不会随鹿群而去。它将守在这儿直到猛兽现身逼近,给予它相同的命运。

闪闪发亮的夜光虫是虾的食物。夜晚,它们附着在虾的形体之上。倘若虾一动不动,就无法吃到它们;而虾一动,夜光虫们星星点点的亮度便在虾四周形成绚丽的光芒。这光会引来虾的天敌——乌贼。乌贼吃了虾,夜光虫的安全便又多了一份保障。

……

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一文中说道:“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我相信这是每一个良善之人的感官里均存有的一种本能。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7

心不留亦影不留
泽庵宗彭禅师是日本江户初期临济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通诗歌、俳句、茶道,为东海寺之开山祖师。

某天,有个商人拿了一幅裸体的仕女画,故意请泽庵宗彭禅师在画上题词。商人心想,泽庵宗彭禅师一定会尴尬地推辞。没想到泽庵宗彭禅师不但没有拒绝,还一面欣赏着画中的美女一面赞叹说:“多么好的一幅画啊!”随即在画上题字:“佛卖法。祖师卖佛,末世之僧卖祖师:有女卖色身,消众生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柳绿花红,夜夜明月照清池,心不留亦影不留。”

原本想看禅师笑话的商人,见泽庵宗彭禅师如此心胸坦荡、磊落自在。反而惭愧不已。

泽庵宗彭禅师一生提倡“无念无想”的禅风,所以即使是为一幅裸女画题字,也能自在地题偈“心不留亦影不留”,让不怀好意的商人折服。在禅者眼中,世间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有如过眼烟云,因此心不会为女色所牵动,更不会产生一丝“念想”,因为他早就泯除人我、净秽、男女等等差别妄想,而能自在无碍。

有些人喜欢追逐感官声色的刺激,希望从中得到享乐,但是当这些感官享受一过,反而更让人觉得寂寞空虚。人若时时受到这些外境声色驱使,内心是永远得不到安宁的。反观禅者,心不随外境所转。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假围绕”,只要心不在万物上染着。纵然万物围绕,也依然可以身心清净无垢。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8

一个人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勇敢地面对人生
落榜、失恋、失业……现实中,你是否四处碰壁、伤痕累累?你是否时常怨恨、畏惧、沉沦?

先来看看这些人曾经有过的遭遇吧!

彼得·丹尼尔小学时常遭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得,你功课不好,脑袋不行,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彼得在26岁前仍大字不识几个,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给他听,给了他相当大的启示,这使他走上了成功致富的道路。现在他买下了当初他常打架闹事的街道,并且出版了一本书:《菲利浦太太,你错了》。

《小妇人》的作者露慧莎·梅艾尔卡特的家人曾希望她能找个佣人或裁缝之类的工作。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无比,老师们都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亨利·福特在成功前曾多次失败,破产过5次。

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遭留级,而他的前半生也充满失败与挫折,直到62岁他当上英国首相后,才以“老人”的姿态开始一番作为。

迈克·福布斯,后来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发行刊物之一——《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然而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却与学校报刊的编辑成员无缘。

爱迪生试验了超过2000次以上才发明灯泡,有一位年轻记者问他失败了这么多次的感想,他说:“我从未失败过一次。我发明了灯泡,而那整个发明过程刚好有2000多个步骤。”

由于多年以来持续地丧失听力,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46岁时完全成为聋子。不过,他却在晚年谱写了他作品中最好的乐章,其中包括5首交响乐。

罗斯福,在39岁时瘫痪,然而,之后他却成为美国最受爱戴以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之一。他曾经当选4次美国总统。

莎拉·玛兰,被许多人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艺人之一,当她70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受伤而截肢,但是她仍然继续表演了8年之久。

1952年,艾德蒙·希拉里想要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他失败后数周,他被邀请到英国一个团体演讲。希拉里走到讲台边,握拳指着山峰照片大声说:“珠穆朗玛峰!你第一次打败我,但是我将在下一次打败你,因为你不可能再变高了,而我却仍在成长中!”仅仅1年以后的5月29日,艾德蒙·希拉里成为第一位成功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精神和斗志不能被击败。受苦的人,因为要克服困难,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

据说徒步穿过沙漠,唯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到第二天烈日升起,只有死路一条。

在冰天雪地中历过险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他的体温会迅速降低,跟着就会被冻死。

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准备下一波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那么,我们才不会彻底地输,而只是暂时地“没有赢”。

一个人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勇敢地面对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困难,依然能保持生活的勇气,保持不肯服输、从头再来的奋斗精神,做生活的强者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8

人生短暂,何必呢?倒不如求个安然淡定
人生在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断交错。人活在世界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欲望,于是人便不知不觉地在欲望的海洋中沉浮着。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这五个层次的需求或者说是欲望,如果我们仔细想来的话,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无法回避,而由此衍生的金钱欲、名利欲、权力欲、占有欲... ...更是在我们的人生中剪不断,理还乱。

最近读到一组对联,觉得对人生颇有指导和规戒的意义。其联曰: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须悟空。该联虽有出律处,但构思却颇巧妙,分别嵌入了《三国演义》与《西游记》中人物的姓名,又巧用了双关。尤其下联,更引人深思。《西游记》中当猪八戒被唐僧收为徒弟时,他自己说:“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于是唐僧为其取了别名,唤作八戒。猪八戒所说的“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规定八种食物不准食用。五荤,指佛教忌食的五种辛辣蔬菜,即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茗葱;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为教条。道教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厌,在此是不忍食之意。

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视听歌舞,不食非时食就是正午过后不食。

这“八戒”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一一做到,确实很难。可是,在我看来,其指导和规戒意义在于它提示了我们人生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毕竟“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杀生偷盗、淫欲妄语、饮酒过度、醉心于灯红酒绿之中,无论何时都该是人生的禁忌。

关于“悟空”的意思,按照佛教的观点,众生之所以陷溺于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不能自拔,就是在于先天元始而有的“无明”遮障了佛智,使人执著于尘世诸色,贪恋荣华富贵,至死不悟。要排除“无明”,必须必须溃破红尘,证悟“空”谛,意识到我、法皆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佛学也是“空”学,“空”字乃佛门教义的根基。如果不参悟空谛,纵然读遍佛经,也不能成佛。正是有鉴于此,菩提祖师为孙猴子起了个“悟空”的法名。孙悟空到最后倒也真的就“悟空”而成为“斗战胜佛”。

人活在世上,其实也该“悟空”,虽如此说来,并非让人领悟佛学真谛而成佛。我觉得,人生须悟空的规戒一样在于应该把一切都看的平淡些,不必汲汲于功名利禄,以免成为欲望的阶下囚。也许会有疑问者说,若真有如此人生如何能成功呢?我们不妨仔细想想,平安快乐的人生何尝不是成功的人生?

《水浒传》里“征方腊损兵折将”的惨烈过后,剩下的人物那一句轻描淡写的“无疾而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也让我们为这些人的命运长出了一口气,甚至偷偷地为他们庆幸。

人生短暂,何必呢?倒不如求个安然淡定。

天亮睁开眼,还活着,真好。天黑闭上眼,睡着了,值了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8

即便是个“庶民”,你也至少领导着一个人——你自己
刚进军校不久,西点就给我上了一课,对我日后的领导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军校的学生都是预备军官,因此学年之间等级非常分明,一年级新生被称为“庶民”,在学校里地位最低,平时基本上是学长们的杂役和跑腿儿。不过,我没什么好抱怨的,一年级结束后我就可以做学长,再然后我会成为一名军官。

当然,“幽灵行动”也为我们“庶民”提供了一个向学长发泄不满的途径。所谓“幽灵行动”其实就是学生团体之间以幽灵为名义,搞恶作剧捉弄他人的活动。比如,在操练的时候把当指挥官的学长强行抬走。恶作剧一般发生在“陆军海军文化交流周”,西点和海军军校之间即将进行的橄榄球赛,也让学员们热血沸腾。

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三年级的学长怀特中士邀请我跟他共同完成一个“幽灵行动”。能被高年级学生接受,我觉得很荣幸,立刻答应下来。晚上11点半,我在宵禁之后溜出寝室,怀特和他的同伴正等在走廊里,行动的目标是一个来访的海军军校学员,我们要把他的宿舍搞得一团糟。我有些犹豫,“这样是不是太过分了?”怀特和其他学长都说:“别担心,我们领头,出了事也跟你没关系。”

大家悄悄摸到“敌人”的宿舍楼,按事先安排的位置站好。怀特中士用唇语数道:“一……二……三!”说时迟,那时快,我和一个二年级军官猛地推开房门,冲到床头,把两大桶大约5加仑冰冷的橙汁浇到熟睡的学员身上,然后迅速跑出门外。同时另外两个人向房间里投掷了数枚炸弹(扎破的剃须水罐),顿时到处都是白色的泡沫。最后怀特把散发臭气的牛奶泼进屋里。任务圆满完成了,众人麻利地跑下楼梯,在楼门口跟负责放哨的队员会合,然后分成几组撤离。

回到房间,我努力让激动的心平静下来。接下来还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周末——我已经安排好跟同伴去新泽西玩。然而凌晨3点钟时,有人敲响了我的房门。原来被捉弄的军官向西点安全部投诉,我们的酸牛奶和剃须水毁掉了他书桌上昂贵的电子仪器,床边的旅行箱也未能幸免。

在训导员办公室里,怀特中士竭力为我开脱,“是我命令他那么做的,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但是训导员不这么认为,他罚我们在早饭前把海军军官的寝室变回原样,把弄脏的衣服洗干净。这还不算,训导员宣布,接下来的几个周末,我们都不能休假,而要在校园里受罚。

“这太不公平了,我只不过服从了学长的命令,他应该对我的行为负责。”我在心里抱怨着。教官显然看出了我的不满,训练结束时,他盯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在西点,人人都是领导者。即便是个‘庶民’,你也至少领导着一个人——你自己。因此你必须为那天所做的事负责。”

直到今天,那位教官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荡。那是西点给我上的第一课:想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你必须先学会领导自己

飘飘凌凌 发表于 2012-1-22 18:59

两个苹果的别样人生
父亲没文化,请来教书先生教两个儿子学文化。

一次,父亲问教书先生,您看我这一大一小两个儿子将来谁有孝心和谁有出息呢?先生笑而不答,拿出两个苹果,一个是青的而且还有一大块麻点;一个是红彤彤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先生对两个孩子喊道,你们两个过来吃苹果。小儿子抢先把那个红彤彤的苹果拿在了手里。先生对小儿子说:“老师平常是怎么教导你的?要知道尊长,让哥哥先拿。”小儿子恋恋不舍地放下了那个红苹果。大儿子看了看两个苹果,然后拿起那个青色的带着麻点的:“红的给弟弟吃吧。”

先生对父亲说,结果你已经知道了,树苗如果是歪的,再怎么长也不可能笔直啊。

两个苹果的人生就这样开始了。

小儿子的长相本来就不如大儿子,脑子灵活却不用在学习上,经常干些偷瓜摘枣的事,父亲越看越不顺眼,经常拳脚相向。

大儿子截然相反,功课好,嘴巴甜。父亲越看越觉得先生说得有道理,于是倍加疼爱。

两个儿子就像两个苹果,都熟了,一个青的还带着瑕疵;一个红的,红得发紫。

父亲随着红得发紫的苹果进了城,住进了楼房;那个青色带着麻点的苹果则留在了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母亲每每想念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时,父亲说,你想他干什么呢?还指望他能让给我们养老吗?从小看到大,他就是块不成材的料!

日子久了,红苹果的另一半开始挑刺了:“你有两个苹果,为什么单单挑好的啃呢?”父亲看看红苹果,红苹果没表态。父亲无奈地回了乡下,青苹果吃什么他吃什么,尽管青苹果的另一半也想挑挑刺,但是青苹果把脸一阴,另一半马上把话噎回去了。

日子又久了,如果不是父亲主动去城里,红苹果从来就没来接过,尽管红苹果又升了官,换了车,可是这些变化好像和父亲一点关系都没有。父亲去了红苹果家要脱鞋进屋,要在厨房内吃饭,换洗衣物一律自己洗,后来父亲不去城里的红苹果家了,他喜待在乡下的青苹果家。

青苹果承包了很多荒山,栽下了无数的苹果树,苹果树结果了,红了,青苹果发财了。一次,青苹果的另一半张口说了很久以前红苹果的另一半说过的一样的话,青苹果正吃着饭就给另一半甩过来一个巴掌,骂道:“你没父母吗?”父亲的泪水突然夺眶而出。

日子又过了很久,城里的红苹果和他的另一半因为腐败双双被抓了,财产也被充公了。父亲去探望,红苹果和他的另一半像见了救星:“爸爸,您让弟弟救救我们吧,他可是企业家,只要还了公款我们就可以轻判。”父亲摇了摇头,在红苹果和他的另一半的哀求中带着他们年幼的儿子回了乡下。

漫山的苹果又红了,青色的带着麻点的苹果在苹果树上摘下两个颜色不一样的苹果喊道:“来吃苹果了!”红苹果的孩子扣青苹果的孩子跑过来,青苹果的孩子小些,伸手拿去了一个红彤彤散发着香味的苹果,红苹果的孩子无奈地拿了那个青色的带着麻点的苹果。

青苹果对父亲说,爸爸呀,孩子的天性本该如此呀。

父亲放声大哭,悲怆声震得枝头的苹果乱颤。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快乐的秘方